聆听冬奥律动 传递友谊讯音

2021-01-16 02:52蔡运喆
友声 2021年4期
关键词:谢尔盖首钢延庆

蔡运喆

7月27日至30日,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主办、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河北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承办的欧洲国家在华青年冬奥行活动在北京和张家口成功举办。27日,活动启动仪式暨北京冬奥故事分享会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举行。随后,来自北京、河北、上海、浙江、福建、山东、湖北、广东、陕西、四川等10省市的17个欧洲国家各行各业在华青年代表共52人赴首钢园、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实地参访交流。各国青年一路欢歌笑语,身后时常有两个高大的身影忙碌穿梭,他们虽不是那么年轻,却充满活力,时而紧跟讲解员详细记录每一句解说,时而扛起摄像机认真拍摄每一处细节,时而手握麦克风耐心讲述每一个故事……这两位是俄罗斯第一频道北京分社社长帕维尔·马特维耶夫和摄影师谢尔盖·阿克谢诺夫。他们随行参访,除了想一睹冬奥筹建的风采,更是要作为俄罗斯人民的眼睛,让一幅幅京张盛景、一个个冬奥故事化作友好的讯音,传遍俄罗斯大地。

27日的首钢园细雨霏霏,欧洲青年走进北京冬奥组委总部和首钢工业遗址。这里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筹备和举办的中枢。始建于1919年的首钢年逾百岁,坐落在廠区里的高炉、厂房曾是中国工业的象征。如今,冬奥元素激活了首钢老厂区,老首钢的厚重与新冬奥的活力相得益彰。漫步其中,人们仿佛在领略一首“冰与火之歌”。

两位俄罗斯记者细致观摩首钢工业遗址公园,随时掏出笔记本记录:总面积70公顷,“绿轴”景观长1.9公里,建设周期300多天。令两位记者惊叹的,不只是巧妙改造之后重焕生机的工业遗址,更是中国人民为“还首都一片蓝天”、让钢铁巨人毅然转身的决心与意志。忽然瓢泼大雨袭来,两位记者用身体护住笔记和器材,冲往室内。看到东西没湿,汗水雨水交相而下的脸庞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他们怀中所捧的是一串串详实数字,一段段生动的素材,将来还会是一篇篇精彩的报道。

在驶往延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大巴车上,谢尔盖蹲在过道架设摄像机,以第一视角从车窗拍摄登山的路途。看到蜷缩在一角的摄影师,司机有些担心,请工作人员提醒外宾注意安全。只听到在一旁的帕维尔用流利而标准中文回答,“放心吧,他一定会扶好拍稳的。这个镜头是为了展示中国不仅场馆建设得漂亮,道路等配套基建设施也十分完备。只有这个从下往上的视角效果最好,只能委屈我的同事蹲一会儿了”。十多分钟后,谢尔盖起身揉了揉蹲麻的双腿,立刻开始和同事讨论如何剪辑能使画面更加美观。

来到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屋顶外廊之后,两位记者被这座堪称2022冬奥会中设计难度最高、施工难度最大、建造工艺最复杂的新建场馆所震惊,回忆起俄罗斯人民为迎接2014索契冬奥会建造桑基雪橇中心花费了何其巨大的心血。为了寻找最优的拍摄角度,两位记者在经过工作人员许可后翻身跃入赛道,开始现场报道。报道中的主角不只有这条腾飞于山脊之上的游龙,还有勤劳的中国工人,他们把“绿色办奥”的理念镌刻心间,一丝不苟地完成本底勘察和表土回填工作,才让美丽的延庆在场馆修建前后青山不改、绿水长流。

在张家口太子城奥运村,各国青年熙熙攘攘穿行过奥运健儿即将入住的房间。两位记者静静守在一旁,等大家都离开后,他们正式开始工作:“在我身后就是迎接冬奥运动员的客房,宽敞明亮,装修和家具摆放已经完成。床铺整洁舒适,身高近两米的我躺在上面完全不成问题,真舒服……”随后他们以挑剔的眼光审视刚拍完的影像素材,“这么拍显得房间不够方正,再来一遍吧”;“进门的时候摄像机举太高了,房门看起来很矮,再拍一次吧”;“我刚才好像口误了,重新再来吧”……不足30秒的镜头拍了足足20分钟,两位记者也因此错过了代表团集体合影。当他们手持大件器材匆忙赶到奥运村门口的五环标志合影处时,大家已经散场了。两人单独拍了一张相片,然后很幽默地说,没关系的,两张照片加在一起就是完整合影了。

短短三天的行程不过须臾,当各国青年踏上返程的大巴车,两位记者也圆满完成采编任务,开始收拾行囊。摄像机、录音笔、笔记本被整齐地收纳入箱。谢尔盖再次以特有的俄式幽默说道,“这箱子好像比来时更沉了”。对呀,怎么会不沉呢,里面有两位记者辛勤的汗水,有各国青年美好的回忆,还有中国人民张开双臂迎接世界的冬奥梦想。

猜你喜欢
谢尔盖首钢延庆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好”伙计
延庆区总工会开展“以案释法”线上培训活动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皮夹里的相片
北京市延庆区语言文字工作导览图
俄罗斯航天员谢尔盖助阵2016年全国科普日活动
北京延庆辽代矿冶遗址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