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乡村振兴 扬州共青团引凤还巢

2021-01-16 23:36团扬州市委
中国共青团 2021年24期
关键词:团支部团组织团员

扬州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要着力壮大人才队伍,不限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加快聚集各类别、各层次人才。青年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乡村发展也是青年人才的重要舞台。近年来,团扬州市委在乡村青年人才引进的战略大局中不断强化政治担当,以思想建设为引领,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以“特色小镇青年”品牌为抓手,不断吸引乡村青年“引凤回巢”,为“好地方”扬州实现从“人才流失地”到“人才回流地”再到“人才新高地”的转变贡献青春力量。

乡镇基层团组织是联系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重要纽带,是护航返乡青年服务参与家乡建设的组织基础。乡镇团组织建设状况直接关系到团组织能否密切联系团员青年,能否做好返乡青年的服务保障工作。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基层团组织改革也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新任务、新挑战,如团建与党建协同不够、乡镇团员队伍底数不清、乡镇团员青年动态难以及时掌握、农村团青关系弱化等问题,都客观影响着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效果。

团扬州市委不断强化基层团组织建设基础,回应了如何护航“回流”青年建设家乡特别是“怎么干”的问题。通过党建带团建,稳固乡村共青团基础建设,打造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团结拼搏的团组织。

坚持党建带团建,团建助党建。团扬州市委始终将党建工作和团组织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形成了整体联动、全力推进的互动机制。在党建工作不断创新发展的同时,注重加强共青团思想建设的引领与指导、加强团的组织与队伍建设,积极为团组织开展工作营造良好的政策氛围和工作环境,推动共青团组织持续健康发展。

用好“学社衔接”,精准掌握青年团员去向。团扬州市委结合“智慧团建”系统,扎实做好团员组织关系转接工作。截至目前,全市按非升学类型发起组织关系转接的毕业生团员数共有5635人,申请转入团员数20952人,完成转出团员数5073人,转入团员数16401人;按升学类型发起组织关系转接的毕业生团员数共有28619人,申请转入团员数18927人,完成转出团员数28353人,成功转入团员数16864人。同时,加强团员数量调控,科学分配团员发展指标,严格按照团员发展编号分配数量发展团员,同步录入智慧团建系统,为下一步精准确定乡镇青年范围提供了数据保障。

坚持提升乡镇团组织管理规范化水平,扩大基层团组织的广度与深度。面向村社区、机关事业单位、学校、非公及两新组织领域,推行团支部工作清单制度,开展团支部自主星级等次评定工作,结合团支部综合评定结果,着力解决基层团组织软弱涣散问题。同时,聚焦非公企业、青年社会组织、互联网行业等存在基层团建空白点领域建立团组织,通过数据整理、摸排走访、调研督促,有效提升团组织特别是青年身边团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青年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突击队,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共青团组织带领青年服务乡村振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随着乡村青年结构与需求的发展变化,基层团组织难以精准地服务青年需求,团市委在工作中瞄准重点难点,以提升团组织工作能力为抓手,加速乡村青年“落户”。

夯实农村共青团组织建设,更好实现“凝聚青年”愿景。乡村振兴,青年回流,重点在青年,关键在“回”字。团扬州市委着力从夯实农村团组织建设“破题”,通过组织建设凝聚青年,加强乡镇团组织“扁平化”建设,从“叠床架屋”转向“精简高效”,组织架构从“头重脚轻”转向“纵横交织”,部门设置从“与上对口”转向“对下适应”,工作方式从“逐级传达”转向“直接联系”,积极打造乡镇青年“身边的共青团”。当前青年群体的物理空间与精神空间的“流动性”均显著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过程中青年群体的“组织”属性不断弱化。对此,团扬州市委将现有的青年社交平台进行线上线下融合,以“互联网+青年”模式大力推进团的组织建设和工作创新。在具体工作中,各乡镇团组织打造区域品牌项目,形成“一镇一品”的格局,面向青少年建设具有品牌特色的服务场所。特别是在推进乡镇“学社合一”的进程中,充分重视汇聚共青团和青年元素,主动提供内容丰富的“菜单式”服务,依托“城市书房”和“农家书屋”的优质资源,让青少年身边的团组织实现了有形化、日常化,受到乡镇青年广泛欢迎。

依托“智慧团建”,增强基层团组织活力。首先,全面摸排团组织底数。结合“智慧团建”系统和团情大调研,在全市各级团组织开展专项排查工作,建立团组织调整和撤销清册,调整优化各级团组织设置。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展四轮团情摸排,找回流失团员并录入“智慧团建”系统3752名。根据《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支部工作条例(试行)》要求,结合各地区机构调整,撤并团支部723个,新建团总支62个,新建团(工)委19个。其次,提升团组织规范化水平。全面推行团支部工作清单制度,开展团支部自主星级等次评定工作,由上级团组织进行综合评价和评定星级,形成团支部综合评定结果,着力解决基层团组织软弱涣散问题。

将基层团建、青春实践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更好提升青年引领效能。团扬州市委广泛发动乡镇企事业单位优质社会资源参与“青年学习社”建设,通过深入推进乡镇“青年学习社”建设,为开展深入有效、内容新颖、贴近青年的学习活动提供优质平台,全市目前共有3家省级“青年学习社”。同时,团扬州市委协同团县(区)委以打造重点示范线路为契机,将“学习社”升级为“学习线”,实现了青年活动开展的“点、线、面”结合。打造扬州市团队史主题教育活动馆,组建市级青年讲师团定期驻点宣讲,优化扬州青年思想引领“传帮带”工作体系。截至目前,全市依托各级各类青年学习场所,共开展“青年大学习”主题活动350余场次,通过报告会、座谈会、宣讲团等形式讲述党史、国史,引导青年加强学习,努力奋斗,为书写“中国梦”的扬州篇章,培育“好地方”的“好青年”发挥了积极作用。

推进青年“回流”乡村助力乡村振兴,不仅要注重基层团组织建设提升团组织工作能力,还要形成乡镇团建“特色”品牌。团扬州市委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找准基层团建助力乡村振兴的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着眼于青年人才的引进、使用、培养和激励,做好“引才、育才、荐才”三篇文章,打造特色品牌,以黨带团全面提升团组织“三力一度”,努力发挥生力军和先锋队作用。

优化青年人才引培机制,实施培养年轻干部的“青苗计划”,搭建年轻干部培养平台。同时,不拘一格从严选拔优秀青年人才进入团的工作骨干队伍。团扬州市委以邗江区杨庙镇为试点,依托该镇电商创客青年、技术工人、乡土人才、青年志愿者等社会各领域青年团员70余人,组建“小镇青年”新兴青年群体团组织,打造“特色小镇青年”团组织品牌,为乡村青年返乡就业创业提供组织载体和平台,进一步吸引“外流”的乡村青年“回流”。

以党带团全面提升团组织“三力一度”。依托“特色小镇青年”打造“志愿红”“守护绿”“创出彩”三大团建工作模块。在“志愿红”工作模块中,“小镇青年”组建“老党员+青年志愿者”“传帮带”红色志愿宣讲团,为留守儿童开办“阳光青雁”“七彩暑假”等希望村塾课程,帮组困境青少年改造“梦想小屋”,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在“守护绿”工作模块中,“小镇青年”以邗江“2+4”镇村环境大整治为契机,组建“林小青”“河小青”环境保护先锋队,建立“绿趣童游”计划志愿者团支部,开发环保生态游项目,将环保教育基地、园区环保企业变为“网红打卡地”。在“创出彩”工作模块中,加强与本地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创客1+1”计划,为创业者链接人才技术资源,满足园区人才供需;开展电商论坛,打造青年电商直播间,组织乡土人才青年展示传统技艺、产品,为困难农户开播线上带货,让本土特色产品“跨镇进城”。

服务乡村振兴是新时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征程上,团扬州市委充分发挥在青年群体中的引领作用,主动适应党的“三农”工作重心历史转移和市委有关决策部署要求,全面把握共青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使命所在,切实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结合点,广泛组织动员广大青年投身全面推进我市乡村振兴伟大实践。

猜你喜欢
团支部团组织团员
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对策研究
“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团总支)”名单(共四百三十一个)
团员想入党怎么办
在推进国有企业体制机制创新中加强和改进共青团工作的体会与思考
中学团支部希望得到指导
代培生能不能在学校加入团组织?
无主管企业建团组织后的隶属关系怎么办
介绍人要不断关心新团员
老团员要为新团员树立个好榜样
编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