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复杂尖锐的舆论斗争一次特殊难忘的职业经历
——香港“修例风波”报道的一点体会

2021-01-17 07:45
中国记者 2020年12期
关键词:修例茶餐厅暴徒

中新社香港分社总编辑

2019年6月,一场突如其来的“修例风波”令香港顿时乌云翻滚,风雨如晦。在这场持续一年多的风波中,媒体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香港的舆论场变得格外复杂,舆论斗争变得格外尖锐。

面对这场复杂尖锐的舆论斗争,中新社香港分社在上级有关部门和领导的指导下,在总社的领导下,沉着应对,积极作为,在外宣战线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为平衡舆论、引导舆论作出了积极贡献,受到多个上级有关部门多位领导的表扬和肯定。

回顾这场持续至今的舆论斗争,中新社香港分社能够为平衡和引导舆论做出一点贡献,有两点至为重要。

一、坚定理想信念站稳政治立场

面对“修例风波”下格外复杂的舆情,记者们思想稍有动摇,认识稍有模糊,就会造成战斗力的减弱,甚至报道上的偏颇、失误。因此,我们牢记总书记的教导,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对全体采编人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政治引领放在首位。尽管记者们常常要连续奋战十几个小时,我们仍利用采编会、党组织活动等各种机会,组织党员和干部学习总书记讲话,学习上级有关精神,重温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努力做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从而确保了发稿安全。

与此同时,我们还注意把政治学习、理想信念的教育与香港的现实相结合,与日常新闻报道相结合。

□ 图为中新社香港分社记者与“光头警长”刘SIR合影。

“修例风波”期间反中乱港分子的种种表演,特别是持续的、不断升级的暴力活动,反对派挟洋自重、认贼作父的种种丑态,为我们记者提供了很好的反面教材,记者们通过自己的亲眼所见,看清了西方反华政治势力借所谓“民主”“自由”搞乱香港、进行颜色革命的本质;看清了那些打着“民主、自由”旗号,鼓吹“港独”,认贼作父的暴徒们的真实嘴脸,激发了更加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更加坚定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印象深刻的是,一位从总社调来香港分社工作刚刚2个月的年轻记者,在参加“修例风波”报道的第一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她在申请书中动情地写道:“这不是我第一次写入党申请书,却是我最深情的一次,深情到我必须重新审视自己入党的初衷,必须重新向党组织阐述我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和拥护”。她说,在“修例风波”一线的采访经历令她“对党和国家有了前所未有的理解和认识。”

另一件令我感动的事情是,我们一位年轻的女记者在用手机拍摄暴徒们妄图瘫痪交通、阻碍地铁正常运行的恶行时,被暴徒团团围住,但这位身陷险境的女孩子,尽管也紧张,也流泪,却始终没有把手机交给暴徒,始终没有说出自己的供职机构……

二、“中新风格”是战之能胜的业务保障

面对突如其来的“修例风波”及异常复杂的政治和舆论斗争,中新社香港分社能够发挥正面引导和平衡舆论的作用,多次得到上级部门领导的肯定和表扬,一方面是坚持了讲政治,守纪律;另一方面得益于中新社长期积累的对外和涉港报道经验,得益于几代中新社人在新闻实践中形成的“中新风格”。

早在6月“修例风波”爆发之初,我们就认真分析了事态的严峻和复杂性,做好了长期斗争的思想准备。针对特首和特区政府受到来自示威者、暴徒、部分本地及境外媒体偏颇甚至有意歪曲的舆论宣传等巨大压力,针对香港警方在维护香港法治与社会秩序中遭到的抹黑、攻击甚至身体伤害,我们制定了坚决支持特首和特区政府依法施政,支持香港警方依法执法的报道方针。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一报道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同时我们要求记者充分报道香港社会反暴力的声音,采访对象要抓住两头:既要采访普通市民,也要瞄准高端访谈,因而做出了一批接地气、有温度、有深度的报道,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有一些稿件更在网络上形成热点和话题。

例如:9月21日,我们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立体发稿,播发了对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特别行政区前行政长官梁振英的专访《梁振英:抓住机会正本清源 香港正集聚非常大改变动能》。由于抓住了采访的时间节点和海外读者关注的焦点,采访到关注度很高的人物,稿件发出后受到广泛关注,被海内外媒体大量转载。据不完全统计,仅在香港本地,就有至少6家有影响力的报纸刊用了我们的文字和图片稿件;视频稿件也被香港、上海、深圳、美国等多家海内外电视台采用;在网络上,该稿也得到很好的传播效果。

11月5日,我们采访了特区政府前律政司司长梁爱诗,稿件发出后同样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并在号称全港五大最高浏览率网站之一的香港讨论区引起讨论。

在关注普通市民方面,我们获悉香港一家茶餐厅老板因为支持警察,被激进示威者骚扰欺凌的消息后,立即安排记者前往采访,发出《特写:香港茶餐厅老板娘撑警背后的故事》《香港“一人茶餐厅”女老板:撑警我200%不后悔!》等文、图和视频稿件,引起很大反响,其中视频在内地微博平台的话题阅读量达7.7亿,播放量达到4800万次。

这次报道不仅在网络上形成热点,也让众多的香港和内地民众了解了茶餐厅老板的故事和遭遇,很多人纷纷来到这家茶餐厅,支持女老板,支持她的生意,曾经因为激进示威者的骚扰一度生意冷清的小小茶餐厅又热闹红火了起来。有网友看过视频后评论说:“这个视频是这几个月我见到的最温暖最欣慰的视频”。

“光头警长”刘SIR勇对暴徒的画面曝光后成为广受关注的人物,我们及时安排记者跟进采访,发出多篇文字和视频报道,一时也形成网络热点。由于我们很早就提出要多做支持香港警方依法执法的报道,因此赢得了香港警方的友谊与信任,加上对“光头警长”报道的良好传播效果,去年国庆期间“光头警长”刘SIR等10位香港警察受邀前往北京观礼时,香港警方将报道他们登长城活动独家交给了中新网。

这些稿件有温度,有特色,策划及时,选题恰当,都一定程度体现出“中新风格”,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在香港国安法的威慑下,在特区政府、警方和全体爱国爱港香港市民的共同努力下,“修例风波”已基本平息。但是,香港的舆论斗争还远没有结束,在香港舆论场乃至国际舆论场,敌强我弱、西强我弱的格局还未根本转变,如何按照总书记和党中央的要求,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讲述一个真实的中国、真实的香港,是我们外宣媒体的职责和使命,也是我们驻港央媒肩负的重任。

猜你喜欢
修例茶餐厅暴徒
俄罗斯暴徒-M级导弹舰
港警在“修例风波”中拘捕近万人
港立法会修复需要3900万
内地与香港区际刑事司法协助制约因素新探
——以香港“修例”为视角
假如有暴徒
悠闲茶餐厅(4)
悠闲茶餐厅(3)
悠闲茶餐厅(2)
悠闲茶餐厅(1)
我不是暴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