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历史文化刻在纸上的艺术

2021-01-17 09:11王胜兰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21期
关键词:馆藏文化内涵

王胜兰

摘 要:苗族剪纸作为服饰刺绣纹样底稿,刻记了许多远古文化和原始艺术的特征,夸张幻想性的奇妙形象,蕴含大量神秘的思维寓意。文章选取贵州省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三件有代表性的剪纸藏品,就其表现形式、承载的文化内涵等进行分析。

关键词:馆藏;苗族剪纸;文化内涵

剪纸是我国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项传统民间装饰工艺。一把剪刀,一张纸,在剪纸艺人手中演绎出不同的故事。贵州省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收藏有多件苗族剪纸,默默讲述着一段段属于黔东南苗族的故事。

1 苗族剪纸概述

苗族,在悠久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而苗族剪纸就是苗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重要的文化形态。苗族妇女在刺绣实践过程中,发现用剪纸图案来代替在绣面上描绘图案,可以准确无误地不断复制,既省工又省时,而且还能保持绣面的干净整洁,从此,她们就把剪纸图案作为刺绣的“蓝本”。这也是苗族剪纸与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的窗花剪纸最大的不同,其主要是为苗族服饰刺绣提供纹样底稿,具有传承历史文化的作用。几乎每一件剪纸纹样都有一个来历或传说,深含本民族的文化,都是民族感情的表达,都是苗族历史和生活的展示。苗族剪纸主要采用剪、刻、扎等方式,题材范围涉及苗族历史文化、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和自然界中各种形象等,内容反映了苗族对远古图腾、祖先和自然的崇拜,蕴含着大量神秘的文化信息。为了保证刺绣的质量,苗族妇女们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對生活的感受,以本民族的审美追求,把要描绘的对象,通过提炼、加工、变形,创造出与众不同、极具民族特色的剪纸。苗族剪纸不受自然形态和时空的限制,画面全凭作者想象,不同时空的事物可以共存,半人半兽、半人半神、人与动植物合体等这些夸张奇妙的纹样经常出现,具有超现实主义的风格。

苗族剪纸使用的主要工具有剪刀、锉刀、刻刀、锥子、蜡板、画图笔、纸捻子(用纸搓成的一头粗一头尖细的纸钉)等。在创作剪纸作品时,首先依据服饰刺绣图案的形状和大小裁剪出合适的剪纸纸张,将裁好的纸张根据需要多层叠在一起,用锥针在纸张的四角或需要的地方锥孔,将纸捻子穿孔拉紧固定纸张,避免各层纸张位置移动不齐。然后在第一张纸上画上图案,图案纹样画好后,根据纸张厚薄、线条的疏密度不同,用锉刀锉或刻刀刻,最后用剪刀修剪边框。①

如果说苗族是一个把历史穿在身上的民族,那么,苗族剪纸则是把历史、传说、故事、信仰、文化刻在纸上的艺术。虽然苗族剪纸最初是为苗族刺绣服务而产生的,但从制作工序和成品来看,其画面造型生动,线条自然流畅,本身就是一件完整的工艺品,具有较高的艺术品位和收藏、审美、研究价值。

2 馆藏剪纸概况

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位于贵州省凯里市万博文化广场中心,筹建于1985年,1988年建成正式对外开放,2009年列入免费开放单位,2013年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作为地方的民族文化收藏保护机构,我馆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就是具有地域性、民族性。我馆自成立以来一直是黔东南对外宣传的窗口,以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为职责。现有馆藏剪纸共计146件/套,以本地区苗族剪纸为主,包括衣袖花剪纸、饰袖纹样剪纸、衣身纹样剪纸、围腰纹样剪纸等。苗族剪纸内容丰富,题材大多来源生活,图案包括人物、花鸟鱼虫、飞禽走兽等,具有想象大胆、造型夸张生动、视觉效果强烈的特点。

3 代表性藏品赏析

3.1 《苗女英雄务冒席出征》(图1)

《苗女英雄务冒席出征》是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具有代表性的苗族衣袖花剪纸作品,是被誉为“中国民间剪纸天才传承者”的台江县剪纸艺人王安丽(已故,其作品曾被列入《中国民间剪纸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图像文本》)20世纪90年代的作品。该剪纸作品长35.5厘米,宽22厘米,一式两张,构图形式为常用的“中心式”构图,画面中心以务冒席出征为主题,四周是比例对称的人物、动物、植物形象。

苗族剪纸讲究线条的使用,要想剪刻出一幅完整的图案,阳纹必须线线相连,阴纹必须线线相断。如果把不该断的断了,就会使整张剪纸支离破碎,构不成完整图案;如果该断的不断,也会造成整个画面图案不突出、不明晰,甚至形不成图案。所以才产生了剪纸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线条特点。①图1中的人物和战马的内部主要轮廓线条是用锥针扎出虚线来体现的,这种纹路就属于线线相连的阳纹,外部轮廓及整个图案镂空的地方则属于线线相断的阴纹。正是由于阳纹和阴纹的合理运用才使画面图案线条清晰鲜明。

从图案的表现对象来看,这件剪纸是典型的故事性纹样剪纸,讲述的是务冒席反抗清军、出征杀敌的故事。“务冒席”是苗族剪纸中最受欢迎的英雄形象,也是剪纸图案中的经典纹样。关于务冒席其人其事,资料大多源自民间传说故事,在清水江一带流传很广,但在诸多官方正史文献里却找不到记载,这是否与苗语名字跟书上记载名字不一致有关,今天的我们不得而知。在民间传说中,务冒席是咸丰年间出现的苗族女英雄。而贵州总督张广泗在《清理内地苗民情形折》中言:“有施秉县属龙塘、白坝二寨,出有女苗老申、阿冒等自号苗王……”据此,有专家学者则认为苗民口头传说的务冒席即“自称苗王的阿冒”,实际是雍正乾隆年间苗族包利、红银起义同时期的人物。但无论如何,务冒席都无疑是苗族人民心中的女英雄形象,至今还流传着关于务冒席的苗歌:“苗族英雄务冒席,一箭射死九个敌……”“龙塘务冒席,提裙子骑马,裙重9斤半,子弹打不穿,一跃9道坎,背起孩子去,行走如疾飞,杀敌如割菜……”务冒席在传说中逐渐被神话,说她能飞,有一把子弹打不穿、刀剑砍不动的神伞,有撒豆成兵退敌的本领。

苗族剪纸中的务冒席一般都是打一把伞、背着小孩、穿裙子的形象,或骑双头鸡、手舞令旗,或骑战马、手持武器女战士的模样。苗家人看到这些特征就知道是她。这幅剪纸形象地体现了务冒席骑马杀敌的英姿,记载了苗族历史征战的场面,表达了苗族人民对民族英雄的尊崇和怀念之情。

3.2 《蝴蝶妈妈》(图2)

《蝴蝶妈妈》同样是一件极具代表性的衣袖花剪纸作品。该剪纸作品长27.5厘米,宽25厘米,中心式构图,人格化的蝴蝶妈妈形象占据画面中心,其他动植物纹样作为边饰修饰主题,十分和谐。

蝴蝶妈妈是苗族尊崇的重要图腾,也是苗族剪纸中最常见的传统主题纹样,作为生命的保护神有生命永恒的意义,从未曾因时间流逝而有过一丝一毫的褪色。古歌中有唱“砍倒那棵枫木树,变化成了千样物,变成百样个物种……楓树心心生妹留,妹榜生从树心来……妹榜长大要谈情,她和水泡沫谈情。谈情谈了十二夜,妹榜生下十二蛋……”①根据古歌记载,远古的枫树被砍倒下后,树心生蝴蝶妈妈,蝴蝶妈妈与水泡“游方”(即恋爱)生下十二个蛋,鹡宇鸟帮助孵化了十二个蛋生出姜央、雷公、龙、虎、牛、蛇、蜈蚣等十二个兄弟。苗家人相信蝴蝶妈妈是所有苗族人和万物生灵共同的始祖,因此蝴蝶纹样在苗族剪纸中的作用十分重要。蝴蝶形象作为民族图腾几乎会被用于所有服饰和日常装饰中,其造型多变,有人面蝶翅,也有人面人手人足、背后长出翅膀等。

蝴蝶妈妈作为一种民族信仰,已深深融入苗族人的血液和生活中,蝴蝶纹样图案的流传和使用反映了祖先崇拜遗迹,同时也表达了苗族人民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子孙后代兴旺的渴望,期望蝴蝶妈妈保佑家人健康平安。

3.3 《姜央合磨》(图3)

《姜央合磨》是一件组合纹样的肩袖花剪纸。该剪纸作品长26.5厘米,宽22.5厘米。讲述的是苗族远古神话“兄妹成婚”的故事。

传说洪水滔天后,地上的人都被淹死,只有姜央兄妹躲藏在葫芦里得以生存。劫后余生,全天下唯存兄妹俩,满世界难觅夫妻伴,要想繁衍人类只有兄妹成婚,但这又违背传统伦理,众神劝说姜央:“如今只剩你们兄妹俩,没有可以游方的‘嘎布(朋友)’,没有可以成亲的‘嘎木(姑舅表)’,要想再造人类,只有兄妹成婚。”姜央说:“我的责任我清楚,我的处境我明白,再造人类是我最大的责任,兄妹成亲是我最大的难题。阿妹的心思我明白,阿妹的智力我知道,我可以设三计来解决难题,但要完成这三计,还要依靠各位神祇帮忙。”众神祇都点头答应按计划让阿妹“中计”。众神劝阿妹,阿妹说:“我知道我们面临的困境,我也明白我们所承担的责任。但兄妹成亲,要我嫁给阿央,伦理方面我一时接受不了,情感方面我一时转不过弯。要我嫁给他,那他就必须做到三件我认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我才答应。一要做到‘断竹再接’,二要做到‘滚磨合扇’,三要做到‘河水倒流’。我要哥哥做这三件事,一方面是要看看天意,看看老天同不同意我们兄妹成亲,另一方面也是要破除我的心魔,解除我的尴尬,让我能够接受这违背传统伦理的事实,这三件事只要有一件做不到,阿央要和我成亲连想都不要想。”劳柳普听了阿妹的要求后,认为阿妹要解除尴尬是表面幌子,破除心魔才是重中之重。于是派人请来阿妹面谈:“要是平常的日子,要是普通的时节,按照人类传统的伦理,你是不能和阿央成亲的。就是在现今这样的情况下,你不愿和哥哥成亲,于情,你一点都不错,于理,你一点也不差。但现在你们面临的是要想再造人类,除非兄妹结婚的特殊时期。特殊时期处理特别事例需要特殊背景和特别理由。天底下没有任何可以游方的‘嘎布’,没有任何可以成亲的‘嘎木’就是特殊背景;要想再造人类,除非兄妹结婚就是特殊理由。我以‘天庭理老’的名义,判你和阿央结婚合情又合理,判你和哥哥成亲合法又合规。”②阿妹解除心结后,找到哥哥提出三个要求,正好中了姜央的计谋,兄妹终于成亲。

图3为其中一个情节“滚磨合扇”:姜央提前准备好两副石磨,一副合好放在山脚,一副分开由姜央和阿妹背着到山顶朝不同方向往下滚,然后姜央带着阿妹找到事先放好的那副石磨,完成了阿妹提出的要求,表明是天意所使。剪纸艺人为了扩大画面意境,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把发生在不同时间、空间的事物描绘在同一画面上,大胆又巧妙地把整个画面分为三个部分来表现三个不同的情节:上部分为母亲与姜央砍树、妹妹踩碓的生活场景,中间部分是母亲怀抱幼年姜央,下部分为主体部分滚磨,生动形象地讲述了兄妹成婚这一远古神话传说。

图2、图3均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苗族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姜文英的代表作品。姜文英出身剪纸世家,自幼跟着外婆和母亲学习剪纸技艺,擅长创作苗族神话传说题材的剪纸作品。其剪纸作品构图饱满,内涵深邃,造型古朴,充满神秘色彩,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多年的创作使其作品形成鲜明的技艺特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当地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姜文英与多名绣娘联手创业,产品远销美国、英国、意大利及国内的北京、上海等地。谈到自己的目标和愿望时,姜文英说:“希望依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剪纸传习所,把这些宝贝留给更多年轻人,让剪纸技艺一代一代传下去。”她表示:苗族人民把历史的记忆通过剪纸和刺绣艺术,化作一件件美丽多彩的服饰,这种文化底蕴和分量让身为传承人的她深感自豪。从事剪纸创作30多年以来,她一直用这种自豪坚持下来,才剪出了今天的成就,剪出了苗族妇女的幸福新生活。

4 结语

苗族剪纸不仅仅是苗族妇女美化生活的途径和手段,更是本民族历史文化的形象化载体。苗族以前没有自己的文字,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信息只能依靠口头传承和约定俗成的形象化符号来传递,剪纸就是这种形象化符号之一,是十分重要的传承载体。通过剪纸,世人可以大概了解到苗族历史的发展脉络和其中动人曲折的故事梗概。当然,苗族剪纸图案反映的不可能是真实具体的史实,它只能是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片段的一种朦胧记忆,凝聚着苗族人的情感、期望、崇拜和信仰,记录着过去的历史和经历。

苗族剪纸作为苗族文化的一部分,根据故事、传说,通过一双双巧手,以刀剪为工具,以纸张为加工对象,用一幅幅图案默默地记录生活,逐渐成为一种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途径,为研究苗族历史、审美观念和民族心理提供宝贵的形象资料。

猜你喜欢
馆藏文化内涵
树德娃的太空之旅 学习设计
记忆中的风景:湖北美术馆馆藏小幅绘画作品展
对中国传统锡工艺传承的思考
对太极拳双语教学中教学技巧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
2004年~2012年档案馆与图书馆馆藏量发展比较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高安馆藏元代陶瓷撷粹(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