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谷刺法联合理筋正骨手法治疗肩袖损伤后肩关节功能障碍的效果观察

2021-01-19 11:43甘代敬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35期
关键词:正骨合谷肩袖

甘代敬

因肩袖损伤所致肩关节功能障碍于临床较为常见,以老年受众居多[1]。其病因很多,诸如肌腱纤维退行性病变、肩峰撞击及外伤等[2]。鉴于肩袖是维持上臂运动功能的重要肌腱结构,其一旦出现损伤,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将受到极大影响[3-4]。对此,常依据患者自身病情实施手术及非手术治疗策略。基于此,本研究纳入肩袖损伤未全层撕裂的肩关节功能障碍老年患者,运用合谷刺法联合理筋正骨手法进行治疗,所取得的治疗效果甚好,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8年6月-2020年6月因肩袖损伤后肩关节功能障碍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患者60例。纳入标准:符合文献[5]北京大学医院创伤骨科颁布的《ISAKOS上肢委员会专家共识》中肩袖损伤后肩关节功能障碍诊断标准且经医院确认;年龄50~80岁。排除标准:处于妊娠、哺乳期;伴有危重血脑血管病症;依从性低,且不配合治疗方法实施。按随机数字法分作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53~76岁,平均(65.06±3.12)岁;病程1~36个月,平均(21.23±3.06)个月。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54~77岁,平均(65.84±3.42)岁;病程2~36个月,平均(21.43±3.11)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通过,且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理筋正骨手法治疗。患者取俯卧位,对肩关节行5 min放松手法,有效解除疼痛,于天宗、曲池、阳陵泉等穴位作30 s按压后,实施牵抖手法放松肩关节局部肌肉,医师将患者手腕交叉握住,缓慢实施肩关节内、外旋运动。并用左、右手依次按住患者肩胛骨及肩部,将屈肘患肢朝斜上方逐步加力提拉,力度以患者可忍耐为宜。每2天1次,持续治疗2周。

观察组行合谷刺法联合理筋正骨手法治疗。理筋正骨手法治疗同对照组,合谷刺法治疗实施方法如下:(1)依据肩袖损伤的责任肌肉,选用合谷刺主穴,肩胛下肌肌腱损伤选中府穴,冈上肌肌腱损伤选秉风穴,冈下肌肌腱损伤选天宗穴,另加经外奇穴臑上穴,以肩三针、上肢远端循经取穴等作为配穴。(2)取患者侧卧位或坐位,行酒精局部消毒处理后,采用贵州安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制造的25 mm×40 mm针灸针,单手持针,以平补平泻手法均匀提插捻转行穴位合谷刺,即直刺后退针至浅层,在上下斜刺进针,形同鸡爪。具体针法如下:中府穴斜向外深刺至肩胛下肌,行针得气,退针至浅层,再行斜外上、斜外下深刺;秉风穴直刺达肩胛骨面,行针得气,退针至浅层,再行沿肌束走向行斜内侧、斜外侧针刺;天宗穴直刺达骨面,行针得气,退针至浅层,再行斜内侧、斜外侧针刺;臑上穴直刺达肱骨骨面,行针得气,退针至浅层,再行斜内上、斜外上针刺得气。配穴行常规针刺,每2天1次,持续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疼痛情况参照视觉模拟评分(VAS)加以评估,分值0~10分,评分愈高表示疼痛程度愈深。(2)肩关节功能,以肩关节活动度、肌力、功能活动等方面加以考量,采用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总分75分,评分愈高所表示肩关节功能改善愈佳)及ROM评分(总分30分,依循前屈上举、内、外旋角度计分,评分与肩关节活动度呈正相关)综合评定[5-6]。(3)生活质量以Karnofsky评分加以评估,以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差值评估生活质量效果,标准如下:提高(≥10分)、稳定(>-10分且<10分)及下降(≤-10分)[7]。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Ridi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 [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 [分,(±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对照组(n=30) 7.18±1.08 3.81±0.84 8.161 0.000观察组(n=30) 7.20±1.11 1.65±0.73 22.881 0.000 t值 0.071 10.631 P值 0.944 0.000

2.2 两组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Constant-Murley评分及RO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onstant-Murley评分及ROM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3 讨论

肩袖损伤后肩关节功能障碍属肌肉类疼痛病症,多以疼痛、肩关节功能受限为症状表现,其病情持续时间较长,若未有效实施治疗,长期性疼痛可给患者身体及精神方面造成困扰[8]。对此,实施合理治疗策略极为必要。

表2 两组肩关节功能比较 [分,(±s)]

表2 两组肩关节功能比较 [分,(±s)]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对照组(n=30) 58.39±6.42 63.29±3.42 3.690 <0.001 4.35±1.13 21.28±1.75 44.514 0.000观察组(n=30) 58.61±6.53 72.16±2.81 10.440 <0.001 4.41±1.14 28.36±1.84 60.600 0.000 t值 0.132 10.976 0.205 15.271 P值 0.896 <0.001 0.839 0.000组别 Constant-Murley评分ROM评分

表3 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 例(%)

据中医角度分析其病理病机,其可纳入“痹症”范畴,患者机体血液淤积日久,易因炎症或退行性改变致使局部气血、筋络通畅不佳,外展运动难以施行[9]。而据中医辨证观点,其属气血俱虚、筋络滋养不足,可因风寒及劳累致使气血阻塞造成肩痹,故从肩部气血疏通、软组织痉挛解除为着力点治疗为关键所在[10]。

现以骨科疾病祖国医学治疗理念为基础,辅以“运动医学”“骨错缝、筋出槽”理论精细化研讨,经检阅古代医学典籍相关治疗方法,譬如文献[11]中提到的《灵枢·官针》记载的合谷刺法有云:“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此脾之应也。”在前期工作密切筹备及综合思考下,笔者现寻辟出一套适用于此类病症治疗的新型非手术治疗策略,即合谷刺法联合理筋正骨手法,在解除肌肉疼痛及改善肩关节功能上效果甚好;至于理筋正骨手法,可使肌肉放松,局部组织血液循环通畅,在神经压迫解除、血瘀水肿消解及痹痛祛除上亦有不错效用[12]。故本研究将其运用于肩袖损伤后肩关节功能障碍的治疗中,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Constant-Murley评分及RO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实施合谷刺法联合理筋正骨手法在疼痛缓解、肩关节功能改善及生活质量提高方面效果明显。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其依循肩关节局部肌肉组成及走行合理实施理筋正骨手法,关节腔容量扩大,局部组织水肿改善,疼痛情况有所缓解;(2)合谷刺法,其穴位刺激量大,且一针携管数穴,连数经,有助于减少进针数目,缓解患者痛楚,且通经活络作用较强[13-14]。此外,在实施治疗过程中,应有以下两点需加以注意:(1)取穴灵活性,应做到肩部区域覆盖,并以痛感部位循证取穴;(2)若关节粘连、僵硬情况严重者,合谷刺法联合理筋正骨手法应配合其他疗法共同施治[15-16]。

综上所述,肩袖损伤后肩关节功能障碍患者运用合谷刺法联合理筋正骨手法治疗,疼痛表现大为降低、肩关节功能改善良好,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正骨合谷肩袖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联合针灸治疗肩袖撕裂的效果分析
图说
中医针灸联合正骨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肩袖损伤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进展
讲述正骨人的故事
网球运动员肩袖损伤的生物力学分析
合谷三阴交合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