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时代新挑战,构建阅读新时空

2021-01-20 04:23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20年12期
关键词:跨学科群文建构

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旗帜鲜明地“亮剑”普通高中“育人方式”,首次提出“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发展素质教育、转变育人方式的重要制度”。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标杆,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和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深入推进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思想情怀;树立远大理想,养成良好的个人品德和社会公德。培养学生艺术感知、创意表达、审美能力和文化理解素养,提升人文素养,建设书香校园。

基于这一背景,重新探讨“阅读时空”意义重大。我们需要从“实”开展阅读教学,从“新”建构阅读新时空。从学习规律出发,语文是工具学科,阅读是提升语文能力的利器,宽度决定厚度,输入决定输出;从课程理念出发,语文的主要功能是育人,阅读作为工具可以提升素养,涵养品格,弘扬文化,立德树人;从课程目标出发,文学阅读或者是跨学科的大阅读,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提供了有效情境。

传统的阅读行为呈现无序零碎、逼仄功利的状态,新时空观念下的阅读行为应该重新构建一种开阔的、有序列的、完整的阅读体系。这种建构不是无中生有的虚构,而是对传统阅读时空的重塑与开拓,是对原始阅读行为的思考与创新。

新的育人方式和新的课程要求让阅读形态的改变迫在眉睫,我们力求从实践层面,寻找顺应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趋势的有效途径,探索新型的阅读形态。有效落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的要求“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对文本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

我们试图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系统的阅读体系,完成由无序到系统的阅读整合,积极开拓学生的阅读空间,进而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力,对经典文本的鉴赏评价水平,使学生成为有思想的阅读者。帮助学生有效提升语文核心素养,自觉传承经典文化,立德树人实现精神成长;营造“人人阅读,处处阅读,时时阅读”的浓厚读书氛围,形成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阅读时空的重新建构,离不开有效的阅读教学实践活动和新型的阅读课堂教学模式。高中三年的阅读,需要根植校园,打造“课前—课堂—课后”的阅读时间链条,构建“高一—高二—高三”的阅读时间体系,完成“无序—系统”阅读时间的整合。积极探索开辟学生阅读的新空间:阅读容量由单篇到群文再到整本书阅读;阅读深度由浅表的阅读理解到深层的鉴赏评价;阅读领域由文学到科学到艺术,打造跨学科无界阅读;阅读范围由学校到家庭到社区,三位一体合作阅读;阅读功能由输入到输出,以阅读促进写作。

其次,需要立足于实践,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让阅读真正发生。基于阅读时空拓展的思考,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务实有效的阅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能力、对经典文本的鉴赏评价水平。激发阅读动力,培养解读能力,涵养思维活力,保持阅读定力,发挥阅读效力,使学生成为有思想的读者。

此外,通过师生之间的阅读互动,充分发挥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提升素养,形成文化。充分发挥阅读作为工具、渠道和根脉的重要性,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经典文化的传承,帮助学生实现精神成长;进一步打造书香型校园,形成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为了在实践中顺利实现阅读空间的拓展和阅读时间的延伸,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打通课堂内外的“融通阅读”。传统的阅读行为在时间向度上是单向的,局限于课堂、止步于校内,阅读几乎成为语文课的附庸。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融通阅读”将阅读行为延展到课外,辐射到课前和课后,是延伸课堂教学、增长学生知识、提高审美情趣、构建多维思维空间的重要途径。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存在着阶段性和不平衡性,从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成熟,到辩证逻辑思维出现,再到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我们的阅读行为要想在时间维度上做到融通,应更多地考虑帮助学生搭建高中三年的阶梯化的阅读体系。

第二,基于同一母题的“群文阅读”。群文阅读就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然后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群文阅读的开展,可以有效克服单篇阅读的单调、肤浅、逼仄的缺点,让阅读行为充分延展、渗透、辐射。群文阅读的实践可以分为几个层级:第一个层级,以教材为主,强调单元整合,苏教版教材编写的体例充分体现了这一做法;第二个层级,“以课内带课外”,“一篇带多篇”,强调课外延展,迁移阅读;第三个层级,可以将范围扩展到整本书的阅读,强调“整本书阅读”或者“一本带多本”的阅读。以母题为原点的“群文阅读”要充分考虑文本选择的丰富性和开放性,不同文体的、不同时代的、不同国度的,以充分扩大阅读的空间。

第三,基于问题链任务的“深度阅读”。质疑和释疑在阅读教学中十分重要。钱梦龙先生说过:努力在每篇文本中找到合适的问题,一个情节或一个句子,甚至是一个词……以此为切入口来带动全篇。阅读过程中的问题不应该是单一的,而应该是多重的、集群性的,且要求问题与问题之间联系紧密,这就是所谓的“问题链”。基于问题链的深度阅读实践可以让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思维“向前一步”、“再向前一步”,开拓无限的阅读空间。这样的阅读实践摒弃了“浅表性滑行式阅读”的模式,摆脱了“被思考、被体验、被表达”的桎梏,达到了“我在、我思、我表达”的美好境界。

第四,基于STEM理念的跨学科“无界阅读”。STE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的简称,强调多学科的交叉融合。STEM的教育理念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摆脱被单一的学科知识体系束缚的困境,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进行跨学科融合,鼓励学生跨学科解决问题。STEM视域下的阅读实践是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阅读,打破学科壁垒,让阅读变得无界无疆,异彩纷呈。STEM视域下阅读教学实践将充分发挥其在学生融合思维、集体创新品格的培养等方面的作用。

第五,基于输入与输出关系的“全息阅读”。全息阅读是一种以阅读文本为中心,广泛延伸学习和探究触角的阅读理念。在全息阅读理念下,阅读文本被看成一个“全息”系统,文本内的所有元素(字、词、句、段等)都一定程度包含文本的信息,同时又能关联到文本以外。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通过“潜心读书—充分联想—层层探究—综合实践”的有序引导,实现以读促写。“全息阅读”可以在有限的文本中将读、思、写、说等各方面的训练有机融合在一起。

第六,基于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的“合作阅读”。阅读不仅仅是学校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活动,还应该是全社会的风气,所以我们尝试开展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合作阅读”,就是要让阅读行为走出“象牙塔”,走进“百姓家”。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通力合作,给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亲子阅读、书香家庭、社区共读、阅读书房、做客访谈、对话交流,强大的阅读合力,丰富的阅读形式可以不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热情。

我们立足教育改革的背景,遵循学生的阅读规律,着眼构建阅读新时空的实践活动。相信通过师生与家校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逐步改善学生旧有的阅读状态,革新传统的阅读方法和理念,建构开阔多维的阅读时空,达到优化学生的阅读品质、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让阅读为学生形成文学素养奠基,为传播文明助力。

猜你喜欢
跨学科群文建构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我校成功承办“生命科学与老龄化社会”跨学科论坛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