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练习二则

2021-01-20 23:20
读写月报(初中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普适性圆明园废墟

(一)

圆明园失梦

边芹

儿子忽然提出要去圆明园。很多年没去了,最后一次去是十年前。

当时废墟已被围了起来,建起了门脸儿,正式收费了。不知为什么,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北京很多机构都修起了大而无当、毫无美感、千篇一律的门脸儿,好像大就是美。圆明园也修了个门脸儿,自然是为了收费。但一下子把这个与众不同的园子,完全改变了。记得那次去,不愿意去走那个修得堂而皇之的“公园大门”,为了不破坏大学时留下的印象,决定走园后穿林子的小路。林子依旧,小路依旧,正是夏季,荷塘青草,蜻蜓蜉蝣;薄暮后,只闻鸟声,不见人迹,凄美依旧。然而再往前走,走进被圈起来的圆明园,情景就不同了。静谧的福海,已变成了游湖,各种游船在上面穿梭往来。如果单单只是双桨小舟倒也不失其美,但为了赚钱,连小摩托艇也是马达声声。我们离开城市的喧嚣,是来寻找这新的热闹吗?

圆明园的美在于它的野、荒、残;圆明园的意义在于它记载着我们的历史、我们的耻辱。你可以修一百个游乐城,但圆明园只有一个!

这次带儿子去,我还是选择了那条林间小路。但一路走过去,已是满目疮痍。最触目惊心的是垃圾,到处是垃圾!荷塘已是荒草萋萋,水面漂浮着塑料袋、包装纸。有的地方垃圾堆成了小山,散发阵阵腐臭。“美”已无踪可寻。门票八元一张,但进入“园”内,一切均另要收费。高音喇叭在招揽游客去玩儿童赛车。到处建起了临时房子以售货。几处小废墟,大概是没有收益,倒真是荒废着,衰草丛生,雨水淤积。在如此庄严的废墟旁,出租古装照相,实在是很滑稽。我想,要不了多久,还会有更多的饭馆、商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沉默的废墟将在一片叫卖声中失去它的美、它的意义。

为什么要修复圆明园?修复了,历史那沉痛的一页就能翻过吗?我们民族的耻辱就可以忘记吗?把历史留给历史吧。庞贝城能去修复吗?希腊人是否也应该把雅典的巴特农神殿修复?新可能是美,大可能是美,热闹可能是美,但旧、残、凄清不也是一种美吗?

把圆明园“开发”成这样具有“商业价值”,这跟出卖文物去赚钱有什么两样?

我们正在失去我们的梦。

(来源:《叙事散文》2013年第12期,有删节)

【阅读训练】

1.请根据第2和第4自然段的内容,概括圆明园发生的变化。

2.请你对文中画线的句子作简洁的批注,就其表达的观点发表你的评价或感受。

3.文章最后一句“我们正在失去我们的梦”中的“梦”指的是什么?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篇散文思路开阔,联想丰富,融多种表现手法于一炉,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B.作者写林间小路上到处是垃圾,说明人们为商业利益所驱动,已经不再考虑保护这座历史遗址的环境,点明了重视环保的主题。

C.文章第5自然段连用几个反问句,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修复圆明园的不满之情。

D.作者认为,野、荒、残是圆明园的一种美;新、大、热闹是它的另一种美。

(二)

灰色的孔子与多彩的世界

易中天

于丹白衣白裙,坐在一张黄色的长沙发上,旁边是红衫的央视主持人柴静。我灰不溜秋地坐在她们的对面,准备提一些刁钻古怪的问题。

这是2006年11月12日的下午,地点是“百家讲坛”的演播室,话题则围绕着于丹的“《论语》心得”展开。服装未经设计,访谈也很自由。但我看着这一对桃红李白,总不知孔老夫子见了会作何感想,便不怀好意地问:你们美女也喜欢孔子吗?在你们这些美女的心目中,孔子是什么样的?

谁知于丹并不上当,应声答道:我不主张从性别的角度去看孔子。在我的心目中,孔子只有温度,没用色彩。

好聪明的小妮子,好精彩的回答!我立即回应:那我今天就有点儿像孔子了,我这一身灰,等于没有色彩。不过,灰色也有灰色的好处,那就是和任何色彩都能搭配,比如你们的鲜红和洁白。

观众大笑。

访谈在笑声中结束,我却有点儿意犹未尽。事实上,我要问的问题是:孔子是不是众人都需要的?如果是,那么,他应该是什么样的?

答案其实就在刚才的笑谈中:一个大家都需要的孔子应该是灰色的。

我不知道于丹对于“色彩”和“温度”的定义,但任何人都不可能没有色彩。所谓“没有色彩”,无非就是灰色,灰色的色彩感不强,可以视为不是色彩的色彩,但同时又是最具适性的色彩,因为它可以和所有色彩搭配。所谓“需要一位灰色的孔子”,无非是说,在这个多元的时代,我们需要一位最具普适性的孔子。

实际上,真正伟大的思想决不会只适用于一时一地或一人。它们总是具有普遍的意义,也应该具有普遍的意义。人们喜欢讥讽地说,生命之树常青,而理论往往是灰色的。他们不知道,理论如果不是灰色的,就没有普适性;而没有普适性,也就没有生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希望孔子是灰色的。或者说,我们愿意把他看作是灰色的。

但是,没有人会喜欢只有灰色的世界。灰色也只有在和其他色彩搭配时,才能显示它的普适性,显示它的高贵和纯粹。因此,灰色的孔子又必须链接多彩的世界。这世界充满生命活力,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万类霜天竞自由。正因为有了生活的五彩缤纷,理论的灰色才不显得死寂;也正因为有了思想的高贵纯粹,纷繁的世界才不至于俗不可耐。灰色提升着品位,而多彩保证了活力。这也就是和谐。

于丹为我们讲述的就是这样的孔子,一位链接了多彩世界的灰色孔子。链接是广泛的,东西南北,古今中外。主题却是单纯的,单纯到没有色彩,没有性别,没有时间和空间,只有温度。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学者的孔子,也不知道这是不是历史的孔子,更不知道这是不是真实的孔子。但我知道,这是我们的孔子,大众的孔子,人民的孔子,也是永远的孔子。

我们需要这样的孔子。我们欢迎这样的孔子。

(来源:《<于丹论语心得>序》,有删节)

【阅读训练】

1.作者在文中提出的论点是什么?

2.文章是从哪两方面来展开论述的?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

3.“于丹为我们讲述的就是这样的孔子”这句话中,“這样”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所说的“灰色”具有_________________的特性。

4.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文中画线部分的理解。

【参考答案】

《圆明园失梦》:

1.由沉默的废墟变成了热闹的游乐园;由一个教育人们不忘国耻的历史遗址变成了人们赚钱的现代“商场”。

2.示例:①说得好,我们不能只追求经济利益而不顾民族大义。②不能这么说,适度地开发历史遗址的商业价值,才能更好地保护这些历史遗址,更好地发挥它们的教育作用。

3.“梦”指爱国的情感,民族进步的理想。含义:警策人们不忘国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

4.B、D。

《灰色的孔子与多彩的世界》:

1.一个大家都需要的孔子应该是灰色的。

2.一方面我们希望孔子是灰色的(或我们希望孔子具有普适性);另一方面,灰色的孔子必须链接多彩的世界。主要论证方法:道理论证。

3.链接了多彩世界的灰色普适

4.孔子在修身、交友、学习等方面的思想仍存活在人们心中,对人们仍产生影响,并与人们日常的生活、学习、工作相融合,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阳市柏林庄中心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普适性圆明园废墟
印象·圆明园
The Old Summer Palace on the photos 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怀念雷家沟的一处废墟
游圆明园有感
圆明园里过大年
街头的废墟
普适性四旋翼飞行器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废墟
浅析少数民族民间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