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靶控麻醉对脑外科手术患者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及神经递质的影响

2021-01-21 12:12李建玲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84期
关键词:神经递质丙泊酚芬太尼

李建玲,蒋 淼

(上海市宝山区仁和医院麻醉科,上海 200443)

脑外科手术操作相对较为复杂,且在进行麻醉诱导时可能会给患者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给预后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在进行脑外科手术时采取安全有效的麻醉药物是当前临床中重点探讨问题[1]。基于此,本文就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靶控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希望能够给临床提供相关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主要从2018年5月~2019年10月内选取在我院行脑外科手术治疗的46例患者当作研究对象,根据所采用手术麻醉方案不同将患者分成常规、探究两组,各2 3例,常规组男1 3例,女1 0例;年龄51~74岁,平均(61.25±3.36)岁;探究组男12例,女11例;年龄52~72岁,平均(61.31±2.84)岁;两组资料统计不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实施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首先给予患者2.0~4.0 μg/kg芬太尼注射液麻醉,接着给予0.5~1.0 mg/kg丙泊酚注射液麻醉;当患者彻底失去意识后再进行顺苯磺酸阿曲库铵静脉滴注,剂量为0.1 mg/kg,之后进行气管插管,手术中需要进行丙泊酚(4.0~6.0 mg/kg·min)、芬太尼(0.2 μg/kg·h)与顺苯磺酸阿曲库铵(80 μg/kg·h)药物维持麻醉。

探究组实施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方案,首先给予0.5~1.0 μg/kg瑞芬太尼静脉注射麻醉,之后以0.2 μg/kg·h药物剂量维持麻醉;丙泊酚与顺苯磺酸阿曲库铵麻醉诱导方法与麻醉维持方法都和常规组一致,当手术完成后停止麻醉给药,当患者渐渐恢复意识且可以自主呼吸时进行拔管。

1.3 观察指

检测统计诱导前、拔管时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主要包括hs-CRP与TNF-α)、氧化应激指标(主要统计MDA、SOD)与神经递质水平(主要统计NE、ALD、PRA)。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计算数据,行t检验,以(±s)表示,若P<0.05,则代表数据有差异。

2 结 果

2.1 神经递质指标

从表1数据统计可见,麻醉前两组患者神经递质指标不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拔管时统计,探究组NE、ALD、PRA指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统计患者神经递质指标(±s)

表1 统计患者神经递质指标(±s)

组别 NE ALD PRA麻醉前 拔管时 麻醉前 拔管时 麻醉前 拔管时常规组 297.24±18.23 334.25±20.12 219.25±16.54 241.25±16.54 4.68±1.01 5.84±1.31探究组 298.11±17.54 311.43±18.21 218.47±15.98 231.57±15.13 4.70±0.99 4.91±1.02 t 0.1649 4.0329 0.1627 2.1340 0.0678 2.6864 P 0.8698 0.0002 0.8715 0.0384 0.9462 0.0102

2.2 炎性因子指标统计

经麻醉前检测统计,常规组hs-CRP与TNF-α水平分别为(10.58±2.51)mg/L、(61.47±16.37)ng/L,探究组hs-CRP与TNF-α水平分别为(10.60±2.49)mg/L、(62.07±17.28)ng/L,两组对比显然炎性因子水平间不存在明显差异(t=0.0271、0.1209,P=0.9785、0.9043);之后在拔管时再次进行检测统计后,常规组hs-CRP与TNF-α水平为(18.74±5.78)mg/L、(105.59±25.54)ng/L,探究组hs-CRP与TNF-α水平分别为(15.61±4.12)mg/L、(90.34±24.41)ng/L,对比后,显然探究组炎性因子水平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显著(t=2.1148、2.0702,P=0.0401、0.0443)。

2.3 氧化应激水平统计

麻醉前进行检测统计得出,常规组MDA与SOD指标水平为(3.45±0.36)mmol/L、(71.94±7.67)U/mL,探究组MDA与SOD指标水平为(3.43±0.31)mmol/L、(71.85±8.03)U/mL;两组对比后发现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2019、0.0389,P=0.8409、0.9692);之后在拔管时再次进行检测统计得出,常规组MDA与SOD指标水平为(5.41±0.38)mmol/L、(52.17±6.02)U/mL,探究组MDA与SOD指标水平为(4.80±0.29)mmol/L、(62.54±6.11)U/mL,将两组指标进行对比,显然常规组MDA、SOD指标优于探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显著(t=6.1200、5.7981,P=0.0000)。

3 讨 论

脑外科手术是治疗脑部疾病的重要方法,同时该手术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要求,并且在围术期与麻醉管理上有着严格苛刻要求,所以如何选用安全有效麻醉药物是手术是否治疗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瑞芬太尼作为阿片受体激动剂之一,药物半衰期较短,且麻醉效果起效速度较快,药物在代谢过程中不会给患者肝肾功能造成影响,并且还可以对手术引发的应激反应进行合理抑制,安全性高[2-4]。而丙泊酚属于一种常用短效静脉麻醉药物,该药物可以有助于患者脑血管收缩,从而合理调整脑血流量,减少颅内压,所以促使患者脑组织代谢活动得到有效改善,同时丙泊酚具有清除率较高与恢复较快等优势,两种药物联合麻醉,能够发挥出显著的效果,安全性较高。

综上,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靶控麻醉可以有效抑制炎性应激反应,改善患者神经递质与氧化应激水平,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神经递质丙泊酚芬太尼
科普拟人让理解更轻松
丙泊酚减低EZH2对miR-34a抑制效应与肠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变化的研究
槐黄丸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神经递质及SCF/c-kit通路的影响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瑞芬太尼、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淋巴结结核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度洛西汀治疗对抑郁症患者血清神经递质及神经功能相关因子的影响
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在老年人无痛胃肠镜检中的应用
丙泊酚复合不同药物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现状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快乐不快乐神经递质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