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对老年肺癌患者临床应用效果

2021-01-21 12:12贾春祎邹勤光王启文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84期
关键词:肋间手术过程胸腔镜

贾春祎,邹勤光,王 宝,赵 晖,王启文*

(吉林省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外二科,吉林 长春 130000)

肺癌是临床上发生概率较高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其本质上属于恶性肿瘤的一种,也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导致此类疾病发病的原因有很多,不仅人们自身的不良生活习惯容易导致肺癌的问题,外部环境的逐渐恶化也是导致最近几年肺癌疾病发病概率持续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以往在针对老年肺癌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开胸手术是十分常用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会给老年人身体带来较大的创伤,加之老年人自身身体各项机能普遍处于弱化的状态,恢复难度较大。而胸腔镜手术的方式则能够有效减少手术给老年人身体带来的损伤,文章就针对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特别是并发症进行了具体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照组135例老年肺癌患者,其中女62例,男73例,患者年龄65~80岁,平均(71.8±3.6)岁。观察组135例老年肺癌患者,其中女60例,男75例,患者年龄66~83岁,平均(72.1±3.3)岁。

1.2 方法

参与本次研究的两组患者在接受手术之前均需要先接受全身麻醉,麻醉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主要为双腔管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的方式。手术过程中,两组患者均为健侧卧位,两种手术方式均属于肺癌根治术[1]。

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所采用的主要为胸腔镜手术的方式,手术切口主要选择在患者肿瘤生长一侧的腋中线位置,处于患者第7~第8根肋骨,手术切口的长度为1.0~1.5 cm,通过Trocar插入切口将胸腔镜置入患者的体内,借助胸腔镜帮助医生明确患者胸腔内情况、涉及范围以及肿瘤的大小以及位置等[2]。在明确了患者的肿瘤所处位置之后,为患者设置3~5 cm的手术切口,手术切口主要位于患者的腋前线至腋中线之间4肋间或5肋间,这一手术切口的主要设置目的是方便医生进行手术操作以及取出患者的病变肺叶,同时有时还需要设置一个1.5 cm的切口,主要位于患者的肩胛部位下方,第7~第9肋,设置这一手术接口的主要目的就是展开手术相关的辅助操作,在胸腔镜的引导之下,医生可以借助屏幕明确手术操作的情况,进而将患者已经发生病变问题的肺部组织清理干净,同时要对患者的纵隔淋巴结进行清扫,结束上述操作之后,需要帮助患者冲洗胸腔,冲洗过程中主要使用生理盐水,为患者进行止血操作,确定不存在漏气问题的基础之上,对患者的胸腔进行引流处理,之后将患者的手术切口关闭。

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主要为开胸手术的方式,在为患者设置手术切口的过程中,手术切口需要设置在患者第4或第5肋间,或需切除部分肋骨,手术切口的长度为15~25cm,通过手术切口对患者病灶位置的情况进行检查,将已经发生病变的肺叶切除,同时对患者的纵隔淋巴结进行清扫,另外于第7或第8肋间腋中线处留置引流管对患者进行胸腔引流处理,在结束上述手术操作之后,常规将患者的手术切口关闭。

参与本次研究的两组患者在结束手术之后,针对清除的病变组织均需要通过病理检查的方式进行进一步确诊。

2 结 果(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手术之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n(%)]

3 讨 论

从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我国肺癌疾病的发生率正在逐年提升,出现这一情况不仅有人们日常受不良生活习惯影响的原因,也有外部生活环境恶化的原因,加之人体的肺部组织自身具有十分丰富的血供,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血道转移问题的发生概率相对较高,因此,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要想真正实现根治中早期的肺癌患者,手术治疗依然是唯一的手段[3]。以往在针对老年肺癌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多数情况下采用的都是开胸手术的方式,但是这种手术方式会给患者的身体带来较大的创伤,加之老年人自身身体的恢复能力相对较弱,在结束手术之后往往需要较长的恢复周期,而在这一过程中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也会相应增加,严重的患者还会导致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而最近几年伴随着微创外科技术发展速度的加快,胸腔镜技术的成熟度也在持续提升,临床上在对老年肺癌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胸腔镜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有研究显示,患者在接受胸腔镜手术的过程中,由于医生的视野能够被放大3倍,对精细处理,特别是神经的保护更加有效,同时对纵隔淋巴的结清扫也更加彻底,手术结束之后患者发生并发症问题的概率相对更低。本次研究就对此进行了具体验证[4]。

众所周知,由于老年肺癌患者的身体免疫力均相对较弱,因此,随着患者康复周期的延长,患者发生并发症问题的概率也会相应增加。而相比于传统的开放手术方式来说,通过胸腔镜技术对患者进行治疗,由于手术过程中的切口设置相对较小,加之医生在胸腔镜的指导之下探查患者病灶部位的情况,其视野往往更加清晰,手术过程中操作的针对性相对更高,因此,不容易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病灶周边组织造成损伤,对患者的身体伤害也相对更小,患者术后恢复的速度更快[5]。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相比于对照组患者来说,观察组患者在结束手术之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相对较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相比于传统的开胸手术方式来说,通过胸腔镜技术对老年肺癌患者进行治疗不仅具有更好的效果,同时也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临床上在针对老年肺癌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胸腔镜手术有着更好的效果,其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手术后的恢复效果,使患者在结束手术之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能够得到有效降低,对于患者手术耐受性的提升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是一种具有较高安全性的治疗方法,非常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猜你喜欢
肋间手术过程胸腔镜
肋间神经前皮支联合肋间臂支阻滞对乳腺癌术后镇痛效果分析
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后肋间痛的研究进展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压疮高风险者手术过程急性压力性损伤护理干预
不同肺复张方法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别把肋间神经痛误作心绞痛
剖宫产手术的护理配合体会
保温护理对98例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复苏应用价值分析
麻醉复苏室与临床护理特征性分析与措施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