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益生菌干预对肝硬化患者治疗临床效果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2021-01-21 12:12赵丽然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84期
关键词:双歧益生菌菌群

赵丽然

(大庆龙南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453)

长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可演变为肝硬化和癌症,全球约有3.5亿人受到感染,每年导致50万~100万人死亡。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群的改变与肝硬化及其并发症有关,如肝性脑病(HE)、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和其他感染等等,该致病机制可能与肠屏障的破坏有关。研究指出,LC患者经益生菌处理后,双歧杆菌明显增多,而肠球菌和肠杆菌科等机会性病原菌明显减少。经益生菌治疗后,肠道通透性参数(LPS和D-乳酸)和粘膜损伤指标(DAO)均明显改善[1~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评估含丁酸梭状芽孢杆菌的益生菌混合物联合婴儿双歧杆菌治疗LC的效果,以期在临床实践中开发一种新的LC辅助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32例L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年龄40~70岁,平均(54.10±5.13)岁,病程2~6年,平均(5.21±1.10)年,其中男10例,女6例;

观察组的年龄42~69岁,平均(55.21±7.20)岁,病程2~6年,平均(5.33±1.31)年,男9例,女7例;基线资料对比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标准:过去2个月内有明显的HE病史;在过去4周内使用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或抗生素;存在神经系统疾病或精神疾病;过去2个月有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或胃肠道出血史;已知活跃的微生物感染;有高蛋白饮食习惯。两组均无感染等情况,意识清晰,自愿参与本试验。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如抗感染、护肝等。

观察组行益生菌干预治疗:本研究所用的含丁酸梭状芽孢杆菌与婴儿双歧杆菌的混合益生菌由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冷冻干燥的益生菌混合物每粒胶囊中,酪酸>C.0107 CFU/g和活双歧杆菌>1106 CFU/g。剂量:1500 mg/次,每天三次,持续3个月。

在治疗结束时,需从每个病人身上收集新鲜的粪便样本(大约2 g)进行细菌分析。使用QiampDNA粪便微型试剂盒(德国希尔登,QIAGEN)提取细菌基因组DNA。使用纳米滴管ND-1000分光光度计分析细菌基因组DNA的数量,电泳检测细菌基因组DNA的完整性和大小。所有细菌的基因组DNA都保存在20℃下以备使用。

1.3 观察指标

疗效评估标准如下:(1)显效: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局部皮肤无发热,无新增包壳与死骨,局部骨质愈合,无并发症发生;(2)有效:膝关节功能有所改善,局部皮肤存在疼痛、红肿情况,患者临床症状有所缓解,无新增包壳与死骨,局部骨质愈合,并发症发生率较低;(3)无效:膝关节功能无改善,局部皮肤发热红肿,出现窦道和炎症反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有效率=100%-无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评价了连续变量分布,计量资料用百分比和频率表示。此外,正态分布的连续值表示为均值和标准差,非正态分布的连续值表示为百分比和频率。显著性为P<0.05。

2 结 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对照组、观察组的有效率分别是62.50%、9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2=6.1442)。如表1所展示。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粪便中主要细菌的差异

治疗后,益生菌治疗组与对照组肠道菌群总数基本一致。数据表明,观察组经益生菌治疗后,I群梭菌和双歧杆菌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经益生菌处理后,观察组肠球菌和肠杆菌科细菌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肠道微生物群能够产生各种各样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在调节远端器官的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而肠道微生物群相关的化合物,如短链脂肪酸、胆汁酸、胆碱代谢物、吲哚衍生物、维生素、多胺、脂质、神经递质和神经活性物质,以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激素具有许多生物学功能。肝硬化的所导致的微生物失调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菌血症和肝性脑病,并伴有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和肠道通透性增加。近年来,有关研究揭示了慢性代谢性肝病,特别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中肠道菌群与宿主代谢的关系,以及与代谢失调相关的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和肥胖症的肠道菌群代谢相互作用。最近,有研究对肠道和肝脏之间的关系以及肠道和肝脏如何调节肝硬化患者全身代谢变化,结果显示,肝硬化患者血清磷脂、游离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二十碳五烯酸、花生四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与特定粪便菌群有显著相关性。许多临床和实验报告支持脂肪酸代谢与肠道菌群之间的关系,在使用益生菌治疗的肝硬化患者中,各种血液代谢组如细胞因子、氨基酸和维生素与肠道微生物群相关。因此,对肠道微生物群-肝脏代谢网络的未来评估以及使用益生菌、合生元和益生元以及充足的营养对这些关系进行干预,将有助于肝硬化患者治疗和预防的发展。

人体肠道微生物群在维持肠道内环境平衡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对机体的整体健康至关重要。肠道微生物群的失调会改变结肠腔的微环境,尤其是pH值,这有助于增加肠道微生物群的氨产量,增加从结肠腔到血液的氨吸收,加剧临床症状,诱发其他并发症,如肝性脑病等。几项研究已经证实,益生菌是有效和安全的,毒性最小,并且在治疗LC时几乎没有不良反应。与乳果糖相比,益生菌安全性高,无严重不良反应风险,并且耐受性更好。

酪酸杆菌和婴儿双歧杆菌的益生菌混合物常用于调节肠道微生物群。酪酸杆菌(属于梭菌集群I)是一种典型的产丁酸、产芽孢的革兰氏阳性厌氧菌,能用于调节肠道菌群和治疗肠道疾病;其次,作为肠道菌群的共生菌,婴儿双歧杆菌通常与促进肠道健康有关。一项研究表明,婴儿双歧杆菌可以特异性地缓解肠易激综合征的各种症状,疗效显著。以上两种有益细菌可产生广泛的代谢物,主要是短链脂肪酸,如丁酸和醋酸盐。短链脂肪酸的产生可以改变细菌的粘附力,在维持肠道中起着重要作用,如保护黏膜屏障功能等。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观察组的有效率分别是62.50%、93.75%,充分显示益生菌干预治疗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益生菌对LC患者的治疗作用显著,可有效增加I群梭菌和双歧杆菌总数,抑制肠球菌和肠杆菌科细菌增值生长,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双歧益生菌菌群
3种食品中双歧杆菌鉴定方法的比较分析
从畜禽粪便菌群入手 降低抗生素残留造成环境风险
“云雀”还是“猫头鹰”可能取决于肠道菌群
复合益生菌在高蛋白日粮水产养殖动物中的应用
发酵桂闽引象草替代部分日粮对鸡肠道菌群的影响
功能性便秘患儿的肠道菌群分析及治疗干预
双歧杆菌与肠道疾病及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益生菌与水产动物肠道健康
益生菌发酵甘薯汁的工艺优化
双歧杆菌及其产品缓解肠炎症状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