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术后联合孕激素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1-01-21 12:12梁土玉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84期
关键词:多发性宫腔镜息肉

梁土玉

(高州市人民医院妇科二区,广东 茂名 525200)

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会表现为经期延长、经量过多或不规则的阴道流血,临床常采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予以治疗[1-2]。子宫内膜息肉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可能和内分泌功能紊乱、炎症、雌激素水平异常升高有关;子宫内膜息肉具有较高的复发率,不仅会使患者遭受较大痛苦,还会增加患者经济负担[3-4];给予合适的术后干预,降低术后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可以减轻患者身心负担,减轻其经济压力,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具有重要的意义[5-6]。为此,本研究中笔者选取在笔者医院接受治疗的57例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对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采用宫腔镜术联合孕激素治疗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笔者医院接受治疗的57例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后纳入研究。纳入标准:①经阴道超声检查证实为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者;②精神正常、意识清醒,可正常沟通者;③已婚女性;④临床资料完整且有良好治疗依从性者。排除标准:①合并肝功能、肾功能不全者;②有凝血功能障碍者;③合并子宫腺肌病及其他子宫恶性疾病者;④有本次治疗相关禁忌症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9例患者,对照组28例患者。观察组中,年龄24~58岁,平均(35.02±3.21)岁;病程3~23个月。平均(13.24±2.17)月;平均产次(1.01±0.15)次;平均息肉直径(1.75±0.67)cm。对照组中,年龄23~59岁,平均(34.94±3.43)岁;病程4~24个月。平均(12.91±2.53)月;平均产次(1.10±0.23)次;平均息肉直径(1.66±0.71)cm。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观察组患者给予宫腔镜术后联合孕激素治疗:所有患者行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同时服用地屈孕酮片(批准文号H20170221,Abbott Biologicals B.V.,规格为10 mg),1片/次,2次/d,连续用药14d。对照组患者给予宫腔镜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月经情况、血红蛋白(Hb)、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息肉复发、妊娠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来探讨分析对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采用宫腔镜术联合孕激素治疗的临床疗效。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在治疗后均定期进行复查。在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行阴道超声检查,测量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同时,在清晨空腹抽取3 mL静脉血,取血清采用血液分析仪检测患者Hb血清含量,另外,记录患者月经情况、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情况、妊娠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Hb正常值:女110~150 g/L;男120~165 g/L。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7.0行t或x2检验分析,统计学意义以P<0.05确定。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月经情况、Hb、子宫内膜厚度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经期、Hb、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的经期时间、子宫内膜厚度更小,Hb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经期、子宫内膜厚度更小,Hb含量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月经情况、Hb、子宫内膜厚度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的月经情况、Hb、子宫内膜厚度比较(±s)

注:和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 n 经期(d) Hb(g/L) 子宫内膜厚度(cm)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29 7.87±1.14 3.23±0.78* 83.01±3.95 100.34±4.98* 1.43±0.27 0.67±0.09*对照组 28 7.86±1.13 5.69±1.02* 83.14±3.97 92.32±5.15* 1.40±0.28 0.86±0.12*t-0.033 10.250 0.124 3.741 0.412 3.211 P-0.974 0.000 0.902 0.000 0.682 0.002

2.2 两组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复发、妊娠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的妊娠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复发、妊娠情况比较[n(%)]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 论

子宫内膜息肉可能导致流产、不孕、月经异常等,病情严重者甚至可能癌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降低子宫内膜复发率,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减轻患者身心压力,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7-8]。为此,笔者在本研究中探讨分析了对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采用宫腔镜术联合孕激素治疗的临床疗效。

研究结果显示,和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的经期时间、子宫内膜厚度更小,Hb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经期、子宫内膜厚度更小,Hb含量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厚度和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子宫内膜增生会提高息肉复发率;月经紊乱是子宫内膜息肉临床表现,其反映了患者病症严重程度,另一方面,月经紊乱会导致Hb异常流失,使血清Hb含量处于较低水平;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越厚、经期时间越长、Hb值越低,则治疗效果越差[9]。本次研究结果说明,宫腔镜术后联合常规抗感染治疗及地屈孕酮片治疗均可以改善患者月经情况及子宫内膜厚度;但和常规抗感染治疗相比,宫腔镜术后联合地屈孕酮片疗法可以更有效的改善患者病症,可以有效抑制子宫内膜增生,减少血红蛋白的流失。另外,研究结果还显示,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息肉手术治疗后的复发率较高,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关键,在其余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复发率更低的治疗方法的疗效更好,应用价值更高。本次研究结果说明,和常规抗感染治疗相比,宫腔镜术后联合地屈孕酮片疗法可以降低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笔者认为,这可能和以下因素有关:子宫内膜息肉和雌激素受体增多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地屈孕酮片可拮抗雌激素,可以抑制雌激素受体合成;宫腔镜术后联合地屈孕酮片治疗可以降低息肉中雌激素受体表达,抑制子宫内膜增生,从而可以降低息肉复发率[10]。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和常规抗感染治疗相比,宫腔镜术后联合孕激素疗法可以改善患者病症,降低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多发性宫腔镜息肉
宫颈长息肉了怎么办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多发性跖疣143例临床观察
多发性骨髓瘤伴肾损伤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
肠息肉防治莫入误区
宫腔镜下诊刮电切术和冷刀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对比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对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作用及预后分析
观察宫腔镜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中的应用
比较3号和4号Supreme喉罩在50~60kg女性患者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肠息肉为何不切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