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

2021-01-21 12:12张洪涛杨洪超王悦娟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84期
关键词:结扎术疝囊腹股沟

张洪涛,杨洪超,王悦娟

(德州市人民医院,山东 德州 253000)

当前针对小儿腹股沟疝症状的临床主要治疗方式为实施腹腔镜疝囊结扎术。该治疗方式有具有创伤较小、切口相对美观、复发率低特点,所以该治疗方式在患儿家长以及儿科医生中受到青睐[1]。为了进一步提高腹腔镜疝囊结扎术的治疗效果,降低切口长度和手术创伤度,近年来医护人员对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LIIHR)不断改善。本研究对我院实施小儿腹股沟斜疝治疗的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治疗中实施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使用2018年8月~2019年8月在我院实施小儿腹股沟斜疝治疗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2),观察组包括男17例,女15例,年龄2~11岁,平均(3.3±1.8)岁,对照组包括男16例,女16例,年龄1~2岁,平均(3.4±2.1)岁。所有患者均为小儿腹股沟斜疝确诊患者,并且满足实施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手术的要求。已向患者家属宣讲了本实验的内容及过程,患者和患者家属均自愿参加本次实验,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将两组患者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医护人员在患者侧腹股沟部位进行切口,确定疝囊所在的位置,在疝囊无没有嵌顿内容物的前提下将疝囊整分离解,并慢慢移动到疝囊颈部部位,完成所有操作后实施结扎[2]。观察组患者实施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医护人员在经脐正中部位进行5 mm切口,在切口放入腹腔镜,然后在腹股沟斜疝体表投影部位进行2 mm切口,将带丝线的疝直针在患者内环口部位缝合半圈之后带丝线穿破腹膜进入腹腔,退针之后余留一段丝线在腹腔。带丝线的疝直针继续在原穿刺孔刺入,重复之前的步骤,退针之后余留一段丝线在腹腔,将第一条丝线收紧后将第二条丝线的一端穿出腹腔,并完成实施结扎工作。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各项指标数值与治疗疗效成反比,数值越小,说明治疗效果越好。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情况,其中包括切口下出血、阴囊肿胀、医源性隐睾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各项指标数值与治疗疗效成反比,并发症发生率越小,说明治疗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19.0作为本次实验的数据统计学软件对患者手术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采用(±s)和(%)进行计数和计量,通过t值和x2进行检验,P<0.05说明两组患者之间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对比(±s)

组别 例数 切口长度(厘米) 术中出血量(毫升) 手术时间(分钟) 住院时间(天)观察组 32 1.23±0.22 15.43±6.21 26.43±8.01 4.53±1.13对照组 32 2.19±0.41 23.46±8.68 32.41±9.47 5.79±1.24 t-11.671 4.256 2.727 4.249 P-0.000 0.000 0.008 0.000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比观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表2。

3 讨 论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患儿较为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该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因为患儿身体发育过程中在体内遗留的鞘状突未关闭。因为患儿的腹壁肌肉未长成,腹膜鞘没有全部闭锁,如果出现腹内压升高的情况,就可能导致发生腹股沟斜疝症状。通常对症状实施疝囊高位结扎手术就能进行治疗,能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传统的常规手术方式是切开腹股沟区,但是小儿机体神经以及器官较为薄弱,各手术方式容易损伤患者的髂腹股沟神经、髂腹下神经以及输精管等部位,造成术后阴囊水肿,生育能力受损[3]。本文在双孔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基础上通过经脐孔戳孔,使用疝直针行疝囊高位结扎的单孔腹腔镜技术的效果进行实验,所采用的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相比常规疝囊结扎术手术有较多优点[4]。在本研究中,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情况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的情况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比观察组更高;两组患者之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治疗中实施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手术的疼痛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表2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n(%)]

综上所述,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治疗中实施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能极大提升手术效果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治疗和广泛推广。

猜你喜欢
结扎术疝囊腹股沟
不同假疝囊处理方法对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比较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联合腹股沟小切口治疗特殊类型腹股沟疝
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
腹股沟疝患者行TAPP和TEP手术对疗效对比
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联合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效果观察
拍拍腹股沟预防妇科病
脾脏切除术中应用可吸收止血结扎夹的效果观察
经脐微型腹腔镜内环高位结扎术联合包皮环套术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采用疝囊剥离与横断处理治疗Ⅲ型腹股沟疝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