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手术室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躁动发生率及负性情绪的影响

2021-01-21 12:12张圣丽张卉萍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84期
关键词:躁动全麻负性

张圣丽,王 晶,张卉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北京 100069)

全身麻醉是一种重要的麻醉方式,而在这一过程应用全麻药物会对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一定影响,其中躁动就是常见的症状之一。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以情绪激动、呻吟、定向力障碍等为主要表现,对患者的康复造成巨大影响,并且躁动发生也容易导致负性情绪的产生,因此需要予以患者有效的干预[1]。在本次研究中就探讨了对采取全身麻醉辅助手术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减少躁动发生率及缓解负性情绪的影响,以为相关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借鉴,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共计纳入了80例需接受手术的患者,麻醉的方式均是全麻,患者均存在手术适应症,无麻醉药物过敏反应,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显示患者麻醉分级均为Ⅱ级,排除精神障碍及严重脏器功能衰竭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以下两组:实验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21~70岁,平均(49.2±1.5)岁。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23~71岁,平均(49.6±1.5)岁。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在手术治疗上,给予的是常规的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干预内容具体涵盖术前进行常规的方式,掌握基本情况,并且做好术前健康宣教、术后生命体征监测、环境护理等工作。

观察组的护理上则是综合护理,具体如下:(1)术前综合评估。手术室护理人员均接受麻醉苏醒期躁动预防及护理相关知识培训,知晓躁动诱因、临床表现等,筛查高危群体并予以重点监测。(2)构建心理防御机制。术前可以通过护理人员同患者、家属的沟通掌握心理情绪,依据具体的负性情绪来源可做针对性的疏导,疏导上主要可以预言方面的疏导策略为主。此外还可以进行关于手术相关知识的讲解,如讲解全麻操作、手术步骤、术中可能会出现的不良情况等,对存在焦虑及抑郁等负性情绪者给予引导与观察,缓解其心理应激,对进入手术室的患者通过抚摸及握手等减轻患者恐惧心理。(3)术中风险护理。在术中用加温毯以保持患者体温正常,为患者覆盖棉被,对体温过高者需缩短苏醒期以降低术后躁动发生率,术中严格控制液体进出量,对滴注速度进行合理调整,维持呼吸道通畅。(4)术后基础护理。术后对送至麻醉恢复室的患者,手术室的护士应与普通病房的护士协作,做到良好的交接,将患者的体位可以去平卧的去枕体位,对一些精神状况不佳及好动者可以适当的进行肢体的约束;加强巡视并对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动态监测,对患者意识状态进行观察,调节合适的氧流量以避免误吸发生;时刻监测患者体温变化,避免体温过高或过低,观察术后有无呼吸不畅及上呼吸道梗阻情况,预防低氧血症的发生。(5)术后疼痛护理。麻醉恢复时刻播放音乐,但以舒缓类型的音乐为主,控制音量,持续到患者睁眼并恢复正常意识,然后可进行感知觉的引导;送至普通病房后进行疼痛程度评估,对评估为中重度情况可给予药物镇痛,具体每隔20 min进行疼痛评估,接引自控镇痛泵进行有效镇痛,同时避免躁动发生。准备好抢救物品,若患者出现剧烈疼痛需要即刻告知医师,进行适时救治,确保患者生命健康。

1.3 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其中安静合作为0级;口咽做吸痰的动作时有轻度的躁动表现,而停止动作躁动也相应消失1级;无吸痰动作也有躁动的表现,但是轻微为2级;躁动需用药物或物理手段干预为3级,1~3级均为苏醒期躁动。(2)护理的前后,均通过简易心理状况评定量表kessler10进行两组心理状态的评价,其中涵盖了焦虑、抑郁的评价内容[2]。量表共计10项内容,每项的评分均为1~5分,总分值范围为10~50分,分值同焦虑、抑郁程度呈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软件做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躁动发生率

躁动发生率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比较[n(%)]

2.2 负性情绪

护理后两组负性情绪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而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护理前后两组负性情绪kessler10评分比较(±s,分)

表2 护理前后两组负性情绪kessler10评分比较(±s,分)

注:与护理前比较,*P<0.05。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40 38.25±4.25 21.25±3.41*对照组 40 38.12±4.21 27.15±4.02*t-0.137 7.079 P-0.891 0.000

3 讨 论

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是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躁动发生会对患者产生巨大危害,如切口大出血、拔管损伤等,因此对全麻苏醒期的患者实施合理护理干预至关重要[3]。在本研究的对比分析中,观察组实施了综合护理干预,通过术前、术中及术后优质护理提高患者对全麻苏醒期不适承受能力,使得护理人员可积极配合相关工作,同时进行自身情绪的合理调节,有效减少躁动发生。在实验结果上也表现为观察组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后观察组负性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有效的护理干预对行全麻辅助手术治疗的患者干预效果满意。

综上所述,处在全麻苏醒期间的患者,提供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减少躁动发生,避免负性情绪出现有显著的作用效果,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躁动全麻负性
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骨科全麻围术期腹胀便秘的中医护理方案效果评价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对全麻拔管期呛咳的影响
视频宣教对全麻患者麻醉术前焦虑及配合程度的影响研究
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道路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