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罗红霉素治疗支气管扩张的临床分析

2021-01-21 12:12郑坤明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84期
关键词:支气管有效率常规

郑坤明,梁 彤,赵 静*

(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人民医院内四科,新疆 克拉玛依 833699)

在所有的呼吸系统疾病中,支气管扩张是常见的临床症状,是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其主要原因为支气管扩张破坏了支气管壁而引起。该症状发作频繁,甚至会导致反复感染的情况,引起患者诸多的并发症,如肺源性心脏病,肌肉也会受到一定的损害,[1]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增加了患者的治疗风险,也影响了患者工作和生活质量。根据医学文献记载,患者在支气管扩张发作期,其心肺功能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产生急性炎症,如果没有进行及时的治疗,病人甚至会出现肺源性心脏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当前临床上针对支气管扩张主要采用沐舒坦治疗,其治疗效果已经得到了临床的证明,但由于服用此药物可能会引起患者的不良反应,出现生理性呕吐等情况,因此为了缓解病患的痛苦,需要采取更加有效且不良反应较小的药物对支气管扩张病人进行治疗。本研究对到我院接受治疗的支气管扩张患者应用了盐酸氨溴索搭配小剂量罗红霉素进行治疗,以期为后续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具体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支气管扩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均确诊为支气管扩张。根据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按照随机抽样法中的随机表法将此8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40例。常规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57~81岁,平均(65.17±3.69)岁,病程1~23年,平均(10.8±1.7)年;对照型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58~80岁,平均(66.84±3.42)岁,病程2~25年,平均(11.4±1.6)年;经过统计学软件的检测,两组年龄、性别等资料上无较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按照常规治疗方法,抗生素联合盐酸氨溴索对患者进行治疗,每天静脉滴注2~3次,每次15~30 mg,出院后续贯治疗口服氨溴索;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再加入小剂量罗红霉素进行治疗,每天口服3次,每次0.125 g,出院后持续服用。定期复查肝功能,并观察两组患者在6个月后的疗效。

1.3 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

1.3.1 治疗总有效率

观察患者在6个月后咳脓痰、反复咯血和咳嗽等症状:①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或者完全治愈;②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改善或者有所缓解;③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为改善或者更加严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1.3.2 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患者在服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感染、恶心干呕、过敏等。

1.3.3 治疗满意度

使用匿名问卷的形式调查两组患者对治疗过程以及治疗结果的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个档次,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人数。

1.4 统计学方法

文中所有涉及需要比较分析的数据均应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 20.0执行,涉及到计数资料x2检验均以[n(%)]表达,涉及到计量资料t检验均以(±s)表达,P<0.05提示检验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6个月后,两组患者疗效的比较

常规组40例患者治疗后,显效6例(15.00%),有效22例(55.00%),无效12例(30.00%),临床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40例患者治疗后,显效13例(32.50%),有效26例(65.00%),无效1例(2.50%),总有效率为97.50%;常规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咳痰量的前后比较

两组患者在咳痰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咳痰量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通过对数据的对比和分析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2例5%,而常规组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为5例12.5%。常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治疗满意度

通过数据的对比和分析中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中非常满意有20例,满意有18例,不满意有2例,满意率为95%;常规组中非常满意12例,满意16例,不满意有12例,满意率为70%。可以明显看出,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当前由于不良企业将工业废水、工业废气的过度排放导致空气污染的程度不断加深,空气质量堪忧,使得人类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在所有的呼吸系统疾病中,支气管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支气管扩张主要是指肺支气管的异常扩张,其中大部分是由于支气管和周围肺组织之间的慢性炎症引起支气管壁的损坏。支气管扩张是常见的临床症状,是一种呼吸系统疾病,由于支气管扩张而缺失了清除分泌物的功能,进而引流功能也变差,造成肺部的反复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是造成支气管扩张症状的主要病原体,该病菌在难消除,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较高,这很容易导致长期治疗和耐药性。病菌难以消除的原因就是因为人体内部的铜绿假单细胞菌表面有一层生物膜,会保护细菌不受药物的影响和攻击,因此支气管扩张的治疗时间较长,疾病具有一定的反复性。支气管扩张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慢性咳嗽,甚至还会咳痰咳血,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临床上常常使用治疗方式就是利用沐舒坦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沐舒坦的治疗效果已经得到了临床的证明,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提升治疗总有效率,但由于该药物的刺激性,患者在服用后可能会出现恶心干呕的不良反应,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重患者的不适和痛苦程度,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因此医药工作者一直在致力于寻找一种治疗方式,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基础上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而红霉素是一种安全性极高的药物,能够调节患者的免疫力,还能对患者体内的促炎因子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主要的作用原理就是减少患者的黏液分泌量,从而促使病人黏膜纤毛运动能够有效提升,使得中粒细胞的运动受到一定的阻碍,进而起到抗炎作用。同时红霉素还能够对细菌鞭毛的合成作用产生抑制进而降低细菌的活性和游走,对铜绿假单胞菌所导致的疾病起到一定的抑制和缓解作用。

罗红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是其主要的功能,抑菌效果具有持续性。有研究指出,部分内酯类抗生素不但有较强抗菌作用,还可以起到破坏和抑制胶囊膜的作用。[2]罗红霉素治疗反复支气管扩张感染的主要机制是:(1)减少气道上皮细胞、缓解气道炎症、减少中性粒细胞的产生、减少嗜酸性粒细胞;(2)降低人体内气道分泌物的数量,增加气道粘液纤毛的活动,抑制气道中性粒细胞的聚集,达到抗炎的效果;(3)抑制海藻酸生物合成中的GMD活性,降低海藻酸盐分泌,破坏被膜,也能辅助其他抗生素的进行杀菌。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咳痰量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来说,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上,观察组的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治疗支气管扩张患者时,应用盐酸氨溴索搭配小剂量的罗红霉素能对患者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提升治疗总有效率,并能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提升患者的治疗满意度,盐酸氨溴索与小剂量的罗红霉素能够使得药物的使用更加安全可靠,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使用,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猜你喜欢
支气管有效率常规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慢阻肺患者肺功能与HRCT支气管壁厚度的相关性
常规之外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很有效率
别受限于常规
My Fa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