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2021-01-21 12:12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84期
关键词:阿司匹林神经功能脑梗死

孙 量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内蒙古 包头 014030)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由于缺血、缺氧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主要临床表现为神经功能缺损、偏瘫、感觉障碍、失语、头痛等症状。具有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的特点。阿司匹林是临床上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对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很好的临床效果[1]。本文是对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比较进行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神经内科随机2019年2月~2020年2月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均分为两组,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均经过头颅CT、MRI等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排除患有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患者自愿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其均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男22例,女21例,患者年龄50~74岁,平均(62.00±6.00)岁,脑梗死部位:大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有15例、心源性栓塞型患者有12例、小动脉闭塞型梗死有8例、其他明确病因患者有6例,不明原因型2例;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男20例,女23例,患者年龄52~75岁,平均(63.50±5.00)岁,脑梗死部位:大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有13例、心源性栓塞型患者有11例、小动脉闭塞型梗死有9例、其他明确病因患者有7例,不明原因型3例。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性别、年龄、脑梗死部位等一般资料之间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超过静脉溶栓时间,均进行调血脂、营养脑神经等基础治疗,同时,静脉滴注70 mg银杏叶注射液,一日一次,连续用药两周,丁苯酞注射液100 mL,一日两次,连续进行治疗两周。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口服,一次100 mg,每日一次,连续用药30日;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大剂量的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口服,一次300 mg,每日一次,连续用药30日。

1.3 评价标准

在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出院前进行调查,对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反应蛋白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临床疗效包括显效、有效、无效三项指标,显效:经过治疗后,急性脑梗死患者头痛、失语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NIHSS评分为0分;有效:经过治疗后,急性脑梗死患者头痛、失语等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神经功能有一定的恢复;无效:经过治疗后,急性脑梗死患者头痛、失语等临床症状未得到改善,甚至加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未变或加重。临床疗效(%)=显效(%)+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NIHSS评分,满分为42分,0~4分表示为神经功能轻度缺损、5~15分表示为神经功能中度缺损、16~42分表示神经功能重度缺损,分数越高提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C反应蛋白正常值为0~10 mg/L。临床上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许多,本文选取头痛、呕血、大便隐血、恶心、呕吐五项项指标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对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反应蛋白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检测,其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C反应蛋白水平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进行t检验;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表示为(n%),作x2检验,两组数据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对比[n(%)]

2.2 对比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C反应蛋白水平

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47±0.21)分;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3.35±0.54)分,t值为9.9595,P值为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水平为(8.55±1.71)mg/L;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水平为(5.92±1.53)mg/L,t值为7.5160,P值为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中产生头痛的有1例、呕血的有0例、大便隐血的有0例、恶心的有1例、呕吐的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7%;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中产生头痛的有2例、呕血的有1例、大便隐血有1例、恶心有1例、呕吐有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27%;x2值为1.8105,P值为0.1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是脑血管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属于神经内科范畴。阿司匹林适用于预防心肌梗死复发、动脉外科手术、预防深静脉血栓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大剂量的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能产生较好的临床效果[2-3]。本研究表明,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时,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综上所述,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不同剂量的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后。大剂量的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比小剂量的阿司匹林治疗更好,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优化C反应蛋白,不良反应没有区别,应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阿司匹林神经功能脑梗死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