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血清肝汤治疗围绝经期阴虚内热型高血压疗效观察

2021-01-21 12:12沈焕彬徐欣欣崔颖蕾赵俊彪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84期
关键词:绝经期血压中药

沈焕彬,徐欣欣,崔颖蕾,赵俊彪

(仙居县中医院,浙江 台州 317300)

经济社会的进步,人类寿命的不断延长,慢性病人人数越来越多。高血压作为临床最常见的慢病之一,流行病学调查其发病年龄近年却有前移的倾向。女性围绝经前高血压患病率明显低于男性,而围绝经后其高血压发病率却高于男性,这是高血压流行病学的一般规律之一。所以越来越多的女性对围绝经期的相关疾病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这个时期,女性激素水平波动大,约2/3的妇女出现各种各样的临床症状,如月经不规则、潮热、胸闷、异常子宫出血、心悸、失眠等,容易引起血压波动,有些甚至升高明显。如何在女性的这一特殊时期减轻各种症状,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是近年来大家关注的。笔者运用养血清肝汤治疗围绝经期阴虚内热型高血压患者,取得良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均来自2014年4月~2019年12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围绝经期女性。按血压分层将患者随机抽样组成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中药治疗组年龄45~55岁,平均(48.35±3.302)岁,其中有1级高血压患者18个,2级高血压患者13个, 3级高血压患者3个。对照组年龄45~55岁,平均(49.68±3.207)岁;其中有1级高血压患者20例,2级高血压患者11例,3级高血压患者3例。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年龄和血压分级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1.2.1 高血压诊断标准

采用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公布的诊断标准为准[1]。

1.2.2 围绝经期综合征诊断标准[2]

① 年龄在45~55岁的妇女。②有典型的植物神经系统失调症状:潮热,汗出、心悸、失眠、多梦、心烦易怒、乏力、腰膝酸软、血压波动等即可诊断

1.2.3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1.2.3.1 阴虚内热证诊断标准

A主证(烦躁易怒;烘热汗出;口干唇燥;眩晕头昏)。

B次证(耳鸣;失眠;心悸;健忘;手或/和足麻木;忧郁寡欢;腰膝酸痛;手足心热;脉沉细或细涩;舌质淡红或红;苔薄欠津)。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一)3A加4B(二)4A

1.2.3.2 中医症状轻重分级评分标准

记分标准按照中医症状分级量化标准[3]。

1.3 病例纳入标准

1.3.1 纳入标准

①45~55 岁,绝经3年内。②月经紊乱的妇女。③符合上述高血压和围绝经期诊断标准和中医证型分型标准。

1.3.2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②继发性高血压;③合并有内分泌性疾病、冠心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④合并有心力衰竭、高血压脑病、脑血管意外、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⑤合并有各种急性感染性疾病和各种传染性疾病;⑥患者有严重精神疾患 ;⑦绝经时间超过3 年的患者。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组予养血清肝汤加减:生地15 g,当归12 g,白芍12 g,天冬12,牡丹皮12 g,枸杞15 g,煅石决明30 g,牛膝15 g,龙齿15 g,淮小麦30 g,绿梅花6 g,甘草6 g。耳鸣甚者加杜仲、煅灵磁石等;汗出较多多者加糯稻根、浮小麦、穞豆衣、瘪桃干等;潮热明显者加地骨皮、菊花等;眩晕头痛者加天麻、钩藤等。每日一剂,水煎煮400mL,早晚服用。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片(南京长澳,国药准字H20000537150mg),每日一次口服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

1.4.2 观察方法

治疗前及治疗8周末测量诊室血压及评估患者中医临床症状和体征。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及治疗前后主要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进行表述,两组均数计量值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进行统计表述,两组计数值采用X2值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血压控制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明显下降,治疗后指标明显低于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情况比较(±s)

注:两组与治疗前比较 ,均P<0.05

组别 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治疗组(n=34)治疗前 156.79±9.138 86.15±9.172治疗后 133.68±6.423 78.76±7.106治疗前 154.97±9.968 90.56±10.216治疗后 141.56±6.81 79.59±5.96对照组(n=34)

2.2 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医症状积分改善的情况比较

患者在接受中药治疗或者西药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均有明显下降,治疗后指标明显低于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中医症状改善情况比较(±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中医症状改善情况比较(±s)

注:两组与治疗前比较 ,均P<0.05

组别 中医症状积分治疗组(n=34) 治疗前 35.94±2.752治疗后 23.59±4.698对照组(n=34) 治疗前 36.29±2.493治疗后 26.50±2.936

2.3 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患者血压的降压疗效比较

中药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73.5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94.12%,中药治疗组效果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3。

表3 中药治疗组和西药组降压疗效比较(n,%)

2.4 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医症状积分改善

中药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73.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4。

表4 中药组和西药组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比较(n,%)

3 讨 论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慢性病困扰着人类的健康。如何减少疾病的发生是大家所期望的。中国2010年有绝经妇女1.7亿,而围绝经期的女性更是人数庞大,其中大部分的围绝经妇女都会有一种或多种的相关症状,诸如潮热,胸闷,头晕,失眠,焦虑等等。诸多研究显示,围绝经期的女性高血压的患病率较围绝经前明显增高,44~59岁增加的幅度最明显。而绝大部分女性在40岁左右出现月经的紊乱,进而出现各种围绝经症状,后渐渐走向绝经晚期,一般女性会在45~55岁绝经。绝经期过渡期,患者卵巢功能逐渐减退,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生殖内分泌轴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抑制作用减弱,导致RAS的活性增高和不同程度的血管收缩。并且伴随着卵巢功能的衰退,女性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相关症状,影响妇女生活质量。由此引起患者血压波动甚至升高明显。所以女性在围绝经期,是高血压的高发时期[4]。对于高血压患者 ,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不仅会增加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严重时会造成患者重要器官衰竭甚至死亡。所以对这个特殊时期血压的及时干预,非常有必要 。

对于围绝经期高血压,多数有头痛、眩晕、腰酸等临床症状表现,多数医家认为本病属于本虚标实之证,病位在肝肾[5]。女子四十,阴血自半,对于围绝经期女性,多数处于肝肾亏虚,阴血不足,阴虚火旺的“六七”“七七”的状态。养血清肝汤是何氏妇科传人、全国名老中医何少山常用的验方。方中石决明平肝潜阳,除热滋肾;当归,白芍补血养血,柔肝敛阴;牡丹皮清肝凉血,生地枸杞滋肝阴补肾阴,梅花疏肝散郁,龙齿淮小麦安神定志。全方养血清肝,清上滋下,以达到清肝平肝、益肾除热的功效。

本研究观察结果显示,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8周末对血压和中医症状积分改善都有一定效果。但中药治疗组在中医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方面要比对照组有明显优势,并且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养血清肝汤在围绝经期阴虚内热型高血压患者中疗效显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绝经期血压中药
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妇女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芬吗通联合坤泰胶囊治疗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女性身体有了某些“变化”,可能快触碰到绝经期了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亮丙瑞林治疗围绝经期功血子宫肌瘤临床研究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