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激酶溶栓结合依达拉奉治疗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1-01-21 12:12赖志勇颜世潮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84期
关键词:尿激酶达拉溶栓

赖志勇,邹 标,颜世潮

(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 高州 5252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IS)是临床极为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患者集中于中老年人,但近几年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相对较好,但由于发病急的特性,患者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的潜在风险依旧较高[1]。正确选择治疗方案及时施救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静脉溶栓是当前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最有效方案;依达拉奉是临床常用的一种脑保护剂,研究将通过一年期收治的65例轻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的临床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将科室2020年1月~2020年8月接收的65例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展开研究,对象均经颅脑影像学检查确诊,发病时间<6 h且均为首次发病,排除中、重型患者。观察组(n=34)男性25例、女性9例,年龄41~78岁,平均年龄(65.4±3.9)岁,发病时间0.5~3.5 h,平均发病时间(2.1±1.0)h;对照组(n=31)男性22例、女性9例,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66.1±4.7)岁,发病时间0.5~4.0 h,平均发病时间(2.3±0.8)h。研究经伦理会通过,统计学软件结果显示两组病例的基本资料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病例均接受降低颅内压、营养脑细胞、改善组织微循环、稳定粥样硬化斑块组织和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入尿激酶(武汉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生产批号:H42021792)静脉溶栓,选取100万U尿激酶溶于150 ml生理盐水作静脉滴注,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合理调整剂量,但最大剂量不得超过150万U/d;同时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吉林省博大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生产批号:H20070051)30 mg溶于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作静脉滴注,30 min/次,2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两周。

1.3 评价标准

1.3.1 疗效评价:

研究根据神功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变化将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以下几个标准:①临床治愈,患者接受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91%;②显效,患者接受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45~90%;③有效,患者接受治疗后NIHSS较治疗前降低18~45%;④稳定,患者接受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18%;⑤无效,NIHSS评分增加或患者死亡。

1.3.2 其他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ADL);NIHSS评分共计11项,评分越低则提示患者预后效果越好;ADL评分共计100分,评分>60分提示患者具备自主生活能力,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能力越好。②以酶联免疫吸附法和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指标。

1.4 统计学

研究以SPSS 19.0软件收录结果数据,%与(±s)分别表示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结果作卡方或t检验,P<0.05提示结果间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均经2周治疗,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见表1。

表1 2周治疗后的有效率对比

2.2 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NIHSS、ADL评分均得到改善,观察组两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数据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的NIHSS及ADL评分对比

2.3 hs-CRP水平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的hs-CRP(8.3±1.4)mg/L,对照组治疗后的hs-CRP(9.9±1.6)mg/L,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t=4.2993,P=0.0001)。

2.4 安全性

两组病例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任何影响健康或质量进程的药物副反应。

3 讨 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同时也是临床上导致病人残疾的独立风险因素。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考虑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遗传及长期不良生活饮食习惯等有关[2]。疾病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案,临床治疗以降低患者的率和致残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为主。研究所使用的依达拉奉能够有效抑制耿素周围局部脑血量的减少,临床动物研究显示:大鼠缺血/缺血再灌注后静脉使用依达拉奉,能有效改善脑梗死和脑水肿,并相应的改善由疾病引起的伴随神经症状,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3]。现代药理研究显示:依达拉奉具有超过60%的血脑屏障穿透力,通过抑制氧化酶的活性,达到提升前环素合成量、降低白三烯合成量的效果;同时,从研究用药来看,依达拉奉可有效降低内皮细胞伤害,对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4]。

溶栓治疗是当前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治疗方案,能够有效预防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生,预后普遍良好。尿激酶原则血液循环系统,能够将纤维酶原转换成具有生理学活性的纤溶酶,从而水解纤维蛋白血栓,清除有害养由基分子,避免血管血小板聚集,最终达到改善患者半暗带微循环状态的效果[5]。相对于其他溶栓药物而言,价格较低,适宜于大面积推广。

研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炎性指标和氧化应激反应指标进行对比,急性缺血性脑缺血患者脑细胞损伤程度普遍较高,而在细胞凋亡过程中,氧化应激反应和炎性反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hs-CRP增高能够直接反应出神经细胞的受损程度[6],反之指标越低则表明患者的神经细胞受损得到了改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尿激酶溶栓联合依达拉奉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最后,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任何严重药物副反应,提示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具有相对良好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尿激酶溶栓与依达拉奉均是目前临床上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常用治疗方案,而将两种方法联合应用能够取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且联合治疗方案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对于以中老年人为主要群体的患者而言更有应用价值,方案经临床研究效果确切,值得借鉴并推广。

猜你喜欢
尿激酶达拉溶栓
不同浓度尿激酶在PICC导管堵塞再通中的应用进展
超早期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经活血化瘀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依达拉奉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溶栓期血压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在急性脑梗塞中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有效性评价
超声针联合微泡干预尿激酶溶解体外血凝块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他达拉非对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临床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