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联合董氏开胃散治疗脾胃湿热型小儿厌食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1-01-21 12:12陈美娟柯春花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84期
关键词:董氏食量厌食症

陈美娟,柯春花

(江门市妇幼保健院,广东 江门 529000)

厌食为儿科常见病,主要是指儿童长时间食欲减少、食欲降低为主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严重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祖国医学将小儿厌食纳入到“不欲食”、“不思食”等范畴内,因致病周期较长,小儿长时间进食不佳,极易出现气血不足等情况,严重阻碍小儿智力及机体生长发育,开展有效的治疗对策尤为重要[1]。传统医学针对小儿厌食治疗手段较多,临床首要治疗手段以推拿为主,可通过有效推拿按摩,激发机体正气,有效降低用药弊端,可有效改善小儿厌食症状,但于临床应用中发现,单独应用推拿治疗小儿厌食起效缓慢,于小儿机体转归应用价值受限[2];现本研究笔者特针对小儿厌食脾胃湿热型开展治疗探究,于传统推拿治疗情况下,辅以董氏开胃散进行治疗,如下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8年11月~2020年11月我院儿科就诊的厌食症患儿中选取130例为分析对象,依据患儿就诊顺序划分小组,推拿组共65例,男36例,女29例,年龄1~7岁,平均(4.06±0.27)岁,病程20天~5个月,平均(2.49±0.36)月;治疗组共65例,男38例,女27例,年龄1~8岁,平均(4.11±0.22)岁,病程28天~5个月,平均(2.51±0.41)月;2组延厌食症患者入组资料做统计分析,差异均衡,符合数据比对需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130例患儿均符合《儿科疾病诊治要点》中对厌食症的评估依据,排除器质性病变;(2)130例患儿均符合《中医临床辩证指导原则》中脾胃湿热型的评估标准。

排除标准;(1)神经性厌食、其他器质性病变、营养不良、过敏体质患儿;(2)于入组前接受本研究相关治疗且中断患者。

1.2 方法

推拿组患者予以常规推拿治疗,指导患儿呈仰卧位方式,参照金义成教授《海派儿科推拿》中对小儿厌食推拿疗法,给予患儿揉板门、补脾经、掐揉四横纹、揉脘中、退六腑、按揉足三里、按揉胃俞、皮俞,顺时针摩擦腹部,捏脊开背,以皮肤潮热为准,依据小儿年龄,合理制定推拿时长及力道,依据其治疗次数,逐渐增加其治疗力度;

治疗组于传统推拿治疗联合使用董氏开胃散进行治疗,基础药物组成包括莱菔子、陈皮、木香、胡黄连、青皮等,将上述药物年磨成粉,借助米醋调制成膏状后,贴敷于患者命门、神阙等部位,可借助药物离子导入仪,辅助药物吸收;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4天,并于停止治疗4周后评估疗效。

1.3 评价标准

借助《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对厌食临床症状积分;依据患儿食欲、食量评估疗效,若临床症状积分降低80%以上,则为显效;若积分降低30~80%,则为有效;若积分降低不足30%,则为无效,有效率=(显效+有效)/65×100%。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SPSS 24.0进行假设校验,P<0.05设为统计学差异基础表达。

2 结 果

2.1 2组厌食症患儿临床症状积分统计

治疗前2组患儿食量、食欲、中医证候积分(面色、大便性状、脘腹胀满等情况)等具有一致性,治疗后2组患儿食量、食欲、中医证候积分(面色、大便性状、脘腹胀满等情况)分较比治疗前降低,推拿组患儿食量、食欲、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组,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总疗效统计

治疗组总疗效98.46%,显著高于推拿组总疗效,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我国传统医学无小儿厌食症命名,依据其病因病机多将疾病纳入“不欲食”、“不思食”等范畴内,认为疾病发病因素与机体脾胃不和、脾胃先天不足、痰湿於堵、喂养不当、饮食不节具有直接关联性,考虑疾病诱发因素与脾胃具有直接关联,以纠正脾胃功能为主要治则。现代学者将小儿厌食症纳为慢性消化功能紊乱症,考虑发病因素与饮食不节、喂养不当、胃肠道功能紊乱、微量元素缺乏具有直接关联性,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家长正确喂养知识不足,盲目给予儿童高蛋白、高热量食物,出现脾胃湿热,久而化郁,郁结脏腑后损脾胃功能,导致厌食情况发生。我国传统医学针对小儿厌食首选推拿治疗的方式,以补脾经为主,采用推拿疗法,以调节脏腑功能,起到消食导滞、健脾和胃的疗效,提高小儿食欲。本研究笔者于传统推拿治疗时,辅以董氏开胃散治疗,基础药物包括莱菔子、陈皮、木香、胡黄连、青皮等,借助胡黄连味苦,有效加速消化腺分泌,辅以陈皮,加速胃内容物排空时间,辅助莱菔子,增加胃肠消化功能,辅以木香,加速肠道蠕动,刺激胃肠道平滑肌,诸多药物联合使用,可有效促使胃肠道功能修复,改善胃肠道环境,缩短胃内容物排空时间,以改善食欲;并于传统味苦治疗的基础上,加强对其胃肠之气的保护,增加滋补功效,以起到消中有补的疗效,广泛适用于小儿厌食症,可有效应对小儿脾胃因素导致的食欲不佳情况[3]。经数据比对显示,治疗前2组患儿食量、食欲、中医证候积分等具有一致性,治疗后2组患儿食量、食欲、中医证候积分较比治疗前降低,治疗组患儿食量、食欲、中医证候积分等低于推拿组,观察组总疗效98.46%,显著高于推拿组总疗效。

表1 2组厌食症患儿临床症状积分统计[±s/分]

表1 2组厌食症患儿临床症状积分统计[±s/分]

组别 时间 食量 食欲 中医证候积分推拿组(n=65)治疗前 2.51±0.24 2.49±0.22 2.05±0.18治疗后 1.35±0.16 1.41±0.17 1.33±0.15 t 8.461 8.502 8.131 P 0.000 0.000 0.000治疗组(n=65)治疗前 2.49±0.25 2.47±0.21 2.07±0.20治疗后 0.62±0.09 0.58±0.05 0.68±0.07 t 9.661 9.508 8.714 P 0.000 0.000 0.000

表2 总疗效统计[n,%]

综上,于脾胃湿热型小儿厌食治疗中采用推拿联合董氏开胃散,可显著改善厌食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董氏食量厌食症
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小儿厌食症患者中的应用
董氏儿科:妙手仁术传承七代
“弱弱虎”健身记
探讨中医保健疗法治疗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症的疗效
“意”与“法”—董其昌的书家维度
跨越八省区市的爱心接力
此情应是长相守
食量与健康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厌食症80例
冲调奶粉的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