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海绵城市为导向的海绵校园景观设计研究

2021-01-21 23:17张信哲马江萍田满园陈佳敏
四川水泥 2021年9期
关键词:海绵植被景观设计

张信哲 马江萍 田满园 陈佳敏 苏 润

(西安培华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25)

0 前言

从实际情况来说,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步伐,对于缓解我国生态环境危机、强化能源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等等都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脚步的日益加快,尤其是高校校园环境建设的蓬勃发展,使得我国海绵城市理念迎来了突破性进展。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也逐渐意识到了推进海绵城市规划所产生的积极效用,积极付诸实施海绵城市建设,这也进一步推进了高校生态文明建设,使得我国高校景观设计逐渐成为海绵城市建设重要组成分支。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在校园景观设计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也成为推进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1 海绵校园景观设计建设的必要性

针对于海绵校园而已,其是由海绵城市概念发展而来的产物,主要是指,结合校园所在区域特点以及环境需求的前提下,以雨水问题为切入口,建立具有较强综合性、系统性的景观体系,保证景观设计功能更趋向于多元化。近年来,随着生态环保理念的逐步深入,各种新型的环保政策也陆续出台和实施,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快高校校园海绵景观设计建设进程,也成为高校发展重要趋势。首先,强化海绵校园景观设计,是协调和维护校园基础环境的有效途径。以往校园景观设计注重侧重于校园设施、校园交通、校园区域文化等建设,没有对雨水利用问题予以高度重视,随着高校建设规模的逐步扩大以及校内排水设施暴露出老化、磨损问题等等,造成校园内涝问题愈加严重,这也对校园学习日常生活、学习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而海绵校园景观设计可以实现对雨水资源的有效回收和充分利用,能够解决以往校园存在的内涝问题,从而为校园师生的日常生活、教学、学习以及生命安全提供有效保证。其次,开展海绵校园设计,有效地满足人们对生态认知的需求。校园景观设计不仅能够为高校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生态环境,还能满足校园学生对文化认知的追求。而通过开展科学地海绵城市景观设计,不仅能够为校园科研活动的有序开展提供保障,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加快城市生态文明的建设步伐。

2 以海绵城市为导向的海绵校园景观设计路径

2.1 设计目标

针对于以往的校园景观设计来说,往往是侧重于设计空间景观,而没有考虑雨水等问题,最终结果就是导致校园内涝问题愈加严重,进而给学校师生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在海绵城市设计理念下,海绵校园景观设计务必要制定以下目标:(1)建立完善的雨水管理体系,实现对雨水的二次回收和利用。在此过程中,通过积极地引入现代化雨水系统以及管理设备来优化校园雨水管网,以此来强化校园的蓄水和净水能力。(2)从校园布局视角出发,结合校园区域特点来优化选择绿化植被,保证所选择的绿化植被不仅根系发达,而且更具观赏性。针对于不同植被来说,其对气候、土壤、水分都提出不同的要求,所以,在对校园海绵景观进行设计过程中,也需要注重所选植被的抗旱、抗涝等生长属性,推进植被生存质量进一步优化和提升。与此同时,还需要对校园人文气息做到统筹兼顾,不断提升校园景观设计的兼容性和观赏性,意在丰富校园文化资源,满足校园师生对文化的特有追求。(3)对雨水流速的控制予以强化,提升经济效益。虽然国家逐步增加对高校资金的扶持力度,但是就实际情况来说,高校成本还是具有有限性,需要科学地强化高校成本的控制,真正让钱花到实处。这其中,水费支出在高校成本中中占据重要的比例,,其中绿化灌溉所占据的比例更为突出,所以,高校可以对海绵景观设计予以进一步强化,意在对雨水流速予以有效控制,储蓄雨水用于浇灌绿化植被, 减少高校水费支出。

2.2 分区规划设计

针对于海绵校园景观设计来说,需要立足于高校总体结构,结合高校校园位置来对不同海绵校园景观体系予以设计,由此可见,在校园海绵景观设计中,分区设计是其重要的前提。针对于海绵景观规划来说,需要多角度、多途径、多渠道出发,构建集渗、滞、蓄、净、 用、排水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海绵排水体系,因此,高校需要结合校园设施、校园分工区域的不同来科学规划海绵校园景观设计布局。具体来说,如下:(1)操场、公共场所是校园内师生活动的重要场所,需要对其排水体系予以高度关注。为了能够及时地排出校园内雨水,防止校园内涝现象的发生,可以将大面积透水敷设材料覆盖于校园操场,以此来加快地表流出广场雨水的速度。与此同时,还需要在广场周边合理地设置植草沟、种植池等设备,以此来对雨水加以阻挡,防止操场形成内涝。(2)可以将低层次的植被种植于校园道路两侧,及时地排除校园道路两侧的雨水。针对于人行道来说,因为其专门供人行走,不用支撑较大的负荷,所以,可以将透水敷设材料引入到校园人行道设计中;针对于车行道来说,因为其需要承载人、车等较大的负荷,所以,可以将沥青透水铺装材料引入其中,以此来推进雨水渗透能力进一步强化和提升。最后,针对于公共绿地来说,可以对周边地面设计方案加以优化,可以在公共绿地内汇集雨水,形成雨水蓄水池。

2.3 绿地植被的设计

针对于海绵校园景观设计来说,绿地植被是其最终组成内容,也是海绵城市理念得以有效应用的关键。针对于高校绿地指标设计来说,需要立足于三个方面来着手分析:(1)可以在建筑屋顶引入绿色植被,以此来强化对建筑顶面径流的控制。针对于以往高校建筑物楼顶来说,其绿色植被配置不足,这不仅会导致屋顶空间资源的浪费,而且也导致顶楼教师上课缺少隔音措施,会对顶楼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不利影响。通过在顶楼中引入绿色植被,不仅能够拓宽高校顶楼的绿地面积,强化高校顶楼的绿色属性,还会有效地控制顶面径流和洪峰压力。需要注意的是,在顶楼植被中引入绿色植被时,需要注重植被抗旱能力、根系是否发达等一系列生长属性。(2)可以在不同区域分界地线引入绿色植被,可以借助于绿化植被来科学地划分楼顶区域,以此来对雨水的流经速度予以控制,增强校园景观设计的美感。例如,可以将大型植被引入到学校食堂和教学区域的分界位置,以此来对不同区域的特点加以区分。

2.4 景观水系管网设计

在海绵校园景观设计中,景观水系官网设计是其重要组成内容之一,也是强化水资源合理有效应用的重要举措。在设计景观水系管网开展时,需要结合高校校园地形的特点、环境气候、地域情况以及人文环境等等来统筹开展优化设计,例如,在对雨水官网蓄水池展开设计时,务必要对设计区域低压性予以保障,可以将收集的雨水汇集到这一区域内。与此同时,在完成蓄水池的建设后,可以对人工蓄水池和雨水管道之间的衔接予以不断强化,在景观带缺少水资源时,就可以开启人工蓄水池加以强化和补充,以此来实现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此外,在改造景观水系管网系统过程中,还需要在市政污水管道中排放校园污水以及多余的雨水,即通过及时排放校园污水,来强化生态环境的建设。例如,可以科学地设置地下雨水调蓄桶,来实现对超过设计标高雨水的收集,还可以采取不锈钢浮球指针来对储水深度予以系统性反馈,可以将调蓄桶容积设置为5.28 m³, 里面布置污水排放管、水泵、自来水补水管、溢流管。

3 海绵校园景观设计的优化对策

3.1 丰富观赏性植物种类

从现实情况来看,近年来,虽然我国大多数高校在校园景观设计过程中,多是选择一些更具观赏性植被,但是却难以取得理想的设计效果。例如,存在一些北方高校为了更好地凸显出当代校园文化,盲目地选择一些南方的植被,没有充分考虑植被的生长环境以及自身所在区域的气候特点,这不仅浪费了校园环境资源,同时也降低了植被了生存质量。对此,在开展海绵校园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对观赏性植被的种类予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充分考虑校园景观的协调性和美观性。比如,针对于雨水污染这一现象,高校就可以强化根系发达植被的引入,让这些植被充分地吸收雨水中的污染物,以此来强化植被高校去污能力。

3.2 按耐涝时间对植物种植位置加以区分, 增加边缘区及过渡区植物

植物的生长会受到光照、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这其中,雨水供应的充足与否会植物生长产生决定性影响。在配置绿色植被过程中,需要对植被的耐水淹没时间、抗污染能力等生长属性予以充分分析和统筹考虑。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可以结合植被的耐水耐涝性科学地设置对应的区域,如边缘区、过渡区以及蓄水区等等。例如,在高校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将影响植被生长重要因素之一的旱涝情况予以统筹分析,可以将灌木和草木植被合理地设置于学院两侧,保证植被生态、色彩的多样性,对雨水花园的特殊环境予以统筹分析和考虑,对植被的耐旱性和耐热性予以系统性分析,以保证校园景观。

3.3 根据不同低影响开发设施选择不同的植物种类

在海绵校园建设中,植物具备渗透滞留雨水、对污染物吸收净化、提升空气质量、美化景观等多种功能。在海绵高校建设过程中,优化植物植被的选择,可以有效地控制养护成本。与此同时,还可以强化所配置植被和低影响开发设施的统筹关系。在选择绿色屋顶植物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植物的耐旱、 耐寒等生长属性,比如可以选择攀援植物、 地被植物和低矮抗风的乡土植物,形成特殊的屋顶绿化结构及环境氛围。同时也需要选择一定数量的常绿植物,以保证冬季景观。

4 结束语

总之,在提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理念下,传统校园景观设计理念的局限性和不足逐步凸显出来,为了对校园生态平衡性予以维护,需要立足于海绵城市的指导要求来不断完善和优化海绵校园景观体系,以此来建设出良好的高校生态环境,满足生态、美观以及安全的要求。

猜你喜欢
海绵植被景观设计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植被覆盖度变化遥感监测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基于植被复绿技术的孔植试验及应用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垂直绿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与生命赛跑的“沙漠植被之王”——梭梭
海绵是植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