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慢阻肺合并严重呼吸衰竭的患者施予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探究

2021-01-22 07:07蒋建峰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83期
关键词:创序研讨呼吸衰竭

蒋建峰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民医院,云南 怒江 67319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和有害气体及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联,因而有比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慢阻肺患者临床常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喘息、胸闷、疲乏、消瘦、焦虑等症,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工作及生活均带来很大影响,若不及时进行治疗,还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威胁患者的预后。呼吸衰竭是慢阻肺患者临床常见并发症之一,常采用机械通气对患者进行治疗。有创正压机械通气技术在临床应用已有近百年历史,具有管路密闭性能好、人机配合较好、有空氧混合气、可以准确设置吸入氧浓度、气道管理容易保证、通气参数和报警设置完善,能够保证精确通气,并及时发现问题等优势,而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技术因保留患者说话、咳痰、进食等正常生理功能,而且痛苦较小、耐受性强,降低有创机械通气的并发症,更好的减少镇静剂的应用,患者所承担的医疗费用较低等优势,近些年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两者各有利弊,又存在着必然联系。为此,还需进一步探究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围绕对慢阻肺合并严重呼吸衰竭的患者施予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进行探究,现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时间:2019年6月~2020年6月。研究对象:择期纳入因患有慢阻肺合并严重呼吸衰竭与我院进行治疗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化组法对其分组,将其中的39例患者列为参考组,将余下的患者列为研讨组,两组男女比例分别为22:17、23:16;两组患者年龄分别为6 6 ~8 4 岁、6 5 ~8 3 岁,分别平均为(72.23±3.15)岁、(71.96±3.09)岁。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差异不明显,对比结果无意义(P>0.05)。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①参照《2018 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创议更新解读》慢阻肺诊断标准,经病理检查,患者均被明确诊断为慢阻肺合并严重呼吸衰竭;②经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后签署研究协议书。

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患者;②急性心肌梗死者;③心脑肝肾等器官有严重疾病患者;④严重神经功能障碍者;⑤药物过敏者。

1.3 方法

参考组单纯给予患者有创通气治疗,准备呼吸机,进行气管插管,实施间歇正压通气,依照患者的呼吸能力及病情等实际,调整压力,设置模式为PSV+SIMV。PSV降低到8 cmH2O时,设置SIMV频率为9次/分,可拔管处理。

研讨组参照有创通气治疗方法,给予患者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依照患者实际情况以及呼吸功能恢复情况间断性应用口罩或者面罩进行无创序贯性通气治疗,设置通气模式为S/T,针对性的调整吸气压力、氧气浓度,通气时间不少于2小时。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变化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总有效率

研讨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7.44%(38/39)显著高于参考组76.92%(30/39),差异显著(P<0.05)。

2.2 血气指标情况

比较两组患者的PaO2、PaCO2、SaO2:治疗前,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研讨组高于参考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 讨 论

慢阻肺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以及肺气肿等,慢支以及阻塞性肺气肿尤为典型、常见。慢阻肺的确切病因不清楚,与病毒和细菌感染、吸烟、空气污染、过敏因素、抗体抵抗力降低、呼吸系统受损以及内分泌失调等因素有关。该症起病较慢,病程较长,复发率较高,患者若不予以重视、及时治疗,一旦发 展到终末期,常引发严重呼吸衰竭。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PaO2 、PaCO2 、SaO2 [n=39,( ±s)]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PaO2 、PaCO2 、SaO2 [n=39,( ±s)]

组别 PaO2(mmHg) PaCO2(mmHg) SaO2(mmHg)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参考组 53.2±5.7 65.4±4.3 78.8±4.6 65.4±2.5 78.8±4.6 87.8±6.3研讨组 52.9±6.4 89.3±5.5 79.0±4.4 77.8±6.5 79.7±6.5 95.4±6.6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机械通气新理论和新技术的临床应用,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被广泛应用于慢阻肺患者的治疗当中,且在临床上取得了较高的成效。有研究表示,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再插管率和死亡率得到降低,疗效良好,成为临床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严重呼吸衰竭的一种可行方法,值得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有创通气(I M V)和无创通气(N P P V)相比较而言,无创呼吸机的特点主要是设置相对简便,患者发生继发肺损伤和肺部感染等症状的几率低,患者更加容易接受。因此,适用于轻中度呼吸衰竭患者,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主要体现在人机同步困难、潮气量不能稳定、不利于气道分泌物引流等;反过来,看有创呼吸机的有点主要表现在:管路密闭性能高、人机配合较高(有空氧混合气)、设置准确的吸氧浓度、更好的保证气道管理、通气参数精准完备、很好的报警装置等,适用于重度呼吸衰竭患者,但是也有易导致面部损伤、操作复杂不便、无法保留患者正常的生理功能、需给予患者镇静或肌松药物、引发并发症、呼吸机依赖、费用高等缺点。在通气技术方面,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作是新的技术,依照患者不同病情阶段,可给予不同的动态决策、适当的机械通气方式,例如,在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早期可以应用NPPV治疗,病情一旦加重可应用IMV治疗,如果病情得到有效缓解方可提前拔管继续NPPV治疗,从而降低有创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对慢阻肺合并严重呼吸衰竭的患者施予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更加高效的改善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大大提高了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创序研讨呼吸衰竭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回顾性分析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
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临床护理观察
呼吸衰竭的护理分析
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高海拔地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适应证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抢救重症呼吸衰竭的效果观察
探析NO结合高频震荡治疗严重呼吸衰竭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