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干预联合卧位标识在玻璃体切割术后体位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2021-01-22 07:07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83期
关键词:卧位玻璃体舒适度

冯 懿

(贺州市人民医院眼科,广西 贺州 542899)

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经典术式,有利于患者视力的恢复,但手术后患者需长时间保持俯卧位以便复位视网膜,同时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1]。而长时间卧位又带来诸多不适,依从性低,寻求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尤为重要。卧位标识作为对患者的一种警示标识,可有效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降低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2]。本研究发现体位干预联合卧位标识在玻璃体切割术后体位管理中具有不错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9月在我院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84例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且年龄≥18岁;②听力、智力、意识均正常者;③对本研究内容知情且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入组前已伴有皮肤损伤者;②伴有呼吸系统疾病者;③血压循环系统疾病者;④耐受力差的老年体弱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男27例、女15例,年龄18~69岁(47.8±12.7)岁;对照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18~68岁(47.2±12.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均衡性良好(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卧位标识,将鲜颜色的硬质卡制作成诸多形状(树叶、五角星、爱心等)的体位标识卡,用规范文字在标识卡片中写上患者基本信息。

1.2.2 观察组

实施体位干预联合卧位标识,卧位标识与对照组相同,体位干预具体操作为:(1)术前体位训练:在术前由责任护士告知患者术后体位的相关知识,认知术后体位的重要性,并在术前1 d帮助患者练习体位姿势,训练中对不正确的地位进行纠正,告诉体位不适的处理方法,让患者掌握正确的体位。(2)术后体位干预:一般在玻璃体切割术后通常采取多种卧位姿势交替使用,约在30~60 min更换一次体位,避免长时间一种体位而产生不适。即,①床上俯卧位:采用U型海绵枕,指导患者将头面部枕于海绵枕上,以保持眼、鼻、口等部位处于悬空状态,同时给患者的双膝、肘关节处垫上海绵垫,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减少患者的不适反应。②床旁低头卧位:取一个小板凳放在患者床旁,在凳子上垫一海绵垫,在患者的头部和额部垫上海绵枕,沿床沿取低头卧位,面部大约与床呈水平状态,以减少患者体力消耗。③床上头低坐位:鼻尖部垂直朝下,用双手趴在床上的餐桌上,头部垫一海绵枕,以减轻患者的胸部的不适感。(3)头面部干预:及时更换患者的术眼敷料,必要时用湿毛巾热敷患者面部,改善面部血液循环。(4)疼痛管理: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同时采用多模式非药物镇痛方式缓解疼痛感。

1.3 观察指标

①依从性。②舒适度:由责任护士调查患者术后3d内卧位舒适度情况。③满意度:采用科室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护理工作满意度(100分),分越高越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术后正确卧位依从性的比较

两组术后第1 d的正确卧位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P>0.05),观察组术后第3d、5d的正确卧位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正确卧位依从性的比较[n(%)]

2.2 两组舒适度及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舒适度为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舒适度及满意度的比较[n(%), ±s]

表2 两组舒适度及满意度的比较[n(%), ±s]

组别 n 舒适情况 舒适度 满意度得分(分)严重不适 不适 一般 舒适观察组 42 1 4 23 14 37 89.6±9.1对照组 42 3 11 18 10 28 82.4±8.1 x2/t 5.509 3.807 P 0.019 <0.001

3 讨 论

临床针对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主要采取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气体注入或硅油填充[3]。而术后正确卧位选择是影响该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因为正确卧位可避免玻璃体填充过度,减少并发症。因此,在玻璃体切割术后遵医嘱保持正确卧位极为重要。

设计卧位标识卡,在卡片中体现视网膜疾病术后卧位地目的、方法,挂在患者床前醒目位置,一目了然,浅显易懂,加强警示作用。但若长时间卧位,易出现较多不适症状,降低正确体位时长,影响效果。因此,护士或家属共同参与患者术后体位管理中,让患者深刻认识到术后遵医嘱的重要性。医务人员需想办法减轻长期卧位的不适感,从而延长正确体位摆放时间,增加患者的满意度。本研究发现体位干预联合卧位标识可提高术后卧位依从性较高,且术后第3 d、5 d的卧位依从性高于单一卧位标识干预的患者;且在舒适度评价中也发现患者体位舒适度、满意度均优于单一卧位标识干预的患者。其原因分析:在体位干预过程采取了多种卧位姿势交替使用,以减轻患者的疲劳感和酸痛感,避免了长时间一种体位导致胸部、腰部、颈部的不适感。从术后第1 d的结果可看出,在责任护士卧位标识卡和巡房指导下,两组患者均确知术后体位正确摆放和长时间正确体位的重要性,故两组术后第1 d的依从性均较高,但到术后第3 d、5 d时,对照组患者因缺少体位干预,部分患者因长时间卧位不适感,未能坚持下去,致使依从性下降、满意度不高,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体位干预在增加患者舒适度的同时是能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综上所述,体位干预联合卧位标识在玻璃体切割术后体位管理中的应用,能提高患者舒适度、依从性、满意度,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卧位玻璃体舒适度
高频超声在玻璃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纤维砂场地的性能及舒适度影响研究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改善地铁列车运行舒适度方案探讨
躺着就心痛!卧位型心绞痛怎么破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某异形拱人行桥通行舒适度及其控制研究
睡姿不对,当心病情加重
孕30周胎位不正能转过来吗?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