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术后恢复综合方案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2021-01-22 07:07陈玉婷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83期
关键词:组间肺癌方案

陈玉婷

(射阳县人民医院,江苏 盐城 224300)

肺癌作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其致死率高居榜首,相关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的肺癌人数约有200万,其中约有八成的患者因此丧生[1]。随着腔镜微创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肺癌临床上主要采取胸腔镜下行手术根治,其疗效较传统手术治疗有了明显提升,但仍可能引起术后疼痛和并发症,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临床多在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实施相应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近年来,一些较新的临床护理理念和手段逐渐应用于肺癌手术患者中,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本研究以我院肺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促进术后恢复综合方案应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7年8月~2019年10月收治的66例肺癌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经临床诊断检查确诊为肺癌;(2)未接受过化疗;(3)本研究获得了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入选患者(家属)均签订知情协议。排除标准:(1)术中大出血或纵膈淋巴结钙化(肿大)者;(2)合并严重的肝肾或心脏等重要脏器疾病者;(3)手术禁忌症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本次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33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9例,年龄44~78岁,平均年龄(58.7±11.3)岁,20例有吸烟史,13例无吸烟史;观察组中,男26例,女7例,年龄45~77岁,平均年龄(57.9±11.3)岁,21例有吸烟史,12例无吸烟史。两组受试者的临床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致病原因)等对比,数据相近(P>0.05),差异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即观察围术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临床表现症状,给予正确的导管护理和用药指导,合理安排患者的饮食。观察组给予促进术后恢复综合方案:(1)术前干预。将促进术后恢复综合方案的主要内容、目的、注意事项等告知患者及家属,提高患者对本次干预方案的了解度,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通过交流、安抚、转移注意力等途径,给予患者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焦虑和不安等消极情绪。术前访视,将手术安排及如何配合等相关事项告知患者,通过指导患者腹式深呼吸及肺功能训练器的使用等方法,锻炼患者的肺部功能。(2)术中干预。精简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通过静脉麻醉方式给予镇痛泵的使用进行镇痛;通过保温毯、加温器等方式保温避免受凉。(3)术后干预。通过音乐、缓节律呼吸、放松疗法等方式,减轻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负担。患者麻醉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将其床头抬高30°左右,保持侧卧位,严密观察胸腔引流管是否通畅在位,并记录引流液的性质和量。术后6h可经吸管喂服少量温水,若无呛咳症状,则继续喂服20ml,30min后,可进食(半)流质食物。为防止血栓的发生可协助患者早期开展肌群与关节的主被动活动。术后第1d,协助患者翻身拍背予半坐卧位,指导并鼓励有效咳嗽排痰防止肺不张。术后第2d,开始下床活动,将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道疾病、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危害和预防知识普及给患者及家属,发挥家属的监督作用,锻炼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减少术后并发症对患者造成的危害,以加速患者术后恢复。

1.3 观察指标以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胸管留置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最早下床活动用时、住院时长)及并发症情况(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道疾病、支气管胸膜瘘、肺不张、脓胸)。选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2],评判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范围0~10分,患者疼痛的剧烈程度与评分高低成正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分析处理本研究数据,计数资料用例数(n)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行x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最早下床活动用时,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更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胸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长比较,组间 差异不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情况( ±s)

表1 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情况( ±s)

组别 n 胸管留置时间(d) 肛门首次排气时间(h) 最早下床活动用时(h) 住院时长(d)对照组 33 3.01±0.84 35.36±8.59 27.82±7.79 11.31±2.93观察组 33 2.95±0.77 22.78±6.39 17.86±5.81 10.68±2.57 t-0.302 6.75 5.888 0.918 P-0.763 <0.001 <0.001 0.362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对比

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达到了18.18%,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的3.03%,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比较[n(%)]

2.3 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对比

术后6 h、术后0.5 d、术后1 d、术后2 d,对照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均明显比观察组患者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比较( ±s,分)

表3 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n 术后6 h 术后0.5 d 术后1 d 术后2 d对照组 33 1.87±0.54 2.96±0.84 4.17±1.13 3.90±1.35观察组 33 1.20±0.33 1.80±0.53 2.54±0.75 2.06±0.62 t - 6.082 6.709 6.904 7.115 P- <0.001 <0.001 <0.001 <0.001

3 讨 论

早在本世纪初叶,就有关于“促进术后恢复综合方案”的研究,后经不断探索和实践,而逐渐应用于临床。促进术后恢复综合方案是指通过多学科合作,融合改进新旧理念,经过科学化、合理性的优化措施改进后,减轻患者的围手术期应激反应,使其获得更佳预后[3]。

本次研究经查阅相关文献、组织多学科协调会议、成立促进术后恢复综合方案小组,拟定了促进术后恢复综合方案护理干预方案,并咨询相关专家,使得其量化成型,确保了该护理干预方案的可操作性与适用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促进术后恢复综合方案可显著减轻患者的应激。经术前健康宣教和术中的保温措施,提高了患者对疾病与促进术后恢复综合方案的认知度,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出血;通过静脉麻醉,能减少硬膜外镇痛可能引起的呼吸抑制、感染、穿破硬膜等风险,避免了使用阿片类药物镇痛所造成的不良反应。相关数据显示,胸外科手术后的第1d,患者发生重度疼痛的概率接近五成[4],而本次研究通过对镇痛与麻醉方案的优化,明显减轻了患者的术后疼痛。(2)促进术后恢复综合方案可切实加速患者的术后恢复。通过术后早期进食,使患者提前摄入能量,减轻手术与麻醉因素对机体造成的不利影响,加速恢复术后肠道功能,以便尽早下床活动。尽早下床活动与康复锻炼,能加速恢复患者的心肺功能,排出胸腔积液,为早期拔除引流管,加速患者尽早康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且能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减轻肺部相关并发症[5],这与本次研究的结果是相符的。

综上所述,促进术后恢复综合方案应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满意,不仅能有效缩短患者的胸管留置时间和排气时间,还能显著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加速患者术后康复,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普及推广。

猜你喜欢
组间肺癌方案
达格列净对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烂脸了急救方案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定边:一份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一种提供借鉴的“扶贫方案”
更 正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