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喂频率对绿鳍马面鲀幼鱼生长和肌肉品质的影响

2021-01-22 09:06马建忠曾国权聂鹏程张立宁邵鑫斌单乐州蔡诚勇
水产科技情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生长率幼鱼摄食

马建忠 曾国权 聂鹏程 张立宁 邵鑫斌 单乐州 蔡诚勇

(1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浙江温州 325005;2浙江省近岸水域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浙江温州 325005;3浙江大学,浙江杭州 310058)

在养殖生产中,投喂频率影响鱼类对营养物质的摄取和保留。适宜的投喂频率可以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和饲料的利用效率,有利于提高养殖效益[1],而不适当的投喂频率不仅使养殖动物生长减缓,个体差异过大,还会浪费饲料,污染水体环境,危害养殖对象的健康。

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modestus)隶属于鲀形目、单角鲀科、马面鲀属,俗名剥皮鱼,是暖温性底层海水鱼类。绿鳍马面鲀曾是我国东海的优势捕捞种类,具有环境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等特点。近些年,随着野生资源量的减少和人工繁育技术的突破[2],绿鳍马面鲀养殖业逐渐兴起。目前关于绿鳍马面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资源利用[3]、繁育技术[4]和营养组成[5-6]等方面。张鹏飞等[7]研究了绿鳍马面鲀的昼夜摄食节律及胃排空模型,但是目前尚未见有关最适投喂频率的研究报道。本试验设置了4种投喂频率,探讨不同投喂频率对绿鳍马面鲀幼鱼生长性能、肌肉品质以及饲料利用的影响,以期为绿鳍马面鲀幼鱼养殖提供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设施

绿鳍马面鲀幼鱼来自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洞头基地,挑选规格一致、健康无病的幼鱼360尾进行试验,平均体质量为(13.8±0.83)g。

试验在室内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循环水养殖系统由12个直径80 cm、高50 cm的玻璃钢养殖桶和包含生物滤器、蛋白分离器和紫外杀菌灯的水处理系统组成。

试验用饲料为“海龙牌”海水鱼配合饲料,实测其粗蛋白质质量分数为36.12%,粗脂肪质量分数为7.11%。

1.2 试验方法及养殖管理

试验分为4组,分别采用1次/d、2次/d、3次/d、4次/d等4种投喂频率,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30尾鱼。各试验组投喂频率和投喂时间见表1。采用饱食投喂方式,观察试验鱼的摄食情况,尽量使其饱食而无剩余,若有剩余饲料则捞出烘干称量,每天记录投饲量。养殖试验共进行42 d。试验期间水温(23±1)℃,盐度为27±1,溶解氧≥5 mg/L,氨氮浓度≤0.15 mg/L,亚硝酸氮浓度≤0.1 mg/L,pH为7.9±0.2,光照周期为自然周期。

表1 绿鳍马面鲀幼鱼的投喂频率和投饲时间

表2 投喂频率对绿鳍马面鲀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1.3 样品采集与分析

饲养结束后,停饲24 h,将各组鱼称量,统计和计算各组试验鱼的摄食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每个桶随机取4尾鱼,采集背部肌肉,用于常规营养指标的测定。肌肉水分含量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 5009.3—2010)测定;肌肉粗灰分含量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GB 5009.4—2010)测定;肌肉粗脂肪含量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脂肪的测定》(GB/T 5009.6—2003)测定;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GB/T 5009.5—2003)测定。

1.4 计算公式

摄食率=饲料摄取量/[(初始体质量+终末体质量)/2]

(1)

特定生长率(%/d)=100×(ln终末体质量-ln初始体质量)/养殖天数

(2)

饲料系数=饲料摄取量/(终末体质量-初始体质量)

(3)

1.5 统计分析

试验所得数据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多重比较分析(LSD),设P<0.05为差异显著。试验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2 结果

2.1 投喂频率对绿鳍马面鲀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试验期间,各试验组绿鳍马面鲀幼鱼均未出现死亡。投喂频率对绿鳍马面鲀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见表2。结果表明,试验鱼的特定生长率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F3组特定生长率最高,显著高于F1组(P<0.05),F4组特定生长率相对于F3组有所下降,但与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鱼的摄食率随投喂频率的增加而提高,F4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F3组显著高于F1组和F2组(P<0.05),F1组与F2组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系数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而升高,其中F3组显著高于F1组(P<0.05),F4组显著高于F1组和F2组(P<0.05)。

2.2 投喂频率对绿鳍马面鲀幼鱼肌肉品质的影响

投喂频率对绿鳍马面鲀幼鱼肌肉品质的影响见表3。结果显示,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幼鱼肌肉中的水分质量分数有降低的趋势,F1组试验鱼肌肉中的水分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而其他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幼鱼肌肉中的粗脂肪质量分数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F4组肌肉粗脂肪质量分数显著高于F1组(P<0.05),其他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投喂频率的试验组,幼鱼肌肉中的粗蛋白质和粗灰分质量分数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3 投喂频率对绿鳍马面鲀幼鱼肌肉品质的影响

3 讨论

3.1 投喂频率对绿鳍马面鲀幼鱼生长的影响

研究表明,投喂频率可以显著影响鱼类的生长性能指标,如特定生长率、摄食率和饲料系数等。本试验中,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绿鳍马面鲀幼鱼体质量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这与冒树泉等[8]对许氏平鲉(Sebastesschlegeli)幼鱼和孙瑞健等[9]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croceaR.)等的研究结果一致。也有研究认为,投喂频率对鱼类生长没有显著的影响。管敏等[10]对中华鲟(Acipensersinensis)稚鱼的研究认为,增加投喂频率对中华鲟稚鱼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的影响不显著,这可能与鱼的规格和饲料种类等有关。朱晓芳等[11]对珍珠龙胆(♀Epinephelusfuscoguttatus×♂Epinepheluslanceolatus)幼鱼和孙瑞健等[12]对大黄鱼的研究报道中都指出,饲料效率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而降低。本试验结果表明,饲料系数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而升高,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是因为当投喂频率为1次/d和2次/d时,2次投喂的间隔时间较长,饲料在鱼体内的停留时间也较长,营养物质吸收比较充分;而投喂频率3次/d组绿鳍马面鲀幼鱼的生长性能和饲料系数与4次/d组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3次/d的投喂频率已经能满足其生长需求。本试验中,摄食率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可能是因为当投喂频率为1次/d和2次/d时,鱼有部分时间处于饥饿状态。从饲料利用的角度评价,绿鳍马面鲀幼鱼的投喂频率以3次/d为宜,因为过量投饲会导致鱼的肠道负担加重,机体消化吸收效率下降,造成饲料浪费,降低养殖效益。

3.2 投喂频率对绿鳍马面鲀幼鱼肌肉品质的影响

鱼体增重是水、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少量其他混合物沉积的结果[1],其中蛋白质和灰分受基因表达等内源性因素的影响更多,而脂肪更容易受到生存环境、投喂频率等外源性因素的影响[12],特别是当鱼类饥饿时,会优先利用体内的脂肪作为能量。本试验中,投喂频率4次/d组鱼的肌肉中脂肪含量显著高于1次/d组,投喂频率1次/d组鱼体的水分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孙瑞健等[12]对大黄鱼的研究中也得到类似的结果。与大黄鱼等鱼类相比,绿鳍马面鲀幼鱼的肌肉中粗脂肪含量比较低[6],这可能与绿鳍马面鲀的生理特征有关。本试验中,绿鳍马面鲀幼鱼在投喂频率为2次/d和3次/d时,体内脂肪含量没有显著上升,可能是因为肌肉不是绿鳍马面鲀幼鱼优先储存脂肪的部位。窦艳君等[13]对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malabaricus)的研究发现,投喂频率对鱼体粗脂肪和水分含量没有影响,这可能与试验鱼的规格及品种有关。本试验中,绿鳍马面鲀幼鱼肌肉中的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受投喂频率的影响较小,不同投喂频率的试验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3.3 影响绿鳍马面鲀幼鱼投喂频率的因素

在养殖生产过程中,投喂频率受到投喂水平、投喂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投喂水平(投饲率)是影响投喂频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往往与投喂频率一起研究。刘康等[14]的研究认为,长吻鱼危(Leiocassislongirostris)幼鱼适宜的投喂频率和投喂水平为3次/d和6%。刘伟等[15]对吉富罗非鱼(Oreachromisniloticus)的研究表明,表观饱食投喂更有利于饲料利用和节约成本。在集约化的养殖过程中,特别是当单位水体养殖密度较大时,存在养殖动物抢食能力不一的现象,抢食能力弱的鱼很难获得足够的食物。本试验采用饱食投喂法,能保证大部分鱼获得足够的食物,减少了因抢食能力不同造成的摄食及生长差异。投饲时间也是影响投喂频率的因素之一。张鹏飞等[7]对绿鳍马面鲀幼鱼摄食节律的研究表明,当投喂频率为1次/d时,在9:00—12:00时间段投喂可显著提高绿鳍马面鲀幼鱼的生长性能和饲料效率;当投喂频率为8次/d时,幼鱼摄食率在3:00、6:00、9:00和12:00时无显著差异,在15:00达到峰值后又显著下降。本试验中投饲时间的设定即采用了上述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生长率幼鱼摄食
两种不同投喂策略对加州鲈摄食量和生长的影响
日本落叶松以林分平均木材积生长率代替林分蓄积生长率可行性验证
轻则摄食减慢,重则大量死鱼!加州鲈养殖亚硝酸盐超标,预防处理如何做好?
笼养灰胸竹鸡入冬前日摄食量规律的研究
海南省马占相思生长率模型研建
基于海南省连清资料建立松树和橡胶树材积生长率模型
黄颡鱼幼鱼的赖氨酸需要量
黄颡鱼幼鱼对饲料中维生素C的需要量
不同温度条件下褐菖鲉幼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
摄食紫菜粉等4种单一饵料的蚤状溞脂肪酸组成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