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矿山工程测绘地质信息整体管理分析

2021-01-24 07:57
世界有色金属 2020年21期
关键词:信息管理矿山测绘

严 莉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与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0)

将矿山工程测绘地质数据信息化,是地质科学在互联网技术发展下的产物[1]。它的产生不仅是因为新兴技术对传统信息管理模式的冲击,也是源于矿山工程测绘相关工作人员的实际需要。它虽然被外部技术革命影响,但本质还是在内部需求的推动下完成的变迁和改革。

传统测绘地质信息整体管理的模式下,人力的监管无可替代,如果监管缺席,就意味着无法发挥测绘地质信息管理的优势,对信息共享形成了阻碍,而且不利于数据的保护。而且因为工作者对数据信息的需求,如果测绘地质信息管理人员提供的内容不能满足他们的工作需要,他们就需要选择其他渠道来获取信息。因此利用大数据,及时对测绘地质信息管理方法进行革新,成为了现阶段工程测绘的研究重点之一。

大数据技术在短期内的迅速崛起,充分体现了大数据技术的优越性与实用度。关于大数据理论与数据资源管理结合的相关研究,也逐渐发展、成型。实现将地质信息数据信息化[2],改造地质信息管理的传输、整合、检测流程,建立由点即面的动态视觉化地质信息数据库,利用技术合理规避信息数据的冗余,是大数据背景下矿山工程测绘地质信息管理研究的根本目的。

1 传统矿山测绘地质信息管理方法使用现状

我国的矿产行业的安全问题一直饱受诟病,过去的十多年中,矿产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因为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问题始终得不到保障,而广受关注和批评。要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就离不开精确的矿山工程测绘,所以在矿山生产过程中,矿山工程测绘的精度是其他一切工作展开的基石[3]。

传统的地质信息管理系统,受限于技术、成本,导致信息的迭代速度慢,获取信息的成本也相对较高。它的产生虽然是为了服务地质调查项目,但因为传统信息管理的局限,它在提供信息方面的效率严重滞后。

传统地质信息管理模式,完全依靠人力完成管理流程。相关工作人员要将信息整理、核验,然后才能将数据录入库中,在使用过程中,也完全依靠人力为项目和工程提供服务,并且工作人员既不能保证信息的准确度,也无法合理筛选数据信息,这不仅拉低了生产效率,也无形中增加了工程测绘人员的工作量,从而无法保证信息的精确度,是传统的矿山工程测绘地质信息管理模式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大数据背景下矿山工程测绘地质信息整体管理方法

2.1 建立地质信息数据库

地质信息数据库的建立需要以下几个步骤:1.对数据库进行需求分析;2.对数据信息进行物理运算和逻辑结构设计;3.对数据库进行运行测试。

明确数据库的受众需求后,对数据进行专项分析。将地质数据与其他学科融合,对测绘的所在矿山工程的地层、地表以及各大圈层等相关内容进行采集记录。将现场的情况、过去的气候变化与地形变化等信息组合起来,构建数据模型,用来表示数据与数据在库中的关系,建立数据之间明确的逻辑联系。

数据库建立后,通过关键词屏蔽技术和同位关键信息筛查技术,设立信息审查机制,避免出现因为大数据对信息不加节制的进行抓取,出现信息冗余的情况。

2.2 搭建测绘地质信息管理平台

考虑到矿山工程测绘地质信息数量的庞大,在抓取信息的过程中极易受到其他数据的干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单纯地建立一个整合所有相关信息的数据库显然并不能满足要求。搭建一个矿山工程测绘地质信息管理专用平台,能够针对性地解决目前大数据与地质信息结合出现的信息混杂问题。

大数据技术是在短期内迅速兴起并发展的,因此它在与矿山工程测绘地质信息的结合过程中,因为发展时间较短,产生了诸多问题。

2.3 创建矿山工程测绘地质信息可视化管理模型

为了更好地对地质信息进行管理,在构建矿山工程测绘地质信息管理平台的同时,应当充分运用现有的数据信息,将地质、地产、地形、地貌、矿产等内容全部整合,在平台中建立直观的视觉模型。

使用与挖掘信息、建立数据与数据之间关联的技术手段,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特长,在基础数据的帮助下,预测矿山的开发利用程度、气候的每日变化、环境对人的影响等,建立良性的数据循环运用模式。

2.4 实现矿山工程测绘地质信息的整体管理

地质信息库的建立,为矿山工程测绘地质信息管理平台的搭建提供了基础,而矿山工程测绘地质信息管理平台的应用,依靠的是搭建可视化管理模型。

将大数据技术与生产需求相结合,通过精简挖掘数据的环节,缩短数据整合、数据运输和数据互联的时间,达到提升平台的整体服务效率、打造完整的知识链条、使信息被充分管理的目的,推动了地质信息的科学化管理,也解决了传统模式下,地质信息管理中出现的数据精确度不足的问题。

因此,地质信息管理平台数据资源的管理,以及应对公众的服务水平,都依赖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只有通过大数据技术,才能够实现对矿山工程测绘地质信息的整体管理,在满足矿山工程测绘人员的信息数据需求的同时,对地质信息进行科学的分化和归纳,形成新型的矿山工程测绘地质信息管理办法,真正实现地质息管理模式的构建初衷:混合存储、精确提供。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大数据背景下的矿山工程测绘地质信息管理方法的精确度,需要使用多种类型的测绘地质数据进行检验。通过数据录入、数据搜索、数据导出等多个方面来进行测试,面向全体矿山工程,根据报告,在搭建了数据管理方法的平台中,输入关键字词并对其进行相关搜索。实验使用设备参数见表1。

表1 测试实验参数

另有两种传统测绘地质信息管理方法(方法1和方法2)参与实验。

3.1 实验准备

参与测试新型数据管理方法的人员使用多台联网设备进行同时测试,选取最后录入的数据信息,在平台中进行搜索,完成参数取样工作。将数据保存在RFID中,固定标签。测试传统矿山工程地质测绘数据管理方法的工作人员,则将整理出来的信息全部标红,手抄整理之后归档。在全部试验完成后,工作人员需将RFID固定标签的数据卡进行读取,将在电脑终端和硬盘中保留原始测试数据。

3.2 对比实验结果

对数据卡的读取,将上述三种方法测试数据实施汇总,结果通过实验平台绘制在同属性统计图中,其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实验对比图

通过图1可以看出,多次为观测数据精确度设计的实验中,本文设计的新型矿山工程测绘地质信息管理方法所提供数据的精确度,明显优于传统测绘信息管理方法1与方法2提供的数据。

本文中设计的测绘地质信息管理模式,数据值在0.9左右徘徊,而传统测绘地质信息管理模式的准确度,最高也只有0.65。在满足矿山工程测绘的需求方面,显然能提供精确数据的新型测绘地质信息管理方法,更适合在实际中应用。

4 结束语

本文对传统测绘地质信息管理模式进行分析,通过大数据技术,对传统测绘地质信息管理模式进行革新,提升了测绘地质信息管理中数据的准确度。

本文的目的在于促进矿山工程测绘地质数据的信息化管理,希望本文的研究内容能够为大数据与地质信息管理的结合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猜你喜欢
信息管理矿山测绘
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测绘质量的措施
高校就业工作信息管理平台设计
测绘新技术在测绘工程中应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3D SLAM在农房不动产测绘中的应用研究
在矿山里耕耘(国画)
智能化矿山建设在中小型矿山的应用探讨
造价信息管理在海外投标中的应用探讨
地球物理台网仪器维修信息管理的研究与实现
繁忙的矿山
绘就美好矿山五彩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