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南康区深坑里—下湾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2021-01-24 07:57黄美俊喻军敏信伟卫
世界有色金属 2020年21期
关键词:北东矿化金矿

黄美俊,喻军敏,信伟卫

(江西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江西 南昌 330001)

深坑里-下湾金矿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区内以稀土为主的矿床(点)众多,在大龙一带则以金矿点和金异常为主,主要金矿点有大龙、深坑、船坑等,区域是赣南金矿重要的成矿远景区。

本文通过对矿区勘查资料的整理,认真分析了区域内现有的成果,并加强了对该矿床矿体特征、控矿地质条件等特征及矿床成因的分析研究,有助于在该区开展金矿的勘查及找矿工作。

1 区域地质特征

工作区地处南雄—兴国北东向构造带与大余—会昌东西向构造带的复合部位,南康—银坑坳陷带南端。震旦系及寒武系构成的北西向复式背斜贯穿全区。岩浆岩多次侵入,有加里东晚期、燕山早期及各种中酸性岩脉。北东向主构造网络清晰、控矿规律明显。区内地层发育基本齐全,构造运动强烈,岩浆活动频繁,蕴藏着极其丰富的钨、锡、铌、钽、铀、金及稀土等。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矿区地层简单,为震旦纪和少部分第四纪。震旦纪分布在矿区的大部分地区。另外,尚有少部分第四纪联圩组出露于河沟两岸、沟谷及低洼地段。震旦纪地层出露于矿区大部分地区,占据区内面积的95%以上,主要为早世坝里组(Z1b)。早世坝里组(Z1b):分布在矿区的东部。岩性成分为变质杂砂岩与绢云千枚岩互层。第四纪(Q4):主要分布于矿区的冲沟和溪流两侧,由粘土、亚粘土、砂、砾、卵石等组成现代冲积层和洪积层。厚度0.5m~10m。

图1 南康区深坑里—赣县下湾区域地质简图

2.2 构造

本区主要构造形迹为较发育的断裂构造,可分为北东向、东西向和北西向三组,其中以后者最为发育。北东向断裂:发育于矿区梅子一带,延长大于200m,宽度0.5m~3.0m,倾向南东,倾角55°~75°,地表呈硅化破碎带形式产出,主要表现为压性。东西向断裂(F1):分布在矿区南部,由南康三益延伸至下马石一带,长度约10km,宽0.5m~15m,倾向北,倾角40°~60°,断裂带以发育构造角砾岩及硅化碎裂岩、两侧岩层发育片理化为特征。北西向断裂:主要分布在扁担撬一带,延长几十米至千余米不等,倾向北东,倾角50°~80°,带宽0.3m~2.0m,多呈硅化破碎带形式产出,该组断裂认为是矿区内主要含金构造。

2.3 1/10000化探异常特征

矿区在2016年开展了1:1万土壤测量工作,工作面积为4.74km2,分析元素为Cu、Pb、Zn、Au、Ag、As。其中Au元素最大值是870.80ng/g,均值是9.22ng/g,异常下限为13.34ng/g。共圈出8个金异常,形态多呈北西向及少量北北东向的椭圆形。

3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体特征

矿区内目前金矿化面积约1个多平方公里。分两组方向,其中北西走向含金矿带(体)9条(V1-V7及V21、V22)、近南北走向2条(V11、V31)。具体叙述如下:

(1)北西走向:目前共发现9条矿体,编号由北往南分 别 为 :V1、V2、V3、V4、V5、V6、V7及V21、V22。地表由地质点、槽探,浅部有民窿、深部有钻孔控制,沿走向控制长为160m~1000m,倾向北东,倾角较陡,一般60°~65°,矿化带(体)水平厚度0.63m~4.77m、金品位0.30g/t~20.93g/t,最高107.0g/t。各矿化(体)特征如下:

V1:位于矿区北东边(赣县蛇坑里区段),产于震旦系浅变质岩中,倾向北东,倾角60°~65°。地表由槽探TC0-1、TC4-1、TC8-2揭露;浅部有PD1控制;深部有钻孔ZK0-1、ZK4-1、ZK8-1控制。矿带(体)长180m,矿带水平厚度0.40m~1.40m,平均厚度0.85m,金品位0.31g/t~1.15g/t,平均品位0.73g/t。矿带(体)沿倾向、走向具膨大缩小现象。

V2、V3、V5:目前3条金矿体仅由钻孔ZK16-1揭露,矿体水平厚度分别为0.71m、0.63m、4.77m,金品位9.83g/t、16.22g/t及2.53g/t。认为3条矿体沿走向及倾向均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V4:认为是目前矿区内的主矿体,位于赣县蛇坑里区段。倾向北东,倾角55°~65°。地表由地质点D1;槽探TC12-1、TC15-1揭露;浅部由PD2、PD3控制;深部有 钻 孔ZK16-1、ZK16-2、ZK18-1、ZK18-2、ZK20-1、ZK24-1及ZK0-2等控制。矿带(体)长1000m,矿体水平厚度0.40m~1.50m,平均厚度1.04m,金平均品位18.28g/t。矿带(体)沿倾向、走向具膨大缩小。本矿体受北西向构造裂隙控制,属剪切裂隙,兼扭性特征,构造裂隙表现为多期性,各期次活动互相叠加特点。矿脉内蚀变表现为硅化、黄铁矿化及绿泥石化(图片1)。

V6:距V4矿体南西约60m,地表仅由槽探TC0-2、TC3-2、TC12-2揭露,浅部有ML2、ML3、ML5、ML6控制,深部有钻孔ZK4-2控制。矿带(体)长560m,矿带(体)厚度0.20m~1.30m;金品位0.14g/t~1.25g/t。

V7:距V6矿体南西约150m,地表仅由槽探TC0-3揭露,浅部有ML9、ML10、ML11、ML12、ML15控制。但ML9-ML12均被水淹没,仅ML15可见矿化带(体)。矿带(体)长240m,矿带(体)厚度0.80m~1.40m;金品位0.46 g/t~3.03g/t。

V21、V22:位于矿区北东角(属压覆区范围),目前2条金矿化(体)仅由钻孔ZK44-1揭露,矿带水平厚度各为1.32m、9.93m,其中矿体厚分别为0.80m、1.42m,金品位26.60g/t、10.90g/t。认为2条矿体沿走向及倾向均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2)近南北走向:目前发现2条矿体,为V11、V31号矿体。

V11:浅部由平硐PD4控制,深部有钻孔ZK100-1、ZK104-1揭露到矿化带,倾向东,倾角较陡,一般75°~80°,矿体水平厚度0.80m~2.00m,平均厚度1.67m,金平均品位2.62g/t。

V31:浅部由槽探TC200-1控制,深部有钻孔ZK200-1、ZK204-1揭露到矿化带,倾向东,倾角较陡,一般60°~75°,矿体水平厚度0.40m~1.04m,平均厚度0.72m,金平均品位6.10g/t。

3.2 矿石特征

矿石的矿物成分:本矿区内矿石中常见金属矿物有黄铁矿、其次有褐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等,少量的自然金;非金属矿物主要有石英、绿泥石、绢云母、白云母、方解石。其中自然金为主要工业矿物,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等为伴生工业矿物。

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石结构主要有细粒镶嵌结构。矿石构造主要有块状构造、角砾状构造、条带状构造。

4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1)矿床成因。矿床在成因上除与早期的区域变质有关外,与花岗岩体的侵入也有密切的关系,当岩体侵入时,由于岩浆携带金等造矿元素,使岩体的含金丰度值增高,从而使这种偏中性的岩浆为金的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在岩浆期后,其析离出的富含挥发组分的残余气液沿地层层间注入并发生混合岩化,随着后期构造活动的进一步加强,富含金矿化热液沿断裂上升,从而在断裂带中有利场所富集成矿。据矿床与岩体、构造二者的关系,并结合矿石与围岩蚀变特征,矿石成份和结构构造,矿体形态和矿化类型,初步确定深坑里-下湾金矿的成因类型属破碎蚀变岩型—石英脉复合型金矿床。

(2)找矿标志。①构造标志。金矿化蚀变破碎带的分布。注意寻找张性,压扭性裂隙和层间裂隙发育密集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②地层标志。据目前资料表明,含金矿化破碎蚀变岩赋存在震旦系上统,上部第三至第四岩性段的构造裂隙中;前者为变质石英细砂岩和石英云母片岩(或云母石英片岩)呈互层的中上部;后者为石英云母片岩和云母石英片岩互层夹变质石英细砂岩的中下部。③矿化标志。矿带或矿体,出露地表经风化淋滤作用后,易发现黑色铁质薄膜(有的呈葡萄状),黑色胶状褐铁矿沿裂隙充填及黄褐色蜂窝状铁帽并夹细小含硫化物的中低温石英脉。具有上述特征,一般情况下,金的品位能达到边界以上。④地貌标志。由于矿体内及其两侧岩石硅化较强,比含金破碎带蚀变岩外带围岩更耐风化剥蚀,在地貌上略为正突起,在找矿中亦有参考意义。

猜你喜欢
北东矿化金矿
洗碗机是金矿 还是冰山
好氧混菌矿化能力与增强再生粗骨料性能研究
以负碳排放为目标的生物质灰矿化CO2路径研究
基于准北东地系地面静态对准算法
间作和施肥对黄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无人化智能装备在大尹格庄金矿的应用
西岭金矿——中国最大单体金矿
河北省寿王坟银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罗平金鸡峰丛“种”在油菜花田间的群山
不同浓度锌的含氟矿化液对人恒前磨牙釉质脱矿影响的体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