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

2021-01-24 22:58BlueRibbon
世界环境 2021年2期
关键词:江豚三亚市海南省

Blue Ribbon

地 址: 海南省三亚市解放三路551号

邮政编码: 572000

邮 箱: broca@ch-blueocean.org

网 址: http://www.ch-blueocan.org/

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是以“保护海洋生态,人海和谐共生”为使命、以海洋保护为主旨、以“组成全球海洋保护大联盟”为愿景和“团结一切力量,保护美丽海洋”为行动纲领的民间公益社会团体,是海南省成立的第一家海洋保护公益机构。

自成立以来,协会专注于四大业务领域:海洋生态资源保护、海洋污染监测与治理、海洋生态科普、中国民间海洋保护网络建设,在以上领域拥有多个品牌项目。同时,协会助力海南生态自贸港建设,致力于构建全球化、开放性的海洋保护公益生态平台。

一、海洋生态资源保护

协会始终致力于海洋生态资源保护,先后开展过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东亚江豚等生态资源现状调查,并有针对性地实施一系列修复工作,并为常见的水生野生动物提供救助支持。2020年,协会组织开展了“东亚江豚保护”项目、“渔业社区保护地”项目、“海上森林”项目、珊瑚礁修复等一系列海洋生态资源保护项目。

其中,“东亚江豚保护”项目通过设计江豚调查问卷及调研方案,利用当地生态知识调研(LEK)重点针对10个港口的渔民进行调研,初步了解山东沿海区域渔业对江豚的影响、渔民对江豚的认识和态度等。

“海上森林”项目联合中金鹰和平发展基金会、世界联合公益基金会、三亚市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等机构,成立“红树林保护联盟”;向三亚市政府提交并获批关于亚龙湾青梅港红树林保护区保育工作;相继组织400余位志愿者参与红树林保育活动。

“渔业社区保护地”项目持续协助项目渔村,积极创建渔村社区共管机制、提高渔民收入水平的同时,帮助渔村恢复近海生态环境,有效减少海洋垃圾污染和缓解近海渔业资源压力。

2020年,协会参与了15起海洋动物救护工作,其中救护海鸟1只、海龟9只、鲸豚5只(江豚1只、须鲸1只、中华白海豚1只、点斑原海豚1只、宽吻海豚1只)。

二、海洋污染监测与治理

协会自成立之初,就开展了大量的基础调查监测工作,并组织全国志愿者对海洋环境进行保护与修复:2020年,协会在三亚、青岛、北京、潍坊、宁波、惠州、海口等20多个沿海城市,先后开展了三亚市入海垃圾监测研究项目、海南省塑料垃圾捡拾及社区扶植项目、三亚市近岸海洋垃圾现状调查技术服务、阿拉善SEE齐鲁中心净海行动、中国净滩公益活动、GIZ海洋渔业垃圾调查等多个海洋污染监测与治理项目,组织开展海洋垃圾监测与治理活动200多场,共清理海洋垃圾33吨;基于大量的基础调研,协会相继发布 《三亚市典型海滩垃圾监测调查报告》《三亚市船舶垃圾监测调查报告》《三亚市近岸海洋垃圾管理模式报告》《三亚市入海垃圾监测评价报告及对策建议》《山东海岸基线垃圾调查报告》等多项报告;同时,协会推动三亚市率先加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首个“净塑”倡议城市,协助编制了三亚市“无废会议+无废赛事”指导手册。

三、海洋科普教育

协会坚信,通过进行针对性的海洋保护意识教育,可以唤起社会公众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保护蔚蓝的大海。2020年,协会联合政府部门、基金会、公益机构等组织开展了海洋科普宣传线下活动60余场,发放海洋科普宣传手册10000余册,提高了公众对海洋生态保护的关注和意识。同时,协会采用“互联网+”线上开展海洋科普宣传活动5场,向公众介绍海洋保护相关知识,呼吁公众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保护海洋生态。同时,协会推出“海洋卫士学校”项目。该项目是协会在海洋科普教育公益项目领域可持续性发展的探索,项目从沿海城市出发,将“积极落实加强海洋教育”目标逐步拓展到内陆校园,帮助更多的孩子了解海洋、爱上海洋、圆梦海洋。

四、海洋保护网络

协会与各地高校、企业、机关及志愿者共同建立了一个覆盖全国的海洋保护网络。协会成立至今已经累计发展十万余名志愿者,涉及70多支蓝丝带志愿者团队,每年组织数万人次全国范围内定期开展沙滩清洁、环境教育等海洋保护活动。同时,也与其他关注海洋的机构与平台联手,共建中国海洋保护网络。2020年下半年,协会围绕志愿者管理,进行了一体化、系统化运作,启动了“海洋卫士”小程序开发工作。截止2020年12月31日,协会已入驻32个志愿者团队。

获奖情况

2007年,获“海洋环境保护先锋队”称号;

2008年,秘书长孙冬获 “2008感动海洋环保人物”称号;

2009年,获海南省“生态环保创意奖单位奖”与海南省“2009年度增值放流优秀单位”称号;

2010年,荣获“海南省先进社会组织”称号;获得“2009年度全国海洋志愿者优秀代表”奖;

2011年,获“首届三亚市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奖;

2012年,获第六届“中国青年丰田杯环境保护资助行动”先进团队称号;

2013年,获“第三届中国公益节最佳公益组织”奖;

2014年,获长江商学院首届“长江公益项目奖”;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一项金奖,两项银奖;

2015年,获首批“全国先进志愿服务组织”;

2016年,获三亚市十佳志愿服务组织和第七届“母亲河奖”绿色团队奖;

2017年,获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赛铜奖;

2018年,协会会长郑文春获“2016-2017绿色中国年度人物”称号和“2018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品质之星”荣誉称号;

2019年,海南省梅联村社区渔业共管模式示范项目获全国青年社会组织“伙伴计划”五星项目称号;

2020年,梅联村生态环境治理+精准扶贫项目获“4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猜你喜欢
江豚三亚市海南省
“微笑天使”长江江豚,你在哪里?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海南省北门江中下游流域面积高程积分的应用
江豚“归来”
海南省肿瘤医院
跨境电商背景下三亚市服务业总部经济发展路径探讨
三亚市幼儿海洋教育的现状及其问题探讨
三亚市小额信贷业综合改革政策优化研究
海南省房地产投资问题研究
日本农业对三亚现代农业发展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