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培酮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日常行为能力的影响

2021-01-24 13:06谢丹曾巾芬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33期
关键词:日常行为脑电波利培

谢丹,曾巾芬

精神分裂症(SP)病程长,呈慢性化,以情感淡漠、精神活动不协调、行为受限等为主要临床表现[1]。同时,该类患者常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导致患者日常行为能力严重下降,其中社会功能退化是SP 的核心,若不及时采取治疗,SP 反复发作,造成社会功能呈下降趋势且难以恢复至正常状态[2]。相关研究发现,SP 的发生与多巴胺(DA)、5-羟色胺(5-HT)系统功能失调息息相关[3]。近年来,随着对DA、5-HT系统双重阻滞精神病药物的开发,利培酮已逐渐应用于SP 患者中,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SP 患者临床症状,但仍存在生活不能自理、社交出现障碍等情况,且长期服用易引发多种不良反应,严重影响预后。脑电生物反馈属无创治疗,主要通过生理化学仪器来识别提取、处理高集成脑电波,促进脑局部微循环,进而达到改善精神症状的作用[4-5]。鉴于此,本研究就利培酮联合脑电生物反馈在SP 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2021 年1 月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SP 患者64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 组,每组32 例。对照组中男18 例,女14 例;年龄45~73 岁,平均(56.8±2.4)岁;病程2~7 年,平均(4.18±1.05)年;文化程度:初中9 例,高中12 例,大专6 例,本科及以上5 例。研究组中男17 例,女15 例;年龄44~76 岁,平均(56.9±2.5)岁;病程2~8 年,平均(4.39±1.10)年;文化程度:初中8 例,高中14 例,大专6 例,本科及以上4 例。2 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精神分裂症MR 脑结构成像技术规范化应用中国指南》[6]相关诊断标准;(2)患者对本研究知情且同意;(3)对本研究所用药物无过敏反应者。排除标准:(1)头皮感染影响电极放置者;(2)药物滥用者;(3)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4)合并脑器质性疾病者;(5)肢体功能障碍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利培酮(生产厂家: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309,规格:1 mg)治疗,起始剂量1 mg/次,2 次/d,第2 天增加至2 mg/次,2 次/d,第3 天增加至3 mg/次,2 次/d,根据患者恢复情况,以2~4 mg/次,2 次/d 为最佳维持剂量,该药最大服用剂量不超过10 mg/d;对于老年患者起始剂量应控制在0.5 mg/次,2 次/d,并逐渐根据个体恢复情况增加剂量。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应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具体措施如下:采用大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生产厂家:南京伟思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FreeMind-G)进行治疗,治疗前指导患者展开放松训练(腹式呼吸),使用TMSI 放大器接线方式,安置头皮电极,选择精神、情绪紊乱模式,在C3 模式下进行β 波和SMR 训练,利用计算机处理脑电波展现呈多媒体画面,采用多种试听方式实施反馈仪指导患者根据多媒体画面进行训练,通过反复训练和脑电波信号的不断反馈,促使患者调控自己心身反应,治疗时间控制在20~30 min/次,2 次/周。2 组均持续治疗4 周。

1.4 观察指标 对比2 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及日常行为能力。(1)临床疗效: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7]中减分率进行评估,包括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等3 个条目,采用4 级评分标准,痊愈(减分率≥75%)、显效(减分率50%~74%)、有效(减分率25%~49%)、无效(减分率≤24%)。减分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2)临床症状:治疗前后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8],从激活性、思维障碍、焦虑忧郁等方面评价,共18 项,总分范围18~126 分,分数越高表明临床症状越严重。(3)认知功能:治疗前后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9]进行评价,包括时间定向力、语言等,共30 道题,满分30 分,分数越高表明认知功能越高。(4)社会功能:治疗前后采用住院精神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10]进行评价,包括社会活动、交往情况等方面,共12 个条目,每个条目0~4 分,分数越高表明社会功能越高。(5)日常行为能力:治疗前后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11]进行评价,包括穿衣、梳头、进食等,满分100 分,分数越高表明日常行为能力越高。

2 结果

2.1 2 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5,P=0.031)。见表1。

表1 2 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2 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认知功能比较 治疗前,2 组患者BPRS、MMSE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BPRS 评分低于对照组,MMSE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 组患者治疗前后BPRS、MMSE 评分比较(,分)

2.3 2 组患者治疗前后社会功能及日常行为能力比较治疗前,2 组患者SSPI、ADL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SSPI、ADL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 组患者治疗前后SSPI、ADL 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SP 患者常伴有妄想、幻觉等阳性症状,同时还伴有情感淡漠、意志减退等阴性特征,对患者日常行为能力造成严重影响。SP 目前尚无明确发病机制,通常认为其发病因素与神经递质(DA、5-HT)相关,其中DA 是调节精神情绪活动的重要物质,5-HT 是导致阳性症状产生的物质[12]。利培酮属DA、5-HT 受体平衡阻滞剂,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SP 患者阳性症状,但对于改善阴性症状效果不明显,且长期服用对患者动作迟缓、情感迟钝等症状影响不大,患者难以主动独立完成各项日常生活活动[13]。同时,由于SP 患者存在社会交往障碍、结局问题能力差等社会功能缺陷,单纯采用利培酮具有极限性,致使患者无法回归社会[14]。

SP 患者脑电波与正常人相比,存在α 波频率降低、枕区α 频带能量降低现象,脑电图异常。既往研究指出,对人体进行适当反应功能训练可使异常脑电波恢复正常,为脑电生物反馈的广泛应用奠定良好基础[15]。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主要利用现代生理科学仪器显示患者脑电波变化情况,帮助患者了解并控制自身生理、心理功能变化,增加其α 脑电波活动,进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及MMSE、SSPI、ADL 评分高于对照组,BPRS 评分低于对照组,表明利培酮联合脑电生物反馈能够有效改善SP 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有利于改善日常行为能力。究其原因在于SP 患者自身DA代谢亢进,机体产生大量自由基对神经元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导致大脑功能异常,采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能够使已经损伤的神经元逐渐恢复至正常状态,进而改善大脑功能紊乱,同时脑电生物反馈与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发挥协同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增强治疗效果,对患者恢复提供有效帮助。当患者发生焦虑、暴躁等负性情绪时,其判断力、记忆力、注意力等认知功能受到明显影响,采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前进行放松训练可缓解多种负性情绪,提高人体各项功能,以便更好地进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MMSE、SSPI 评分均为临床判断患者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的重要指标,其升高则表示患者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恢复较佳。本研究2 组治疗后MMSE、SSPI 评分升高,主要由于利培酮能够增强患者学习能力、接受信息能力及记忆力,以防认知功能进一步障碍,在此基础上配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可使患者腿部、手臂、面部等肌肉群放松,确保其思路清晰、注意力集中,可根据学习能力理解完成指定动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认知功能,改善其主动参与活动的能力,可促进患者恢复社会功能。脑电生物反馈通过将电磁反馈与脑电生物反馈有机结合,调节神经元异位电活动,促使异常脑电波恢复正常,可有效改善脑循环,以便患者顺利展开躯体活动、社会活动、心理活动等多方面能力训练,在患者全面康复中起着关键作用。患者的心理活动及日常行为能力主要有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共同影响,临床常用ADL 评分系统反映患者日常行为能力。本研究中治疗后研究组ADL 评分升高,分析其原因在于脑电生物反馈可使患者情绪、行为、态度正向转变,促进神经递质恢复,进而改善其临床症状,促使患者在不受精神症状影响下逐渐完成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任务,对于其日常行为能力的恢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脑电生物反馈可充分弥补利培酮的不足,有效改善利培酮无法缓解的阴性症状、认知功能障碍、社会功能缺陷、情绪障碍等,二者联合发挥协调作用,促进患者早日回归社会。另外,脑电波生物反馈属被动性治疗,其需要患者不受精神症状影响下才能明显发挥疗效,本研究使用利培酮减轻部分精神症状,促使患者掌握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方法,可确保脑电波生物反馈治疗效果达到较佳。

综上所述,利培酮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应用于SP 患者中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其精神症状,提高其认知功能,促进患者恢复恢复社会功能,进而改善日常行为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日常行为脑电波利培
日常行为干预模式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3-6岁幼儿日常行为礼仪养成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南充市西充县东风路幼儿园为例
智能家居中的居民日常行为识别综述
能感应人的脑电波并自动关机的电视机
能感应人的脑电波并自动关机的电视机
脑电波情绪分类算法的研究
基于脑电波传感器的智能轮椅控制系统
农村幼儿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
认知行为与利培酮联合治疗精神分裂症残留型的临床疗效分析
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22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