恽寿平没骨花卉的设色特点

2021-01-27 14:08
戏剧之家 2021年5期
关键词:恽寿平南田花青

(江苏师范大学 江苏 徐州 221116)

恽寿平(1633—1690)原名格,字寿平,别号南田,江苏武进人。清初著名的画家、书法家、诗人、书画理论家,“清初六家”之一,常州画派创始人。恽寿平生活于明清易代之际,他品清节高,作为明遗民,不慕荣利,一生不应举,以卖画养父。其画学徐崇嗣没骨法作花鸟,即不用笔墨勾勒,直接以色彩对花写生,渲染生动,其作一洗时习,浓淡浅深间极妙自然,独开生面,创“写生正派”。恽寿平弟子众多,尤其对常州画派蒋廷锡、邹一桂、华岩等人影响较大,且对后世影响深远。

恽寿平的文人修养极高,诗书画都很擅长,崇尚文人画风;与宫廷画家也往来颇多,因而恽画又不偏废院体画风。因此,恽寿平的没骨花卉既有院体的秾丽丰富,又不失文人的淡逸清雅。

一、恽寿平没骨花卉设色特点

南齐谢赫在总结历代画作的基础上提出“六法论”,六法之中指出设色要“随类赋彩”。恽寿平曾总结“前人用色,有极沉厚者,有极淡逸者……惟能淡逸而不入于轻浮,沉厚而不流为郁滞,传染愈新,光晖愈古,乃为极致。”他认为设色过于厚重会缺少精神、失去气韵;过于清淡则会显得轻浮。只有将两者融会贯通,才能把所描绘对象的神韵情态更准确地表现出来。正是因为他能将“沉厚”与“淡逸”的设色方式运用得恰到好处,所以其没骨花卉才能够秾丽又清逸,明净脱俗。

(一)设色秾丽,艳而不俗

1.分染平涂,庄重富丽

恽寿平没骨花卉尚存宋代院体画设色秾丽富贵的影子。如院体画的代表人物黄筌多写宫苑中的奇花异鸟、珍禽怪石,画作用墨勾勒细致,设色富贵,整个画面不显墨痕,人称“黄家富贵”。宋人李嵩的《花篮图》册页以传统的工笔画法,经过三矾九染颜色层层叠加,整体设色浓艳富丽。

恽寿平的生活经历让他羡慕唐宋的繁荣安定,也很向往唐宋时期画坛的繁荣兴盛。恽寿平曾在伯父恽向的启蒙影响下大量临摹了宋代绘画,受宋代院体画的影响,他善用曙红、朱磦、胭脂、赭石、藤黄、石青、石绿、头青、花青、白粉等这些给人感觉浓重的色彩,通过平涂、分染、接染等技法,鲜艳的颜色在他的笔下描绘出花朵的雍容妍美。他笔下的花卉艳而不媚,富丽又典雅。如现存于故宫博物院的《牡丹图》(见图1)中,描绘了红、紫、白三朵娇艳的牡丹,用色艳丽,花瓣层层分染,正叶用石青、石绿平涂,苍翠欲滴,反叶用花青分染,体现叶片阴阳向背的状态。整幅画面妍美恬静,体现了宋代院体画的富丽对恽寿平的影响。又如现存上海博物馆的《牵牛花》中牵牛花瓣用了浓厚的花青色、头青和墨,正面平涂颜色厚重,有凹凸的立体质感,反面接染,叶子用花青、墨、赭石接染而成。花头明艳,叶片沉稳相映成趣。从作品中可以看出宋人花卉设色对恽寿平有很大影响,但是恽寿平改宋画墨线勾勒,色彩层层堆叠而直接重色敷染,干净利落。

2.撞水、接染,丰富自然

恽寿平在对宋代花鸟画的学习和探求中感悟到花鸟画的精神,决定以没骨画法为自己花鸟画创作的基础。恽寿平曾言“晚近以来,先匠名迹零落罕观……间尝考之前古,研思秘赜,惟徐崇嗣创制没骨为能,深得造化之意,尽态极妍,不为刻画。”《豆花蜻蜓图》是徐熙“没骨画”的代表作,图中绘蚕豆一株,石绿色撞粉绘叶子,以白粉点花头,一只分染的黄褐色的蜻蜓微向下垂,蜻蜓翅膀描绘得细致入微,纹路清晰可见,表现了轻盈的质感。恽寿平对徐崇嗣推崇备至,并有所创新,开一代没骨新风。接染法的使用使画面色彩过渡自然,设色丰富。如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出水芙蓉》就是“拟北宋没骨画法”,用朱磦、朱砂及少许胭脂接染而成的红荷灵动鲜亮,荷叶用花青、墨、石青接染,过渡自然,凹凸分明,反叶配以汁绿、赭石渍点而成,色彩层层递进,技法丰富使整个画面明艳生动,繁而不腻。

3.“粉笔带脂”,华美秾丽

“粉笔带脂”使画面更秾丽生动。“粉笔带脂”即蘸白粉的笔从花瓣尖或花瓣根部染入,与其他颜色融合,融合不匀的地方再次补染,使画面富贵而活泼。《山静居画论》中方薰写道“恽氏点花,粉笔带脂……是其独造。”如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春风图》,花瓣用了胭脂和白粉点染,白粉笔从花瓣根部染入,胭脂色从瓣尖染入,色彩融合后深浅浓淡,层次分明。用色鲜亮明丽,但不显浮华,色彩厚重也不显得滞郁。柳叶用花青、藤黄调和的草绿,深浅变化,红绿的搭配并不突兀,整个画面整幅画面干净清爽。又如《秋园佳趣》图,水蓼花即以胭脂、白粉点出,“粉笔带脂”的使用使花头妍美又俏丽。

因此,恽寿平因其活用没骨法,而使天机物趣,毕集毫端,时人比之“天仙化人”。

(二)清雅淡逸,色墨相彰

1.色调高雅,古朴淡逸

恽寿平喜古朴、淡雅的色调,他曾说“设色古淡,不为秾丽,而色韵自足,此赵吴兴神境也”,这与他的个性和品格修养也有关。恽寿平生活在动荡战乱、朝代更迭的时代,他才华横溢却不应举,不向当权者臣服。恽寿平文人修养极高,虽一生不应举,但是他饱读诗书,诗、书、画造诣都极高,有“南田三绝”之誉。他的传世诗作千余首,在他的画跋和诗集中都可以体现出来,他的书法高逸脱俗。恽寿平崇尚文人画风,其中,以明代家乡名士孙隆为最。孙隆继承和发展了北宋徐崇嗣没骨画风,画花鸟草虫,全以彩色渲染。画法比较粗率疏淡,比之徐崇嗣的工整富丽,显得潇洒清逸。现存故宫博物院孙隆的《芙蓉游鹅图》描绘了一只大鹅,侧立于溪边芙蓉花下,画面生动有趣。游鹅生动,用深浅不同的墨色勾染而成,芙蓉直接点染而成,整个画面清逸干净。

2.活用水墨,相得益彰

恽寿平对水墨的独特理解与运用使他的没骨花卉设色清雅淡逸。《历代名画记》里张彦远说“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色与墨是传统花鸟的基础,重色轻墨不免流于艳俗,重墨轻色会轻易陷入文人画的桎梏。恽寿平设色十分高明,他将水色配合,运用自如,使水和颜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之势,“以色为形,以水为气,气行形活。”他描绘花卉极尽自然生动,因此创造了“墨染水晕法”。如《萱草图》绘萱草一枝,浓重的橙色与花青墨相掩映、设色浓淡相间,简洁素雅,描绘花卉神态盎然。叶以花青或草绿调墨,墨色交融,浑然一体,映衬得花朵更加娇艳动人,墨、水与色完美交融,使画面呈现出丰富的色彩感觉,画面清丽逸雅,给人通透之感。《国香春霁图》就是用水色结合,花青、曙红都以水撞色,水色交融,也有用水接染色,浑然一体。《荷花芦草图》中荷叶水墨相撞,水草的墨色变化生动自然,与水和曙红接染出来的荷花浑然天成,更显出清孤的逸气。

总之,对宋代绘画的深入研究让恽寿平意识到黄筌院体画过于工丽,赵昌效仿徐崇嗣没骨法却也没有摆脱刻画之迹,因此只有精求没骨,才能完美地表达出他的艺术追求。他“酌论古今”,不断传承,学习黄筌、徐熙、徐崇嗣、孙隆、陈淳、周之冕等,他对前人的学习并不是照搬临摹,而是“斟酌”,有自己的思考,他知道前人可学但不可无思死学,最好的创作源于大自然,所以“参之造化”。恽寿平没骨花卉多从写生中来,他常常直接对花写生进行创作。对花写生不仅仅是单纯的摹写,而是要注重对自然的感悟同时结合自身对自然的理解。他在研究学习中,用他的文人气质改造了宋画的过于工丽,开创了秾丽、淡逸的一代没骨新风。

二、恽寿平没骨花卉设色特点对后世的影响

恽寿平以清丽脱俗的没骨花卉开创了常州画派,对清代花鸟画影响深刻,如常熟马元驭、常州范廷镇等无不得到恽寿平的传授。恽寿平的众子孙都能承袭家法,成为“常州画派”的后劲,华岩、蒋廷锡、邹一桂等也受到恽寿平的影响。邹一桂是恽寿平的女婿,初学恽寿平,忠实沿着南田遗风作画。蒋廷锡是清代宫廷花鸟画家,蒋廷锡和邹一桂被认为是恽寿平风格在宫廷中的执行者。华岩接受恽寿平艺术实践和思想的影响,他变恽寿平绘画的文人气创造了雅俗共享的花鸟画艺术。陈之佛没骨花鸟画重写生,将写意画中的以水化墨法和没骨画的撞粉法综合发展为“没骨冲水法”。

《南田画跋》是恽寿平的绘画理论著作,并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南田画跋》阐述了恽寿平的美学思想,对绘画、设色、笔墨、画格等进行了深刻分析,提出了他对没骨花卉设色的要求是“清如水碧,洁如霜露”,并且所绘花卉要色彩丰富,整体中又有变化。《南田画跋》与常州画派的没骨花卉为画坛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至今仍有深远影响。

学习没骨法,要临摹大量的恽氏没骨画,要贯彻恽寿平的“写生”法,加强对花卉造型、色彩、情态的理解。并且要熟练掌握水色接染法、积色法、撞粉法等一系列没骨画设色技法,还要熟读历代哲学、文学、画论、画史等书籍,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修养才能提升作品内涵,以美好的作品来美化世界、温暖世界。

图1:恽寿平《牡丹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注释:

①恽寿平:《瓯香馆集》,卷十二

②恽寿平:《南田画跋》

③方薰:《山静居画论》,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年

④恽寿平:《瓯香馆集》,卷三

⑤周积寅:《恽南田花鸟画风》,《荣宝斋》,2001年第6期

猜你喜欢
恽寿平南田花青
恽寿平没骨花鸟画艺术语言分析
恽寿平书画艺术
蔷薇科植物果实花青苷积累研究进展
恽南田与常州画派
“意境”这样实现
———《“意境”如何实现———恽寿平意境观念研究》评介
植物花青苷代谢调控机理研究进展
南田农场发展纪实
清代画家恽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