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微更新视角下社区图书馆优化设计

2021-01-27 11:16秦高阳杨明萱谷婷伟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250100
大众文艺 2020年9期
关键词:居民空间图书馆

秦高阳 杨明萱 谷婷伟 (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 250100)

一、我国社区图书馆现状及问题

社区图书馆是公益性的社区文化交流中心,承担着向社区居民传递文化知识、促进休闲交流、开展多元社区活动的职能。旨在鼓励居民阅读,注重知识学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1.环境品质较低

我国社区图书馆发展较晚,不断进步完善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社区图书馆处在公众视野边缘,对其重视程度不高,致使室内外环境品质较低。而环境不仅可以承载人们的行为活动,而且对人的行为和意识会产生一些影响,好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人的行为进行规范。如今多数社区图书馆只是单纯地在空间内摆上书架、书籍和桌椅,再配有工作人员,环境单调,缺乏吸引力。

2.缺失地域特色

社区图书馆既是提供阅读的空间载体,也应承载独具特色的社区历史文化。如今的社区图书馆存在空间同质化现象,缺失地域特色,当地居民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体验感较低。

3.空间功能单一且僵化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变得多样化。社区图书馆不再只是单一的阅读空间,而应功能更多元且富有弹性。当前我国社区图书馆缺乏和周围社区的互动性,所承载的行为活动单一,且空间固定化,不能满足同一空间在不同时间的不同功能,利用率低。

二、微更新

微更新理念是在城市中现存建筑、村落和环境出现问题,需要修补和改善的情况下,进行轻微优化改造设计时所秉承的适度、谨慎和可持续的理念。多应用于老旧城区和村落的修缮以及活力提升。它是对有机更新理论的一种继承和发展,更具人性化,也更有温度。通过轻微的调整,取得新旧的和谐共存,保留了空间环境所承载的人文历史价值和不可重写的光阴故事,激活空间活力。

三、微更新视角下社区图书馆优化设计原则

1.文化微更新

(1)注重地域文化

室内外空间的设计都应根植于当地文化和生活,对地域文化进行抽象化和符号化提炼,融入到社区图书馆的设计中,打破“千馆一面”的现状。社区图书馆内的受众群体在一定程度上与社区环境有情感上的共鸣,因此,提取该地的文化特点和社区精神并运用到图书馆的设计中,居民在馆内会感受到亲切和舒适,从而产生场所认同感和归属感,在改善社区文化生活环境的同时也让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在此延续。

对于社区图书馆建筑外观的改善应嵌入现有城市肌理。设计前期认真调研周围建筑风格,标志性构件或传统样式等,将过于现代或者跳脱的建筑外观立面进行适度“隐身”式调整,和周围建筑风格融为一体,更好地呈现社区历史人文特点。

(2)提升居民认同感和参与度

在优化改造的同时提升居民的认同感,居民对社区认可才会主动参与到社区图书馆组织的相关活动中,从而促进社区图书馆的发展。应重新定义两者的关系,使居民参与到图书馆日常运营和管理中,增强互动,促进社区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2.功能微更新

(1)适度提升,以居民需求为导向

设计具有社会性,是为他的,为人的。作为设计师要面对设计的受众群体,而不是将他们拒之门外。社区图书馆的受众群体是社区居民,且因为是改造提升所以多是老旧社区,受众多为老百姓。因此,对具有生活化的社区图书馆优化设计应采取微更新,适度提升的原则,避免设计过于奢华、不接地气,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平民化、人性化、有温度的社区图书馆。

作为社区图书馆微更新后的直接使用者——社区居民,他们的实际需求在微更新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社区图书馆是服务于社区居民的,因此,居民的实际需求决定了馆内空间的功能分区、人流动线、家具配置与摆放等,只有通过对不同人群的调研,总结出他们对社区图书馆的需求和期待,并以此作为设计的出发点,最终的设计成果才能获得居民的认可。

(2)空间功能多元化和弹性化设计

面对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社区图书馆不再只单一地提供阅读功能,而应是社区文化交流休闲中心,承载的功能更多元。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传统纸媒不再是阅读的唯一媒介,在线阅读、电子期刊融入到大众的生活里。因此,社区图书馆除了提供纸质书籍报刊以外,应设有专门的电子阅览区等。针对少年儿童组成的课外学习小组,图书馆也提供可多人讨论的小组学习室。

为实现空间与功能的开放复合性,实现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变,增强和周围居民的联系,举办生活服务类和文艺类讲座,因此社区图书馆也是居民休闲交流的平台。它也记录着社区的发展历程,因此我们可以在社区图书馆中设置展览陈设区,展示与社区发展历史相关的照片和物件,展陈社区达人的艺术作品,从而展现社区当代文化和精神的同时,也让观者感受到场地所承载的历史。

如今老旧城区用地紧张,社区图书馆使用面积不大,面对多元化的功能需要应注重弹性化设计,提高空间利用率,实现同一空间的多层化利用。运用多功能的家具和自由的隔断,注重同一功能分区的多功能性,例如,利用接待区承担讲座或举办各类休闲活动的功能。

(3)关注特殊人群需要

社区图书馆应秉承人性化设计和情感化设计,给予残障居民、老人和儿童更多的人文关怀。为方便残障居民和老人在此活动,图书馆应设有自动感应门、轮椅可通行的坡道、室内消除不必要的台阶和设置专用洗手间。设置符合儿童人体工学的阅读区,在书架、座椅、颜色和材质上都应符合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征。

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具体化服务。社区图书馆的受众人群包括为老、中、青三代,调研社区内居民特点,除提供常规的图书阅读服务外,针对老年人开展生活服务类讲座、书法绘画等活动;针对中年人,特别是外地来的租客提供信息咨询,帮助尽快融入社区;针对儿童,开展主题性故事会等。

3.物质空间微更新

(1)丰富灵活的界面设计

社区图书馆和城市公共图书馆不同,社区图书馆内的人群有着相似的生活背景,因此在社区图书馆人们多以休闲阅读为主,它也是交流沟通的媒介。基于这点,社区图书馆内分隔空间的界面应为半公共半封闭的。通过调研分析人们在馆内的行为方式和动态频率,由于心理的安全感,人们会选择在开敞空间的边缘就坐阅读或交流,当空间内有界面围合时,界面附近也是人们交往活动会选择的空间之一。可以看出,界面的存在会形成人员的停留,促进阅读交流行为的产生。因此,公共阅读室的中心开场区,应设有灵活、通透的半围合界面,实现空间上的隔而未断,也保证了适当的私密性,也使本就面积不大的空间保持了通透性。采用半透明、低矮、竹制、便于移动的轻质隔断,颜色以木色和暖色系为主,应避免纯度过高。

(2)色彩与材质

一方面建筑外观的颜色和材质选择与周围建筑风格一致即可,在局部细节处进行创新;另一方面,室内空间的氛围以干净、温馨、宁静为主,因此选择木色或者浅色系为宜。即便是儿童阅读区,也应避免过于跳脱的颜色。

(3)统一与变化

微更新过程中,四合院老街区是其中特殊的一类。和传统老社区不同,对四合院的更新,新旧冲突更为明显。传统的民居院落形式,标志性的材质和色彩,以及深入人心的四合院文化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在此基础上的更新变化都会使其异于这个统一体之外。因此,我们要做的不是修旧如旧,或者强调新旧冲突,而是通过微更新使得新旧共生,与院落原有肌理和谐对话。改造后的材质颜色应与四合院原来主色相似,加入的新构件和新造型在满足居民阅读休闲需求的同时,保留原本的生活方式。通过坚固、轻质且具有通透性的材料、构件将当代审美意识融入其中,虽然与体量厚重的四合院形成对比,但因为适度的介入,保持着统一的色调,因此也实现了一种平衡。

随着城市和社会的发展,社区图书馆在不断自我完善中,将微更新后出现的新变化融合于原本的统一体中,实现新旧的共生,形成新的场所精神。

四、总结

本文在微更新视角下分析与总结我国老旧城区的社区图书馆现状及问题,并从文化微更新、功能微更新和物质空间微更新的角度提出优化设计的原则。本文希望通过以上总结为社区图书馆优化设计提供参考,微更新后的社区图书馆不仅是传递文化知识的媒介,更希望通过阅读、交流的方式,讲述、传递更有温度的社区历史和人文关怀。

猜你喜欢
居民空间图书馆
石器时代的居民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图书馆
去图书馆
高台居民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