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奥波德与大地伦理

2021-01-28 04:34黄晶张望
国际人才交流 2021年1期
关键词:荒野大地土地

文/黄晶 张望

现代环境保护运动一般认为是20世纪60年代由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发表所引发的,之后一系列反映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的重要报告和事件相继涌现,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基本共识并至今记忆犹新:70年代罗马俱乐部的著名报告《增长的极限》、80年代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布伦特兰的报告、90年代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等。而在这之前已经有大量的研究和认知的进展和积淀,这些工作为现代环境保护运动产生或称爆发提供了思想准备和认识积淀,奥尔多·利奥波德就是其中有重要贡献并确立学术地位的一位,他的著作《沙乡》及其大地伦理思想被认为是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和野生动植物生态学领域的经典,利奥波德以美国当时面临的环境问题为分析目标,运用生态学知识分析探索并呼吁人与自然之间需要建立一种伦理关怀的关系,构建了以土地伦理为核心的生态思想和意识,成为与亨利·梭罗(1817—1862)及约翰·缪尔(1838—1914)齐名的环保先哲。

《沙乡年鉴》奥尔多·利奥波德 著中国画报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

从“保护是为了利用”转向“生态思维方式”

1887年11月1日,奥尔多·利奥波德出生在美国艾奥瓦州柏林顿市的一个普通家庭。利奥波德于1905年就读于耶鲁大学谢菲尔德学院,在那里接受了经济学的指导;1906年成为耶鲁大学林学院林业专业的研究生。该学院成立于1900年,由吉福德·平肖(1865—1946)家族资助,平肖为该院第一任院长。平肖是一位林学家,也是自然资源保护学家,曾任美国林业部第一任部长,他支持实行森林保护政策和控制使用森林资源,主张“可以根据大多数人的利益及长远利益,对自然进行有计划的开发和合理利用,取得全体国民的最大经济利益”。利奥波德学生时期受这种功利性保护主义思想的影响,接受“保护是为了利用”的观点,是资源保护运动的积极参与者。

1909年,获得林业硕士学位后,利奥波德进入亚利桑那州林业局工作,成为联邦林业局亚利桑那白山的林务官。1912年,利奥波德成为新墨西哥州北部卡森国家森林局的监察官。1919年,他晋升为西南部国家森林管理局局长。在这个时期,利奥波德注意到西南部地区的土壤侵蚀问题,他发现布鲁河两岸90%的可耕地被水冲蚀了。他认为土壤侵蚀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自然变化的结果,人类的行为及对土地不明智的使用也是重要的原因。他从森林保护和土地管理等工作经历中发现土地资源的管理必须以土地的生态为基础,1940年他在给平肖的一封信中回顾了自己整个林业管理工作的历程,自述了1920年起他思想的转变,逐渐由所谓“追求长远的最大的利益”转向开始考虑生物群落整体的保护。利奥波德在林业部门工作的这一时期,正是美国资本主义加速发展时期,生产力的空前提高和对自然资源的迫切需求导致了生态环境被过度破坏,也为接踵而至的经济危机埋下了隐患。他开始反思土地管理和林业管理的政策,逐渐改变了原先接受的为追求经济效益而保护自然的观念,转向“生态思维方式”。

1924年,利奥波德受林业部的调遣,赴威斯康星州的麦迪逊市担任林业部林产品实验室副主任。后来他回忆,由于自己更愿意把注意力集中到研究人与土地的关系上,而林业部门当时是一个“只关注林业产业化”的地方,他无法认同林业部门完全从经济利益角度出发的林业管理思路。因此,利奥波德在那里的工作并不顺利,经常感到沮丧,并最终于1928年离开了林业部。

从林业管理转向野生动物管理

离开林业部门的利奥波德并没有离开大自然,他把注意力从对植物的研究与管理转移到了对动物的研究上。受一家狩猎研究所的邀请和资助,利奥波德对美国中西部及北部地区的猎物状况进行考察,在考察的9个州中,他进一步发现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有增无减而且愈演愈烈,注意到人类行为与自然环境之间以及大自然内部的各种联系。1933年他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研究出版了《野生动物管理》,这部集专业知识与技术手册于一体的著作介绍了管理和恢复野生动物数量的基本方法,吸收融合了林学、农学、动物学、生态学、教育和信息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形成了当时一门新兴的学科,威斯康星大学因此设立了新的系科——野生动物管理系,并聘任利奥波德为该系第一位野生动物管理学教授。作为这门学科的创始人,他被誉为“美国野生动植物管理专业之父”。

与其他新兴学科的产生和发展一样,利奥波德的野生动植物研究与管理思想也经历了一个认识上渐进和深化的过程。在从林业管理转向野生动物管理的前期研究与实践中,利奥波德提出要保护和发展“有用”的动物,并消灭“无用”的动物。他曾经说:“那时我很年轻,而且正是在不动扳机就手痒的时期,总认为狼越少,鹿就越多。因此,没有狼的地方就是猎人的天堂。”这反映出利奥波德早期朴素和实用的野生动物价值观,也就是以经济价值的评价标准来衡量动物的“有用”和“无用”,是从自利的功利主义角度出发形成的评价标准,忽视了动物种群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后来的研究与工作过程中,两件事情改变了利奥波德的研究观念并影响了他的职业生涯。一是他目睹了美国西部地区的严重水土流失现象。这使他意识到不明智地利用土地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土地不仅提供了丰富资源和价值,更重要的是与水、动物和植物各要素息息相关,土地的破坏意味着其他要素也会受到严重影响;二是他在一次野外狩猎时看到了一只垂死的老狼眼中闪烁出的绿光,利奥波德写道:“我毫不怀疑,那信念是从我亲眼看见一只狼死去时开始产生的。当时我认为,狼的减少会让鹿增多,然而看到老狼眼中那渐渐消失的绿色火焰后,我才意识到,无论是狼,还是大山,都不会认同我的那种想法。”有过几次类似的经历后,利奥波德在一篇名为《环河》的文章中写道:“生态保护是一种人与自然间的和谐状态,土地意味着陆地表面、地上和地下范围内一切事物,与大地的和谐就像跟朋友的和谐一样,你不能因为珍视他的右手而砍掉他的左手,大地是一个活的有机体。”他期望引导人们从生态系统的层面理解生态保护的含义。随着对大自然更多近距离的接触和研究的逐步深入,利奥波德认识到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的功利主义保护观的明显缺陷,由此逐渐形成了有机整体的生态保护观。功利主义保护观坚持典型的人类中心立场,即从人自身利益出发,凌驾于一切非人类的自然之上,认为人是自然的主宰,自然仅仅是可供人类利用和消费的资源,人有权利根据自身的需要尽可能去消费自然,比如狩猎、开垦土地。有机整体的生态保护观坚持生态中心立场,认为人与自然界其他成员都属于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类既要看到自然的工具性价值,也要承认自然的内在价值,并赋予自然以永续平等生存的权利,与自然共存共荣。

利奥波德在1939年《土地的生物视图》一文中阐述了他的“土地金字塔”的生态模型。在他看来,“土地金字塔”是由生物和无机物组成的“高度组织化的结构”。其中土壤形成了底层,往上依次是植物层、昆虫层、鸟类与啮齿动物层,最上层由大型食肉动物组成,从而形成大地有机体。他倡导人们保护生物共同体的结构复杂性以及支撑这种基于复杂性的生物多样性。利奥波德的林业专业背景、林业管理和野生动物管理工作经验,为他形成“大地有机体观念”的雏形奠定了基础。

“荒野协会”与《沙乡》

以约翰·缪尔为首倡导的自然保护主义积极推崇荒野精神、其审美价值以及其他生物价值。受缪尔的影响,利奥波德萌生了创建“荒野协会”的想法,对荒野保护的探索和研究成为利奥波德生态整体主义思想实践的开端。1935年,他与植物学家罗伯特·马歇尔等人组建了“荒野协会”并创办了《今日荒野》杂志,共同致力于保护荒野中的自然生命和维持荒野的原生态美。荒野协会是美国一个全国性的非营利的保护公共土地的非政府组织。荒野协会建立的过程中,利奥波德和罗伯特·马歇尔、本顿·麦凯等几位创始人起到了关键作用,他们对荒野土地的保护思想也影响了如霍华德·扎尼泽等一批积极支持者。扎尼泽后来于1945年担任荒野协会主席,成为荒野运动的热情推动者。他领导荒野协会不断发展壮大,并通过不懈的努力促成美国国会于1964年通过建立国家荒野保护体系的提案,总统林登·约翰逊签署了《荒野法》,该法将美国荒野纳入法律的保护之下,建立了永久保护美国荒野土地的荒野保护体系,开启了美国荒野保护历史的新篇章。利奥波德曾说:“了解荒野的文化价值的能力,归结起来,是理智上的一个谦卑问题……只有那些懂得为什么人们未曾触动过的荒野赋予了人类事业以内涵和意义的人,才是真正的学者。”由于利奥波德等人的大力推动,荒野协会的影响与日俱增,成为美国十大环保组织之一。

在创建荒野协会的初期,利奥波德在巴拉布市威斯康星河畔一个名为沙乡的地方购买了一块废弃的农场。在农场上面的小木屋周围,他的一家人种了数千棵松树并尝试恢复草原景观状态。通过记录动植物的变化,利奥波德获得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信息。在这里利奥波德把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他亲自设计并开展实验,试图构建一个具有生物多样性、环境健康、符合美学意义的生态区域,以弥补和修复由于利用不当造成的土地退化。也正是在这段时间,利奥波德构思并完成了其最有影响力的著作《沙乡》中的许多篇章。《沙乡》一书自1941年起形成初稿,直至1948年4月牛津大学出版社才决定出版该著作。然而不幸的是,几天后利奥波德邻居的农场发生了一场火灾,他在奔赴火场救灾的路上,因为心脏病猝发而与世长辞,最终《沙乡》由牛津大学出版社于1949年首次出版。当时正值战后经济复苏时期,人们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热情远远超过了对生态保护的关注,这本书的出版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很大的反响。直到20世纪60年代,人们才逐渐注意到了早已存在的《沙乡》,而这部著作现在已成为环境保护的绿色经典著作,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喜爱,曾被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评为“20世纪自然写作领域十大好书之一”。据统计,此书已被翻译成14种语言,印刷了200万多册。

《沙乡》描述了利奥波德在威斯康星河畔农场看到和所做的事情:农场四周的四季景色,他为恢复沙乡生态所做的工作。这些文字按12个月份顺序依次排列,构成了沙乡的“年度”记录。此书的中文译名通常被译为《沙乡年鉴》,事实上,年鉴通常是以记述年度事物及其发展状况为主要内容的资料性工具书,汇辑一年内的重要时事、文献和统计资料,按年度连续出版。但《沙乡》并不是沙乡的历史汇编,而是利奥波德通过很多年的观察和经历,将沙乡各种自然现象和有趣的事情记录下来,并且通过12个月份顺序依次排列,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沙乡年记”。这部著作还记录了利奥波德的科学研究生涯、他与大地的亲密关系、他的生态观念的转变背景、土地变化的情况等,并从美学、文化以及伦理的角度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土地的关系。因此书名译为《沙乡》更为妥当。

开放的大地伦理思想:谦恭和善良

《沙乡》是利奥波德对大自然与土地和人类与土地之间关系的观察和综合思考的结晶。他倡导了一种开放的大地伦理思想,以谦恭和善良去对待土地。在书的最后结论部分,他提出,土地的伦理范畴包含土壤、水、植物和动物,以及大地上存在的一切,呼吁人们放弃征服者的角色,对每一个伦理范畴内的要素给予尊重,把它们当作跟自己一样的平等成员。利奥波德的大地伦理思想的原创性内容就是提出了整体主义的大地伦理原则:“一件事情,当它有助于保护生命共同体的完整、稳定和美丽时,它就是正确的;反之,它就是错误的。”

利奥波德在《沙乡》中提出的生态整体主义思想的基本价值准则在哲学界引起了关注和讨论。利奥波德强调生物个体的权利,但是,把个体主义概念作为生态伦理学的基础是有困难的。他将目光由关注个体生物转到关注整体如物种、种群或生态系统上,强调非中心化的生态整体价值,全面阐述了生态整体主义的思想。但是后来遭到一些反对者的攻击,动物权利论者汤姆·雷根认为大地伦理学“明显地包含了这样一种前景:为了生物共同体的完整、稳定和美丽,个体的牺牲是给更大的生物共同体的‘善’,我们很难为个体权利的观念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整体主义给我们提供的是对环境的一种法西斯主义式的理解”。他担心这样一种整体主义会像“国家至上主义”那样否定个人的尊严和自由等理念,会导致“环境法西斯主义”。汤姆·雷根的思想也正是个体主义环境伦理学派的代表。实际上,如果我们能够辩证地理解主体与客体、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并且意识到在人类之上还有无限的大自然,便可更好地理解生态整体主义立场,而不走向人为地偏见或误解。美国当代环境哲学家贝尔德·克利考特对大地伦理具有争议性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写了大量论证利奥波德大地伦理的文章,为其整体主义价值观进行辩护,使大地伦理的思想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扩展。

大地伦理思想试图转变人们对待土地的态度,真正能够平等地对待大地上的所有物种。而今天我们秉持的可持续发展观所倡导的是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在承认自然价值的前提下协调解决两类根本矛盾,即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矛盾和人与自然之间生态关系的矛盾。化解人与自然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生态关系的协调,需要人类树立正确的自然价值观,尤其是关于如何公平公正地分配自然价值,从而不危及代际和代内的利益。大地伦理强调自然界有机体的整体性、协调性、复杂性和审美价值,唤醒人们对土地的热爱和尊敬,求得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大地伦理的原则于1990年被写进美国林业工作者的伦理规范中。

利奥波德的精神遗产“随处可见”

利奥波德的家庭人才辈出,他的五个儿女也全部从事自然资源或生态保护研究,其中三位还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利奥波德在西南地区的美国林业局工作时遇到了他的妻子埃斯特拉·伯格雷,并于1912年结婚。婚后他们育有五个孩子,大儿子斯塔克·利奥波德是野生动物生物学家,二儿子卢纳·利奥波德是河流地质专家,小女儿伊·利奥波德是植物和生态学家,都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大女儿妮娜·利奥波德是生态保护学家,三儿子卡尔·利奥波德是植物学家,也都在学术上取得了杰出的研究成果。

利奥波德的后代继承了大地伦理思想,1982年,利奥波德的五个孩子利用利奥波德的遗产组织创办了利奥波德基金会,这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环保组织,以位于美国威斯康星州的巴拉布市的利奥波德遗产中心为基础,致力于宣传利奥波德的大地伦理思想、激发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关系。同时,基金会还保有利奥波德原来居住的小木屋及其周围大概有300英亩土地的农场。此外,利奥波德基金会还有1800英亩的纪念利奥波德自然保护区,这里成为传授可持续土地管理方法的教育基地。利奥波德基金会提出的使命是把土地伦理的观念融入社会结构中去,提高人们对土地健康的理解,强化对土地的管理职责,培养土地和资源保护的领导者。2007年,利奥波德纪念馆向公众开放,其建筑的设计和建造达到了“绿色”的最高标准,能耗比同等规模的典型建筑少70%,利奥波德纪念馆的建造体现了他的大地伦理思想,同时也是一个低碳排放的样板,纪念馆通过了当年美国绿色建筑金级认证(LEED)的评估,被LEED认证为“碳中和建筑”。

“利奥波德的精神遗产在世界范围的各种环境活动和建筑作品中随处可见”,利奥波德基金会秘书长布迪·赫夫卡评价说。的确,利奥波德通过他的思想激励着人们去努力连接人类和自然界,对现代环境保护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利奥波德家族对大地伦理思想传播的长期努力也推动了自然科学研究人员以及研究自然文学和科学哲学学者的关注,使得更多的人去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推荐阅读

《科技向善:大科技时代的最优选》司晓 马永武 等 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2020年7月出版

本书聚焦于“科技向善”,结合腾讯等高科技公司在“科技向善”方面的产品尝试,深度剖析在新科技时代,科技公司该如何让科技产品和服务为更多用户带来幸福,科技公司如何与公众建立信任,科技创新如何更好地造福社会。同时,本书还集聚各行业意见领袖的独家观点,以期能为“科技向善”的未来走向、科技创新与企业发展的未来趋势提供有力建言。

《患难之生——邹韬奋在抗战中》黄国荣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0年11月出版

本书以史实史料为基础,以纪实文学夹杂演绎,讲述了邹韬奋先生在抗战时期的生活工作经历,重点展现了韬奋先生在民族危亡之际,顶着国民党蒋介石当局的重压,坚持把《生活》周刊从一本默默无闻的内部培训期刊办成唤醒民族斗志、凝结一切力量抵抗外侮的时政周刊这一艰难历程。

猜你喜欢
荒野大地土地
大地之歌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大地之灯
大地黄好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荒野求生
荒野求生
荒野求生
裂开的大地
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