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达标康复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康复的影响

2021-01-28 08:24卢玫瑰钟丽红李建美
护理与康复 2021年1期
关键词:置换术髋关节护理人员

卢玫瑰,钟丽红,李建美

丽水市中医院,浙江丽水 323000

髋关节置换术为临床骨科常见的手术类型之一,通过人工假体置换,帮助髋关节功能重建,恢复膝关节、髋关节正常功能,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1]。但由于髋关节置换术操作复杂,对机体造成较大创伤,且术后易出现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感染等并发症,极大影响手术疗效及关节功能恢复,故在围术期需配合完善的康复护理,以加快患者术后康复进程、减少并发症发生。互动达标理论着重阐述人际、个人及社会3个系统的相互作用,在判断、感知、反应、互动等护理活动期间,提倡护理人员与患者共同参与、制定目标、相互配合及沟通,以帮助患者获得最佳的健康状态[2]。近年来,该理论广泛用于护理实践、护理研究及社会学研究中,不仅可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专科技能,且为患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为进一步探讨互动达标康复护理在骨科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给予4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互动达标康复护理,分析患者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并发症发生情况。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已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且患者与家属均对此次研究目的知悉,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理解能力正常,意识清醒。排除标准:伴其他部位严重疾病,如肿瘤等;凝血功能异常;心、脑、肾等重要脏器损伤者;伴全身严重感染者。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7月丽水市中医院骨科收治的 8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7.52±8.78)岁;车祸伤20例,高处坠落伤15例,跌倒伤5例;股骨头下型骨折28例,股骨颈骨折7例,基底型骨折5例;骨折移位Carden分型:Carden Ⅲ型31例,Carden Ⅳ型9例。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57.82±8.81)岁;车祸伤18例,高处坠落伤17例,跌倒伤5例;股骨头下型骨折26例,股骨颈骨折8例,基底型骨折6例;骨折移位Carden分型:Carden Ⅲ型29例,Carden Ⅳ型1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接受骨科常规护理:生活基础护理、病情监测、心理指导、饮食护理及健康宣教等。干预至患者出院。

1.2.2观察组

观察组开展互动达标康复护理。干预至患者出院。

1.2.2.1 运用互动达标理论进行评估

每位护理人员负责6例患者,于患者入院后3 h内进行全面的入院评估。个人系统评估:与患者沟通,通过观察、交流等获取有关患者真实、有效的信息,评估患者性格特点、心理状态、文化程度、症状体征等,并分析患者对康复工作的参与度及认可度。社会系统评估:深入掌握患者家庭情况、社会背景等,了解家属是否愿意或帮助患者完成功能锻炼。共同制定目标: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商讨、交流,询问其困惑及遇到的困难,结合自身专业知识与技能,达成互动,邀请康复科医生会诊,共同制定康复护理计划。如部分患者存在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其原因与缺乏对手术、疾病的相关认知有关;术后髋关节恢复效果不佳,其原因与缺乏正确功能锻炼及依从性差、未接受早期锻炼等相关。互动达标:从问题到目标设定过程中,强调患者参与,在不影响护理诊疗的情况下,充分尊重患者意见,达到目标一致。在设置目标时,护理人员运用专业技能及知识,积极与患者交流,达成互动。

1.2.2.2 根据互动达标理论设计并实施方案

设计的方案包括肢体功能康复锻炼、疼痛管理、日常生活能力康复护理、心理康复护理、并发症护理。肢体功能康复锻炼:早期,术后当天相对制动,取仰卧位,于双下肢间放置软枕,并将一枕头放在患肢外侧,以预防髋外旋,同时练习深呼吸;尽早进行非手术侧肢体与上肢的抗阻练习及关节活动度练习,以预防肌肉萎缩;指导有效咳嗽,利于痰液排出。中期(术后4~6周),以髋关节外旋、外展、屈曲3个方向为主进行牵伸髋关节功能练习,避免暴力,避免髋关节屈曲>90°;身体可承重后,通过逐步增加椅子高度、台阶数等进行坐位至站立、上下楼活动,以促进臀中肌臀大肌募集,但锻炼需循序渐进。后期,合理指导患者进行高重复、轻负荷的渐进性抗阻锻炼,重点在于髋关节外展肌及伸肌的力量训练。疼痛管理:疼痛较轻者采取音乐疗法、转移疼痛注意力等方式;疼痛较重者遵医嘱予以镇痛药,以口服非甾体抗炎类药物、催眠抗焦虑药、抗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为主。日常生活能力康复护理:指导患者更衣、用餐、如厕等,护理人员告知患者功能锻炼对确保手术疗效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充分调动患者锻炼积极性。心理康复护理:通过交流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特征及存在的心理问题,充分结合患者个人、人际及其社会系统,帮助患者获取来自各方面的心身支持;给予积极心理暗示,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促进心身健康。并发症护理:积极预防感染,于术前2 h、30 min分别进行皮肤准备、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针对留置导尿患者,保持会阴部清洁,尽早拔管。预防深静脉血栓,指导患者合理进行下肢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有效咳嗽及深呼吸等,以预防静脉血流淤滞;术后遵医嘱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预防假体脱位,术后回病房过程中注意保护患侧肢体,平移至床上后,取外展中立位,避免出现外旋、内收等动作。

1.2.2.3 达标评价与质量控制

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积极评价护理目标实现情况及护理有效性,针对护理目标未达到的患者,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分析、查找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护理计划,再次互动实施,旨在促进患者恢复健康。

1.3 评价指标

1.3.1髋关节功能

出院后1个月,依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3]评估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主要从疼痛、功能、畸形、活动度等方面联合评估,满分为100分,根据所得分值将其分为优(≥90分)、良(70~89分)、差(≤69分)。

1.3.2日常生活能力

干预前、出院后1个月,根据日常生活能力量表[4]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采用Barthel指数记分法,满分为100分,根据所得分值将其分为日常生活完全自理(100分)、轻度功能缺陷(75~95分)、中度功能缺陷(50~70分)、重度功能缺陷(25~45分)、严重功能缺陷(0~20分)。

1.3.3并发症

观察并记录患者干预期间有无出现髋关节脱位、下肢静脉血栓、切口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后髋关节功能比较

出院后1个月,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出院后1个月,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3.1 互动达标康复护理有利于促进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

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肢关节活动受到限制,长期制动易导致患肢肌肉萎缩。互动达标康复护理打破常规护理模式,不再强调医务人员占主导地位,而是充分发挥患者的能动性,帮助其最大程度地参与到护理活动中[5]。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有效沟通机制,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想法,双方共同参与,制定合理可行的康复护理方案,在此过程中,充分调动患者积极性,纠正其原有错误的认知行为,提高主动锻炼的行为动机,调动主观能动性,帮助患者积极主动参与康复训练。互动达标康复护理过程中,强调术后早、中、后期康复训练以主动训练为主,在无痛条件下尽早实施髋周肌力锻炼及臀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可加快髋关节功能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较高,说明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开展互动达标康复护理有利于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

3.2 互动达标康复护理能提高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互动达标康复护理可根据患者恢复进程制定针对性、灵活性护理康复方案,将护理措施融于日常生活,刺激患者主动参与,与护理人员共同制定护理计划,并积极、主动实施,进而使患者在恢复过程中能够积极有效地完成功能训练,以及穿衣、如厕、吃饭等日常的生活技能训练,便于帮助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帮助患者早日回归至正常社会生活中[6-7]。本研究结果显示,出院后1个月,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较对照组高。

3.3 互动达标康复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

髋关节置换术后,长期卧床易导致机体出现肺部感染、压疮、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对此,互动达标康复护理强调早期对患者进行下肢主动、被动运动等,旨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缓解肿胀程度,恢复肌力,预防静脉血栓形成,促进患者康复[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切口感染、髋关节脱位、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是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少,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不够明显,后期将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观察对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

猜你喜欢
置换术髋关节护理人员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有髋关节手术史的全髋置换术与单纯全髋置换术比较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三维管理在促进护理人员医疗设备规范使用及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分析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