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社会科学本土化

2021-01-28 07:37
开放时代 2020年5期
关键词:社会学社会科学本土化

郭忠华

多元普遍主义的知识性质和知识之树的结构方式表明,本土与西方、中国与世界、特色与普遍等范畴之间并非彼此对立的关系,在建构中国特色社会科学的过程中必须从更高层次有效地融合这些对立面。准此,中国社会科学的未来发展方略应当是:以社会科学的多元普遍主义作为丰富资源,服务于中国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同时,立足中国现实,让社会科学的知识之树更多体现出中国元素、中国品位。

翟学伟

我的社会学本土化观点是希望将其限定于“学理”方面。我坚持认为社会学本土化在此方面的确需要窄化。这涉及一个比较重要的议题,即当产生于西方的社会科学进入中国之后,我们如何定义社会科学的本土化。本土化不是像有些人理解的那样,想另起炉灶搞一套自己的学科,比如强调中国社会学,以区别其他国家的社会学,也不是确立自己的独特之处。真正的问题是每一个社会文化中的研究者都可以从本土收集到的资料来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最终也成为社会学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

猜你喜欢
社会学社会科学本土化
“新格义”阐释:西方文学语言学阐释的本土化问题
基于OBE理念的非社会学专业“社会学概论”教学改革研究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论中国音乐剧的本土化发展
中国社会学会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边疆研究的社会学理路——兼论边疆社会学学科建构之必要性
第八届全全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通知
深化本土化战略亚太仍是博世的主要增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