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多元:甘肃服务业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2021-01-29 12:35丁国安
社科纵横 2021年1期
关键词:服务业制造业融合

丁国安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服务业是内需型产业,发展服务业对挖掘内需潜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非常有利的。近年来,甘肃服务业持续保持良好的态势,2017 年在全国服务化排行榜位居第21 位,2018 年甘肃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4%;地区生产总值占比为54.94%,2019 年1 至11 月,服务业增加值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达到62.5%,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最大的潜能。2020 年上半年,克服疫情影响,服务业发展环境持续改善,增加值微幅增长,稳步回归正轨。

甘肃省“三二一”产业结构已经形成,服务业表现突出,呈现出更加具有渗透性、辐射性和柔和度的特点,发展潜力大、韧性强,恰如渗透在各个经济领域的“经脉”,在吸纳就业、激发消费、提升经济质量和效益、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及保障改善民生层面释放出巨大潜能。大力发展服务业,抓住“经脉”,则纲举目张,为甘肃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无论是从短期满足疫情催生的新需求还是从长远发展考量,甘肃服务业多元融合发展不失为一条有效之路,即打破长期以来服务业固有的概念及其领域和板块,创新发展方式,以“服务+”“互联网+”的思维,进入全链接的大服务视野,通过优化服务业发展流程、平台再造,促使各种服务业态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完善支撑体系,实现服务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服务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质变,放大服务一体效能,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服务新业态,以此催生和壮大新型消费,推动服务业转向高质量发展,尽快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带动关联产业“水涨船高”的格局,以服务产业势能拉动甘肃经济增长。

一、加快服务业与文化旅游业的深度融合

目前,甘肃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品质持续提速,消费结构升级加快,以汽车、住房、旅游、文化、教育、福利、保健等为主要内容的富裕型、发展型消费已经形成,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时机。满足多样化、差异化需求是文旅产业的重头戏,也是服务业多元融合发展的内驱动力。以服务业促进文旅产业、以文旅业提升服务业,和合共生,有利于服务业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协调发展。

(一)促进农业、文化、旅游、地产的深度融合。农业、地产是文化旅游的重要载体。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重点旅游项目及其配套服务设施为契合点,嵌入农业与文化、休闲与度假等多元功能,突出现代科技和时尚元素,运用全覆盖的新型土地综合开发模式,构建休闲农业与地产业紧密结合的休闲农业地产。合理、有序开发利用地方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和自然遗产资源,激发产业活力,完善文化旅游产业名录,加快旅游目的地全域开发进程,做靓“如意甘肃”品牌,改变长期以来困扰甘肃的文旅产业链条短、产品层次不清晰、游客增长态势强而综合收入不高、辐射牵引作用不强的状态。第一,推进以农家乐为基础的地产开发。以农家乐为基础的旅游地产开发是农家乐升级版,它整合乡村旅游与旅游地产,使旅游经济和地产经济深度融合,实现乡村旅游凭借旅游地产提升消费品质,旅游地产依托乡村旅游提高品牌价值,促使服务资源高度聚合。第二,加快以农业观光园为依托的地产开发。通过政策扶持、服务平台搭建、科技转化、消费市场培育等多种举措,打造以高科技农业或规模化种植、养殖为主体的新型农业休闲产业,以满足人们在休闲活动中的物质与精神需求。第三,推进以古村落(民居)为依托的地产开发。古村落(民居)是经过时间和历史沉淀,完全或部分保留下来的人类居住区域,它集中反应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及劳作状态,具有各自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通过保护性开发,既丰富文旅产品,又能展示文化遗产的魅力。第四,加快以景区为依托的地产开发。可考虑采用两种方式,即在自然风景周围的度假型地产和与景区融合实施的地产开发,赋予地产新的内涵,让人们领略自然风光的同时享受现代的舒适。第五,推进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目标导向的农业新村及农村房地产开发。目前,农村房地产市场潜力巨大,随着配套设施投入的加大,农村房地产开发条件和基础更加完善,农村房地产服务业实质上是蕴藏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渗透农业文化所形成的一种延伸,有着广阔的前景,是未来房地产服务业发展热点,也是新的经济增长极。

(二)加快服务业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国家战略。敦煌文博会是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融合的战略平台,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新兴的服务业态。目前,敦煌文博会已成功举办三次,形成了强大的辐射效应,国际社会反响良好。第一,要以长远的发展视阈,将节会经济作为推动甘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和经济后发优势,以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作为切入口,利用已举办的国际文化旅游节(展),广泛开展国际文化会展活动,持续拓展文旅产业的内涵与外延,丰富产业项目功能,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节(展)品牌。第二,加快释放兰州新区综保区的潜力和动能,凸显省内唯一新型产业发展平台、创新空间的作用,以搭建国际文化贸易中心为目标,以离岸化、全球化为方向进一步拓展仓储物流、国际中转、文化贸易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广度,放大功能区整体溢出效应。

二、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

制造业和服务业高度融合是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大趋势,在服务经济主导的背景下,摒弃制造业与服务业割裂的陈腐观念,加快制造业服务化步伐,确保经济社会发展,既是适应新阶段的必然举措,也是转向高质量发展的主动变革。

(一)创新体制机制,拓展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空间。制定和实施符合地方经济发展实际的融合规划,用好、用足国家给予的多种经济恢复利好政策,充分提供土地、财税、金融和人才支持,设立鼓励融合发展的专项扶持基金,有序引导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当前,重点需要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破除税率差异大、服务业供地少、金融支持不足等体制机制性障碍。

(二)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作为融合的重要载体。现代服务业是信息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实质上就是一个产业链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提升附加值的活动过程。选择好载体对于融合发展成功非常重要,应借鉴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全力支持省内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制造、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金融业、科技研发以及科技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间的深度融合,加快向现代服务业转变。

(三)创新运营模式。把握“新型基建”对服务产业产生颠覆性变革并催生新的商业模式的切入机会,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推动5G 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与传统服务业融合,以数字化、融合化、高端化重塑运营模式。改革经营管理方式,提高供给质量,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衍生二次消费产品,提高服务产品影响力和购买转换率,在融合发展中促使传统服务产业优化升级。

(四)大力发展和提升服务外包,参与国际生产性服务业分工。服务外包是服务产业链条中技术含量较高、附加值较高的部分。加快制造业服务外包步伐,使甘肃企业逐步融入全球创新资源体系,成为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有机组成部分。第一,以国际大视野,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对接国际服务市场。运用ETC 工程总承包、整体解决方案、供应链管理等形式广泛开展发包服务,制造业与服务业相互交织、融合发展,延长了产业链、扩大了价值空间,促使企业从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第二,适时调整发展策略。百年变局带来了新兴服务业国际分工的巨变与调整,甘肃省内制造业面临着发展和提升服务外包业务参与国际制造业服务分工千载难逢的机遇。同时也应该看到,全球疫情仍然非常严重,对经贸活动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和影响,国际产业链供应链面临着严峻挑战。科学研判全球疫情形势,适时调整应对措施,加大政策对企业参与国际循环的引导和支持力度,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更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技术、人才、信息、资本等资源要素投向生产性服务部门,促进形成省内制造企业与国际服务外包企业的合作与联盟机制,择机进一步提升国际服务市场份额。同时,优化国际服务市场细分,借助已有的服务外包试点区域,巩固和稳定国际供应链,以高品质的服务及其增值,提升服务品牌,保持离岸、在岸服务外包的有机衔接,不断增强服务外包能力。

三、加快服务业与新型城镇化融合

城镇是人口高度集聚的载体,由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快,必然形成人口在城镇的集聚,商贸、餐饮、教育培训、地产、物业管理、医疗保健等生活性服务需求随之大量产生,从而加快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进程。

甘肃省城镇化率相对较低,农村服务消费的有限性与市场空间的广阔性并存,矛盾十分突出,服务业发展未能形成有效的集聚辐射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要选择以现代服务业为引导的产城一体化模式,以城镇特别是区域中心城市为载体,聚集人口,特别是农村人口,优化布局服务资源,大力发展商贸、金融、物流、信息软件、中介、地产、社区等服务业。同时,依托传统服务业市场空间,运用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等组织方式和技术手段,加快传统服务业改造提升,推进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抓住疫情催生的新需求,发展壮大服务新业态,拓展线上零售、餐饮、医疗问诊、教育、娱乐、文化旅游等平台,逐步形成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相配套的节点式现代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服务业制造业融合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中介服务业
服务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