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协同视阈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创新研究

2021-01-29 19:42河南省商务中等职业学校薛聪
商展经济 2021年17期
关键词:产学研校企协同

河南省商务中等职业学校 薛聪

《2020中国电商行业大数据报告》指出,2020年我国电商渗透率接近30%,网络零售规模超8万亿元,电子商务产业规模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扩大,继而产生了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缺口,为实现稳定的高质量人才供给,各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应注重实践经验与技能应用,在产学研协同视阈实现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创新,无缝对接院校人才输送与产业企业人才需求,消除人才需求与供给矛盾。

1 电子商务人才创新培养中产学研协同的必要性

1.1 完善学生知识体系

电子商务专业在互联网驱动下焕发新活力,作为综合性学科,所涉及的领域与知识较为广泛,若各院校仅围绕理论展开教学则为“纸上谈兵”,使人才培养效果大打折扣。为增强教学效果,培养应用型、实践型高素质人才,应在产学研协同视阈下开展电子商务人才创新培养,兼顾理论与实践,提高院校人才职业竞争力。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已初步形成了自身知识体系,站在产学研视阈下优化人才培养策略可进一步完善其知识结构,在实践操作中提升自身职业能力,为后续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实现院校与企业的紧密协作。电子商务人才不仅需具备全面的理论型知识,还需拥有丰富的经验,因此对于电子商务人才创新培养而言,产学研协同尤为重要。

1.2 增强人才职业适用性

产学研协同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才适用性。在培养过程中,院校应根据产学研特点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根据行业企业岗位需求有针对性地教学,可极大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结合电子商务专业来看,落实产学研可将职业岗位作为教学载体,使学生在院校中真实运营网络平台,近距离感受电子商务技能,可在产学研协同建设中发现人才培养缺陷,便于院校优化现有培养方案,使院校在既定时间内培养出符合行业发展的优质人才。由此可见,产学研协同对院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具有较强价值。

1.3 促进人才培养创新

在教育新时代,各学段、各专业纷纷开展教学改革,旨在迎合时代发展趋势,提高教学效果与人才培养质量。产学研对于实践性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较强的创新作用,突出实践在专业教学中的价值,提高学生职业竞争优势。产学研协同为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在产学研协同基础上构建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借助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1.4 完善教师队伍结构

在传统化教学中,教师多以理论型为主,但在产学研协同视阈下,院校教师应注重自身科研成果的实践转化,并在校企合作基础上提升自身实践能力,促进院校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在产学研协同驱动下深入了解电子商务企业经营重点与职业需求,以更好地开展人才培养活动,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融合,还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院校教师的科研创新,为高素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奠定教学基础,实现电子商务人才的多元化培养,满足当前专业教育人才培养需求[1]。

2 基于产学研协同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创新策略

2.1 订单式培养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指院校根据产业人才需求情况及职业岗位标准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可极大地促进产学研协同。院校在构建订单式培养模式过程中,应与电子商务企业直接对接,了解企业人才需求情况,甚至可以深化校企合作,设置学生顶岗实习活动,使学生在专业实习过程中发现自身不足,并将自身缺陷反馈给学校,帮助学校修改培养计划,促进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为完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院校应根据产业人才需求情况优化教学课程,制定符合实用型人才的有效课程,提高院校人才就职竞争力,打造订单式精品课程。电子商务实践性较强,学生在就业求职过程中需面临操作能力及合作能力挑战,立足于产学研协同,教师与院校更注重学生专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其更好地迎接职业调整。结合电子商务专业来看,电子商务网页制作、运营与营销服务等均需要大量实践经验,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学生将基于院校实践基地完成操作练习,毕业后更好地适应职业氛围。当前大部分院校仅为学生提供部分网络平台与软件,引导学生模拟操作,但大部分模拟软件更新周期较长,不可良好反映产业发展状况,性能存在缺陷。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可深化校企合作,满足学生实训实践需求,构成“理论学习—实习实践—实践反馈—优化课程”的良性循环,优化产学研协同机制,培养符合产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2 课程优化设计

(1)优化传统课程。电子商务相关课程具有较强交叉性与综合性,院校应培养综合素质较强的复合型人才。结合当前电子商务课程来看,为落实产学研协同,实现人才培养创新,应在传统课程基础上展开优化设计,根据各体系知识需要及技能进行课程协调,例如:商务英语可与国际贸易衔接,加大商务英语课程中的英语商务沟通及服务占比,还可借助情景演绎教学法构建电子商务场景,增强学生体验感[2]。

(2)开设特色课程。除上述基础课程外,院校可根据课程结构及学生学习兴趣开设特色选修课,帮助学生开展专业就业二次选择。特色选修课以小班制为主,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潜在兴趣点,实现人才分流,培养全方位电子商务人才,激发学生潜能,便于学生毕业后前往电子商务企业不同部门施展才华,实现多元化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例如:可增设财务、营销、人力等传统职能部门特色课程,并将特色选修课程与电子商务相关知识衔接,使学生了解电子商务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除此之外,还可基于现有课程开设“实验课”,该课程为教师科研效果实践课程,可帮助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活动,以“实验课”为载体,落实科研成果,构建“学”与“研”的衔接平台。

(3)实践模拟教学。产学研协同可极大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课程优化设计中,可引入全真化实践模拟模式,打破传统课程桎梏,使学生在特定环境下对电子商务充分了解。在实践模拟教学中,应秉承“理论联合实践”的方式设计教学活动,当学生对理论知识初步了解后,到院校实训基地中练习提升,并结合电子商务产业案例,在实际项目中进一步理解知识[3]。此外,还可采用第三方协同的方式落实产学研,建设多功能产学研基地,促进产学研多元化发展。例如:建设集电子商务、网络运营、物流协同为一体的合作基地,构建一体化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完善顶岗实习制度,使学生在校期间可进一步接触到职业岗位,了解未来工作领域的情况。除此之外,网站运营、排版设计等在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中具有较强作用,因此还可基于课程建设构建项目小组,结合当前网络经济发展情况,引导学生加入到院校宣传部门中,通过运营微信公众号积累电子商务经验,同时还可对接当地农村扶贫,运用电子商务知识开展直播售卖丰富经验,扩展学生对电子商务的认知,该方式不仅可帮助学生积累电子商务实践经验,还可拓展社会服务渠道,促进乡村振兴,完善实践模拟教学结构,构建特色化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2.3 深化校企联系

校企合作是实现产学研协同的主要方式,但现阶段部分院校的校企合作流于形式或层次较浅,为实现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创新发展,应转变传统人才培养认知,深化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例如:采用现场教学方式,根据课程教育组织企业参观活动,由电子商务企业派校企合作专员现场讲解,该方式为传统合作手段,却是加深“产”“学”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产学研联动的良好手段。在外出参观调研时,由教师组织参观电商企业、物流中心、港口企业等,了解相关经营情况、业务流程、生产规模、贸易手段等,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岗位差异,参观完毕后应撰写参观报告,提高参观效率。除基础性参观活动外,还可开展“企业家进课堂”“校企讲座”等活动,“企业家进课堂”需与课程计划相配合,在现有课程基础上定期开设,由电子商务企业相关领导到课程中展开知识讲授,使其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讲座”活动主要为拓展学生知识面,是传统教学课堂的延伸。电子商务人才创新培养是长期改革过程,因此开展“企业家进课堂”“校企讲座”等活动后,应注意记录活动开展情况,将PPT、照片、视频等材料保留齐全,为后续人才培养活动积累经验。

2.4 参与学科竞赛

学科竞赛可提高学生实践经验,学科竞赛的评委通常为行业专家及企业家,可为参赛者提供一定指导,竞赛案例为电子商务企业真实情况。学科竞赛能直接检验学生知识应用情况,因此教师可根据电子商务竞赛流程开展人才培养,从学科竞赛角度促进产学研协同发展,在专业教师指导下促进电子商务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人才培养创新[4]。参与学科竞赛可帮助学生发现自身不足,加强对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的了解,同时可明确现阶段电子商务企业的人才需求,厘清专业课程与职业岗位间的关系,达成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目标。除此之外,教师可将竞赛案例作为教学内容,从竞赛角度了解电商企业真实事件,在现有校企合作基础上开展拓展延伸,从另一个角度实现产学研协同。

2.5 专项岗位培训

从电子商务课程标准及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来看,应秉承产学研协同原则衔接院校、行业、区域,使院校人才培养符合当地电子商务行业发展,便于学生了解职业岗位及行业标准,提前熟悉企业岗位设置及业务工作。例如:将电子商务企业工作分解,划分为线上销售、文案宣传、售后服务、技术开发等板块,在此基础上开发职业培训课程,拓展学生职业渠道,与实习实践相协调,针对各类业务板块展开专项职业培训,实现广告专员、营销策划、信息编辑、运营专员等岗位的专业培训,与院校理论课程相协调,提高学生职业素养[5]。结合企业岗位开展人才培养不仅可优化现有教学结构,还可为电子商务企业提供应用型人才,间接促进电子商务企业完善岗位设置及职能,推动企业业务进步与服务提升,使电子商务企业更好地辅助院校开展人才培养。

2.6 增强师资力量

基于产学研协同实现电子商务人才创新培养应增强院校师资力量,组建双师型教师团队,引导电子商务教师于假期到产业企业中实践调研,了解当前企业先进管理经验,并根据企业业务生产情况制定教学计划,教师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完善教师知识体系,使专业教学内容更为实用。开展实习实践期间,应由教师带队,根据教学计划加入到企业实践中,了解学生知识不足,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完善专业人才培养,同时提升教师综合素质。院校内可组建校企合作教师研讨队伍,将学生实习实践问题及时反馈,结合反馈内容召开会议,提高校企合作效果。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现人才培养创新的关键环节,教师可与电子商务企业达成协同合作,教师为企业提供专业知识,企业为教师提供积累实践经验的平台,还可鼓励电商专家或企业家到院校中做兼职教师,增强师资力量。为鼓励教师提升自身实践能力,院校应推出校企合作激励制度,将实践经验加入到教师考核评级中,引导教师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形成。除此之外,应结合教师考核对积极参加校企合作项目或具有人才培养科研成果的教师予以表彰,在院校内形成浓厚的校企合作氛围,推动人才培养创新步伐。

3 结语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注重实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秉承产学研协同原则开展专业建设,在电子商务企业与人才培养院校间构建协同平台,提高人才培养有效性,促进行业发展。在创新培养过程中,可构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计,深化校企联系,加强职业教育,使学生可更好地认识到未来职业岗位需求,同时院校应增强师资力量,促进教师实践,以此提高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产学研校企协同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