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网红”的传奇故事

2021-01-29 05:19漆奕董强
百科知识 2021年1期
关键词:周邦彦蜡梅宋徽宗

漆奕 董强

莫愁前路无粉丝,天下谁人不识君!在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此君非彼君,意喻的就是网红,即网络名人。随着互联网的应运而生和迭代更新,“网红”走过了一段与众不同的历程,并成为互联网时代的一朵奇葩。你知道吗,宋代也有“网红”。尽管宋代没有互联网这一传媒载体,但在那个张扬个性、成就自我的时代,有着一批超凡脱俗的“红人”,与宋代大众的时尚品味和审美心理相契合,成为万众追捧的“网红”。那么,这些“网红”又有着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北宋“网红”第一人—苏轼

宋代“网红”第一人,非苏轼莫属。苏轼在宋代赫赫有名,以他传奇的一生和满腹诗书的才气,在当下也能成就“网红”一枚。苏轼的横空出世,得益于宋代重文轻武的社会环境。宋太祖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唯恐后世效仿作乱,遂罢武人,以文治天下。受此影响,一批文采飞扬的文人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宋代众多粉丝圈内炙手可热的人物。最有才气的“网红世家”莫过于“三苏”,即苏洵、苏轼、苏辙。此父子三人,不仅才华横溢、卓尔不群,而且清新俊逸、风流倜傥,满足了各年龄阶层粉丝对男神的一切想象。在“三苏”中,苏洵有着“年二十七,始发奋为学”的传奇故事,苏辙有着“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的文风赞誉,然而最负盛名的莫过于苏轼。

苏轼在中国文坛和艺术史上,是极其少有的全能型天才。他本人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虽然在仕途上屡遭坎坷,但却始终怀有济世苍生的宏图大志。虽然未能实现拜相封侯的夙愿,却在为官一方时,实施了不少有益于地方百姓的善政。在北宋元祐年间的新旧党政之际,苏轼既反對左,又反对右,提出“为国者不可生事,亦不可畏事”等一系列主张,彰显了鸿儒文仕的气节。由于苏轼过于耿直,且不善于权术,因此屡遭陷害。因为政见不同,苏轼和权相王安石之间的关系始终不和,后因“乌台诗案”被发配地方。“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尽管仕途不顺利,却也成全了他畅游祖国大好河山、开启全国巡演的时代。

综观苏轼的一生,踏入政坛是他人生中最大的败笔。尽管在他的人生理想之中,他很想成为一名兼济天下、被后世所敬仰的政治家,但从他的人生轨迹中可以窥探,政治家这个职业或许最不适合他。事实上,多面体的苏轼还可以贴上很多个性标签,譬如: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底层民众的最爱、大文豪、大书法家、大诗人、有个性的画家、品酒师、工程师、美食家,等等。苏轼本人也是最善自我营销的人,他给自己一口气就注册了7个“网名”,熟知的就有“东坡居士”“铁冠道人”“海上道人”“苏仙”等。苏轼也不愧是北宋“微商”第一人,除靠卖画、卖字之外,他还创立了“东坡肉”这一美食品牌。苏轼极富美食家的天赋和营商谋略,在打响“东坡肉”的同时,还创制了“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鱼”“东坡羹”“东坡饼”等系列产品,“东坡美食”也由此成为家喻户晓、享誉千年的美食品牌。

婉约派的圈内大佬—周邦彦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这首周邦彦以女子口吻创作的《少年游》,表达出词人的情真意切、爱意绵绵。周邦彦是北宋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个性疏散,颇通音律,其所创之词曲丽精雅,尤善铺陈,被誉为“词家之冠”“词中老杜”,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著有《清真居士集》。少年时,周邦彦以一篇《汴都赋》颇得宋神宗的赏识,被提拔为太学正,此后在地方为官多年。直至宋哲宗绍圣年间,才又回到汴京,官至国子监主簿、校书郎等职。当然,最为后世之人所津津乐道的,是他与汴京名妓李师师以及宋徽宗赵佶三人之间的爱恨情仇。

据南宋文学家、同为词坛同僚的周密在《浩然斋雅谈》中记载,一日周邦彦正在李师师处闲聚,恰巧宋徽宗微服到访。仓皇之下,周邦彦只得躲进床底。宋徽宗全然不知,照旧与李师师打情骂俏、谈笑风生。周邦彦蜷缩床下,走也不是,留也不是,唯恐惊恼君王,只得忍气吞声地躺在床底一宿,将李师师与宋徽宗的一夜情话听了个遍。待宋徽宗离去后,周邦彦才从床底钻出,并把昨夜宋徽宗与李师师之间的情话编成词牌,写入《少年游》之中。李师师也不愧是汴京名角,个性十足,她全然不顾皇帝的颜面,竟然将周邦彦所填之词编成小曲,唱给宋徽宗听。宋徽宗一听还十分入迷,高兴不已,决定封赏周邦彦。谁知细细琢磨词曲内容,顿觉不对劲,似乎已经意识到什么,遂恼羞成怒。要是放在其他朝代,周邦彦或许早就被皇帝所斩杀,但这毕竟是宋朝,尽管宋徽宗心中十分不悦,却也不能枉杀臣僚,便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周邦彦贬谪发配。临行前,李师师前去送别,周邦彦不忍美人哭泣伤心,便创作一首《兰陵王·柳》赠与她:“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尽管李师师忿忿不平,但又不敢与宋徽宗辩驳,于是将这首《兰陵王·柳》谱曲后,泣不成声地唱给宋徽宗听。宋徽宗也是一个性情中人,听后顿觉凄凉,生起爱才之心。第二天,宋徽宗又下诏将周邦彦召回,提举其为大晟府乐正,也就是宫廷乐师,负责谱制词曲,供奉朝廷。

“花痴”黄庭坚与那些花儿

黄庭坚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奇才,也是“江西诗派”的开创宗师。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三位诗人,堪称“一祖三宗”,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黄庭坚本人与北宋“网红”第一人苏轼齐名,世人以“苏黄”并称。黄庭坚笔下诗作无数,尤以赠花诗最为世人所称道。赠花诗借花言情,寄托了浓郁的友情,黄庭坚本人也与各种名花结下了不解之缘。

北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年)三月,黄庭坚官居著作佐郎。其间,好友王棫命人将家中的百叶黄梅馈赠黄庭坚,黄庭坚以《出礼部试院王才元惠梅花三种皆妙绝戏答三首》酬谢。是年正值寒雪纷飞,梅花推迟至三月方才盛开,黄庭坚感念后吟诵道“三月乃见腊前梅”。或许是蜡梅香气袭人,黄庭坚闻后诗兴大发,两度求人索要蜡梅,其咏梅之作,皆成后世旷古佳作。尽管黄庭坚酷爱蜡梅,却错把蜡梅当作是梅花的一种。他对蜡梅情有独钟,且诗作中对花瓣色似蜜蜡、质感像捻蜡等特征描绘得十分精准,因而为后人所称道。人们也将错就错,以“蜡梅”替代“黄梅”,延传至今。黄庭坚的名人效应,很快掀起了“蜡梅热”。任渊在《山谷诗内集注》卷五的《戏赠蜡梅二首》注曰:“京师初不以蜡梅为贵,其得名乃自山谷始。”王十朋在《点绛唇·奇香蜡梅》中认为蜡梅“因坡谷,一标题目,高价掀兰菊”,尤袤在《次韵渭叟蜡梅》中也有“光价未输何逊早,诗篇重见豫章新”之说。可见,黄庭坚对蜡梅的追捧,竟为民间所争相效仿。

除了蜡梅外,黄庭坚也十分喜愛水仙。“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在这首《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之中,黄庭坚以凌波仙子比拟水仙花,称赞水仙正如洛神一般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在月光下于水上轻盈漫步。此外,他还在《次韵中玉水仙花二首》中,描绘水仙“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沈为骨玉为肌。暗香已压酴醾倒,只比寒梅无好枝”,认为水仙借水开花,沉香的骨骼如玉一般清高清奇,以此借喻自己不向权势低头献媚的高洁品格。据说,黄庭坚出任鄂州知州时,曾亲眼目睹一位美貌艳丽的女子嫁给一位与她并不般配的夫君,联想自己仕途坎坷、一贬再贬的遭遇,感叹世事无常、造物弄人,只得“可怜国香天不管,随缘流落小民家”,借用水仙暗喻自己的不平之气。

黄庭坚还与兰花颇有缘分。黄庭坚本为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修水县)人,此地常年雨量充沛、气候温润,非常适宜兰花的生长,因此他从小便受兰花香气熏陶。即便仕途不顺、惨遭贬谪之际,黄庭坚也在寓所内种上一株兰花,了以为伴。经过常年累月与兰相伴,黄庭坚颇有养兰的感悟,遂写下千古流传的名篇—《书幽芳亭》。缘于世人时常不辨兰与蕙的区别,黄庭坚潜心研究,遍览古籍,加上自己多年的经验,提出“一干一华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华而香不足者蕙”,这一论断成为兰花培植史上的一大突破,黄庭坚也被世人誉为“兰蕙分别第一人”。此外,他还写道“兰蕙丛出,莳以砂石则茂,沃以汤茗则芳”,总结出以砂、石培育兰花心得,至今仍被养兰行家奉为圭臬。在黄庭坚看来:“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受到黄庭坚的影响,君子兰也就成为后世以兰喻人、映衬高洁的代表。

被皇位羁绊的艺术家—宋徽宗

在中国历代帝王中,宋徽宗赵佶的艺术禀赋和书法才能堪称一绝,只可惜“锦绣多才书画茶,只怨生在帝王家”。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十二,宋哲宗赵煦暴毙而亡,因未有子嗣,且未立遗嘱,大宋王朝的皇位一度孤悬。在向太后的拥立下,宋哲宗之弟端王赵佶继承大统,于次年改年号“建中靖国”。论及赵佶,可以贴上富贵王爷、书法大师、国画名家、国家美术学院院长等众多标签。即便没有钟鸣鼎食,单凭赵佶的才华也能过上阔绰优渥的生活。但是命运将赵佶推上了他最不擅长的职业—皇帝,在皇帝之位行艺术家之事,宋徽宗愉悦了自己,却毁掉了大宋江山,由此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

尽管宋徽宗在政治上毫无建树,但却在艺术上造诣奇高。除独创了人们所熟知的“瘦金体”外,他还将中国古代工笔花鸟画推向了一个高峰。他一手经营了“宣和画院”,画院里高手云集,艺术创作十分活跃,北宋年间最著名的画作《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等就创作于这个时代。他不仅主持编纂了《宣和画谱》,还对工笔花鸟画的创作风格进行了改良,主要突出三大特性:一是以物象意念为寓意的特性,显示出超时空的意象和无限理想化的艺术世界;二是用写实的技法要求形神并举,正如《益州名画录》记载“有气韵而无形似,则质胜于文;有形似而无气韵,则华而不实”;三是将诗书画印四结合,赵佶经常在花鸟画的作品上御诗题词、款识、签押、印章,开创了中国画的特性。由此观之,宋徽宗的艺术理念和创作实践,不仅起到了艺术创作的示范作用,而且对后世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猜你喜欢
周邦彦蜡梅宋徽宗
词中老杜周邦彦 (二)
词中老杜周邦彦 ( 一)
日本学者村上哲见的周邦彦词研究
祥云拂郁 仙禽告瑞——《瑞鹤图》与宋徽宗
风中的舞者——蜡梅
《蜡梅报春》
宋徽宗:本是大艺术家,奈何做皇帝
蜡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