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溶葡萄球菌酶治疗智齿冠周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2021-01-31 14:02林媚笑李雪芬余优枝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10期
关键词:冠周炎智齿细胞壁

林媚笑,李雪芬,余优枝

智齿冠周炎是临床常见的口腔感染性疾病,主要集中于18~30岁的青壮年[1]。疾病的发生主要因智齿生长过程中萌出不全、生长受到阻碍及牙冠周围软组织受到细菌感染所致[2]。若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易发展为颌面蜂窝组织炎性反应及间隙感染等,危害身心健康[3]。目前治疗该疾病的药物包括盐酸米诺环素、碘甘油等,具有一定疗效。随着广谱抗菌素等广泛应用,耐药株逐渐增多,有必要选择更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本研究观察复合溶葡萄球菌酶治疗智齿冠周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广东省鹤山市中医院口腔科收治的智齿冠周炎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19~27(23.26±3.47)岁。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18~29(23.45±3.54)岁。2组患者基本信息比较差异较小(P>0.05),存在可比性。

1.2 选择标准 (1)纳入标准:①全部患者均符合智齿冠周炎的诊断标准[4];②磨牙后区存在自发痛和局部牙龈肿痛,进食、咀嚼、吞咽活动后疼痛加重;③下颌第三磨牙萌出不全,存在盲袋形成、充血水肿;④无明显全身症状;⑤无治疗药物过敏史。(2)排除标准:①近1周内接受过抗生素及局部治疗者;②妊娠哺乳期妇女;③精神异常者;④不配合治疗中途退出者。

1.3 治疗方法 2组患者治疗前使用3%双氧水和0.9%氯化钠注射液对牙冠周围进行交替冲洗,并隔湿吹干。对照组给予1%碘甘油(上海运佳黄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1021302)注入治疗,使用探针将2%碘甘油导入冠周及盲袋,每天1次,连续治疗3 d。试验组使用复合溶葡萄球菌酶口腔消毒喷雾剂[上海高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卫消字(2001)第0047号]直接喷于病变部位,保持10 min,禁止进食、漱口、饮水,每天3次,睡前和饭后各喷1次,7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复查。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2)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牙周袋深度和牙龈指数,牙龈指数包括牙龈颜色和质的改变及出血倾向,等级越高牙龈炎性反应越严重;(3)比较2组患者不良反应。

1.5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张口正常,疼痛消失;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张口缓解,疼痛减轻;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甚至加重,张口受到影响,疼痛加重。总有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χ2=4.114,P=0.043)。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牙周袋深度、牙龈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2.3 不良反应比较 试验组患者出现食欲减退1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50%;对照组患者出现食欲减退1例,体温上升1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00%。2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6,P=0.556)。

3 讨 论

近年来我国智齿冠周炎患病人数逐渐增多,给患者心理和生理带来极大负担。智齿冠周炎是厌氧螺旋体、需氧链球菌、厌氧链球菌、梭形杆菌属及多形杆菌属等多种细菌共同作用导致的结果。研究人员通过对智齿冠周炎盲袋取材观察发现,在智齿冠周炎的各个阶段均存在螺旋体和梭形杆菌属,相较于其他微生物数量明显更多。临床研究发现,龈盲袋内一般是由厌氧菌和需氧菌所引起的一种混合感染,需氧菌中,链球菌最多,冠周炎与厌氧菌密切相关,厌氧菌主要包括放线菌属、乳酸杆菌属、棒状杆菌属、梭形杆菌属及拟杆菌等。上述细菌虽然不在致病菌的范畴内,但当面对低氧化还原电势时,也会形成混合致病菌。通过使用电镜扫描智齿冠周炎,显示在上皮细胞间隙和纤维结缔组织中均有螺旋体的侵入。同时对下颌第三磨牙智齿冠周炎微生物菌群进行观察,可见大量的螺旋体附着于牙齿表面,可见在其他细菌表面也存在一部分螺旋体。可见在智齿冠周炎的发病过程中,螺旋体起到先导作用。临床对智齿冠周炎从形态学进行了研究,看出下颌骨的生长存在逐渐缩小的情况,由于颌骨不断退化缩小,智齿萌出位置不足引发萌出不全,牙龈只覆盖部分牙冠,其余裸露在牙龈外,在牙体和牙龈之间形成深入狭窄的盲袋,食物和细菌极容易嵌顿在盲袋中,进而引发细菌滋生[5]。该部位的清洁难度较大,从而导致口腔炎性反应[6]。智齿冠周炎的发生、发展与全身抵抗力下降密切相关,临床公认精神压力是导致众多口腔疾病的重要因素。严重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会引起相应的心理应激反应,减少涎腺的分泌,影响口腔正常环境,加快了引发智齿冠周炎的细菌增殖。口腔卫生状况下降、饮食不合理、大量吸烟及睡眠质量下降,也是导致智齿冠周炎的间接因素。体液免疫、交感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变化会导致局部抵抗力的下降。临床发现,女性月经前的内分泌变化和心理波动是智齿冠周炎的诱发因素,月经前期智齿冠周炎发生率较高,所以妊娠也是智齿冠周炎的重要诱因。除此之外,临床研究发现,智齿冠周炎与季节因素密切相关,通常集中在6月和12月。6月份是考试相对集中的时期,学生精神负担较重,而12月份气温相对较低,出现大量的上呼吸道感染,导致机体抗继发感染能力减弱,更容易患上智齿冠周炎。

国外研究人员对智齿冠周炎病理进行了分析,通过电镜和光镜检查急性智齿冠周炎渗出物,结果发现多形核细胞吞噬细胞的作用明显强于吞噬细胞。部分研究人员通过组织学检查观察第三磨牙组织,可见覆盖于萌出期下颌第三磨牙中,其龈瓣和正常附着龈的结构表接近。牙囊组织侵占了一部分的空间,一旦牙囊与口腔之间连通,牙囊空间内的细菌会不间断增长,最终造成感染。因此下颌智齿冠周炎是首先发生于残留牙囊感染的扩散。智齿冠周炎通常以急性炎性反应的形式出现,炎性反应早期阶段无明显全身症状,患者仅自感磨牙后区胀痛,吞咽或咀嚼时疼痛加剧。随着病情发展,局部会出现自发性跳痛,放射至耳颞区。咀嚼肌受炎性反应的影响出现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口腔易出现口臭,还包括发热、头痛、畏寒、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目前智齿冠周炎的治疗原则主要是清除细菌感染、抗菌消炎[7]。抗生素结合局部清洗上药是目前常用的保守治疗手段,部分学者认为由于急性期智齿冠周炎拔牙会导致感染向周围组织扩散,因此首先实施抗菌治疗,进入亚急性期后再拔牙。但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急性期拔牙有利于长期保守治疗引发的并发症,但对急性智齿冠周炎的拔牙和阻生智齿的预防性拔除问题仍有争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式物理疗法得到广泛应用,包括超短波、紫外线等,取得了一定疗效。碘甘油对分歧杆菌、细菌、真菌具有快速杀灭作用,具有一定疗效[8]。

溶葡萄球菌酶最早在20世纪60年代被发现并分离,是含有Zn2+的金属蛋白酶,可水解葡萄球菌细胞壁肽聚糖Gly五肽桥联的催化活性,对金黄色葡萄菌具备有效的溶菌效果。溶葡萄球菌酶纯品为针状结晶,易溶于水。溶葡萄球菌酶由246个氨基酸单链分子组成,相对分子质量约27 000。Zn2+是其中重要的辅助因子,氨基酸组成中缺少含硫氨基酸,碱性和酰胺类氨基酸的比例高于酸性氨基酸,在偏碱性条件下活性较高。溶葡萄球菌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4 ℃固态保存下半年酶活性不会出现下降。溶葡萄球菌酶仅对于葡萄球菌属细菌存在良好的抗菌效果,对于其他细菌效果不明显。次专一性主要是由于其有效靶点Gly五肽桥联仅典型存在于葡萄球菌细胞壁的肽聚糖交联结构中,并且不同的葡萄球菌对其敏感性也有较大差异,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性最强,这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肽聚糖交联结构中Gly五肽桥联比例较高有关,而其他表明葡萄球菌等敏感性较低。近年来临床众多研究已发现了溶葡萄球菌断裂肽聚糖Gly五肽桥联结构的确切位点,即专门水解Gly五肽桥联第二位Gly和第三位Gly之间形成的肽键。复合溶葡萄球菌酶由溶葡萄球菌和溶菌酶复合而成,含醋酸氯已定[9],可将细胞壁肽聚糖交联结构中的Gly五胎桥联直接切断,杀灭葡萄球菌属细菌,具有特异性杀灭加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并且耐药性较低。溶菌酶可渗透G-菌细胞壁,破坏细胞壁中的N-乙酰胞壁酸和N-乙酰氨基葡糖之间的β-1,糖苷键,促进细胞壁黏多糖分解为糖肽,造成细胞壁破裂,导致细菌溶解[10]。溶菌酶还可与带负荷的病毒蛋白相结合,并与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合成为复盐,降低病毒活性。复合溶葡萄球菌酶具有更广的杀菌谱,杀菌能力进一步提高,并且不良症状较少。从本研究看出,试验组治疗后牙龈指数、牙周袋深度均低于对照组,表明复合溶葡萄球菌酶可有效改善智齿冠周炎的症状,缓解牙龈炎性反应。本研究2组患者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证实了该药物的安全性;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表明复合溶葡萄球菌酶治疗智齿冠周炎的有效性,相较于碘甘油优势明显。

综上所述,复合溶葡萄球菌酶治疗智齿冠周炎可有效控制炎性反应,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性较高,值得广泛开展。

猜你喜欢
冠周炎智齿细胞壁
智齿冠周炎的注意事项
红花醇提物特异性抑制酿酒酵母细胞壁合成研究
我陪妈妈拔智齿
茄科尖孢镰刀菌3 个专化型细胞壁降解酶的比较
派丽奥治疗323例冠周炎的疗效观察
拔不拔智齿,牙片说了算
拔不拔智齿,牙片说了算
高速涡轮机、微创拔牙刀在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观察
酶法破碎乳酸菌细胞壁提取菌体蛋白的研究
过量表达URO基因抑制拟南芥次生细胞壁开关基因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