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影传播中文化自信的话语表征——以《战狼2》为例

2021-02-01 15:37莫柠源
绥化学院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战狼2冷锋战狼

莫柠源

(绥化学院外国语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

电影虽然作为一种具有独立运作规律的艺术表现形式,但仍然是具体意识形态与文化价值体系为驱动的具体映现,同样属于一种国家软实力的象征。在宏观层面上,文化自信可以看作是语言使用者在语言交际过程中所表达传递出的对自身文化价值体系的内发信任程度。从创作的视角定位上,《战狼2》极为重视和保护国家、社会和集体对个体生命价值与人格尊严,从而强化国家认同;在主流价值观传播上,强调惩恶扬善与伸张正义,从而强化爱国主义及其背后的文化自信。无论那一个分支维度,都必然落实到具体的语言表征维度之上,这也是“文以载道”的重要内涵。总之,文化自信必然在语言层面上有所表现。本文主要从语义、语法与语篇三个维度分析《战狼2》中文化自信的微观表征情况。

一、文化自信的语义表征

“文化自信”不能只表现在口头上和理论上,它的传承与传播必然依靠口头传播的语言单位——语义。影片背后的意识形态表达同样是离不开具体词汇的建构。《战狼2》这部电影中的文化自信往往借助个体的微观视角而在鲜活的台词词汇上得以表征。例如,当得知飞机只能撤退中国人,要把员工区分开时,

卓亦凡:都是我们家员工,我都要带走!

卓亦凡的话不单单表现出电影中卓亦凡的善良本性,更是其对自身身份认同与建构的最好说明。面对危机时刻的弱势群体,卓亦凡并没有选择直接放弃,而是选择在身份上注意、关怀、同情和支持黑人群体。为了激起观众在心理及文化上的共鸣,这里的的“我们家”所建构的身份认同可以帮助“真实”听众与“内嵌”听众去跨越中间所存在的那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更为重要的是,卓亦凡在影片中代表的是中国军人形象,更是中国军人文化价值取向的代言人,因此借助代词所建构的身份认同成功地将“协和万邦”这一议题与话语表征符号相连接,使之变成与特定群体“挂钩”的鲜明的议题——“扶危济困”的公德意识。可以说,电影本质上是文化核心价值和民族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只不过外化为一种以梦幻的方式表现的集体认同仪式,从而更好地实现文化自信的言说。影片中卓亦凡的多处身份认同话语就是通过个体的文化自信而典型地建构国家层面的文化自信,从个体价值取向中可以管窥群体价值观。

类似的还有要求冷锋离开工厂,因其感染拉曼拉,对此情况卓亦凡英勇果断地表示“他是我朋友”不仅仅是战友之间通身共死的英雄气概,也可以看作是中国传统文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的宣言;面对撤离过程中的对于国籍的要求,冷峰的话“妇女儿童上飞机,男人跟我走!”对于弱势群体的优先保护,不仅仅是一种担当和责任的高度凸显,更是“舍生取义”的文化精神的告白;电影中女主角Rachel自始至终牢记自己作为医生的天职,万分紧急的情形下坚守职责、治病救人:“在这里我不是女人,我是医生”。借助具有身份内涵的词汇语义表达体系,《战狼2》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通过个体微观语义选择来设置某些身份元素,可以达到在较大的范围内传播文化自信的目的,最终实现意识形态影响最优化的终极效果。

二、文化自信的语法表征

文化自信表征具有一定的言语行为属性,在话语层面就表现为祈使句的高频使用。我们仅以其中涉及的拒绝型言语行为为例。拒绝行为通常被认为是听话人对说话人提出要求或建议行为而做出的一种否定行为。拒绝是一种竞争性的言语行为,这是因为它并没有满足建立和维护友好的社会和谐取向。这样看来,拒绝行为不利于建立和谐的交际关系。电影中冷锋对战一个欧洲雇佣兵,对方在打不过冷锋的时候,尝试劝解冷锋放过自己:

雇佣兵:都脱下军装了,还这么卖命干什么?

冷锋:一朝是战狼,终身是战狼。

雇佣兵意图劝解冷锋放过自己,但是遭到了冷锋的直接拒绝,由此可以看出发话人(雇佣兵)与受话人(冷锋)的观点、态度背道而驰。在该影片中,拒绝言语行为的话语表征一方面表现出冷锋对于敌手观点的针锋相对,塑造了中国军人的英雄特质;另一方面也传递出冷锋自我身份认知背后的文化自信——守护家园的战狼文化的历史传承与深深烙印,充满着一种无所畏惧的民族自信情怀。再如当雇佣军头子“老爹”在打倒了受伤的冷锋时的对白也说明了同样的问题:

雇佣兵:这个世界只有强者和弱者,你们这种劣等民族永远属于弱者。你要习惯,你必须习惯!

冷锋:那他妈是以前!

在武力较量反败为胜之后,冷锋对血肉模糊的“老爹”这一句含糊的回答更是直接拒绝承认敌手的错误观点:一方面在国家层面上否定敌手对于祖国实力的错误认识,另一方面在个体层面上传递着一种刻在骨子里的自信。由此,祈使句的海量使用对于在中观维度来表征主人公的个体自信以及群体自信具有重要的符号价值。更为重要的是,这也体现了主旋律电影中“文商(cultural intelligence)”的重要意识形态价值。

三、文化自信的语篇表征

电影《战狼2》中所隐含的文化自信主题还在宏观的语篇层面有所体现,毕竟微观语言单位要拼合成宏观语篇单位才更有传播力。具体而言,《战狼2》中语篇维度的文化自信一方面表现在军队领导层面的文化自信,一方面表现为普通士兵层面的文化自信。例如,面对敌人的疯狂挑衅场面,军队指挥官的一席话表达出中国军队领导层的高度文化自信:

同志们,看着你眼前牺牲的战友告诉我,这是什么?这是战书,是向中国军人的挑衅……现在我命令你们,把失去的尊严夺回来!

军队指挥官面对敌人的挑衅,通过反问句和祈使句的交替使用,充分调动手下士兵的士气与勇气。特别是“现在我命令你们,把失去的尊严夺回来!”更是充分表现出指挥者对于自己和士兵的充分自信。指挥官的一席话透露了中国军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一天是军人,一辈子是军人。军人之所以让人尊重,是因为无论穿不穿军装,我们身上都有舍弃不了的责任”,这些都是一种人民军队忠于人民的文化自信的表现。

就普通士兵层面的文化自信而言,同样在语篇维度有所表现:

我们将要守护的这个地方,终年荒无人烟……可是在我们军人眼里,这里是最美的地方。因为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境线,是我们必须用生命和鲜血誓死捍卫的地方。

一段旁白,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义正言辞的宣告,其字里行间的民族自豪之情、自信之心与自卫之意不言而喻。所有这一切都十分生动地塑造了普通士兵对于自己军队、人民和祖国的忠诚与自信,而这也恰好是感动广大观众的一个重要原因。诚如影片中的经典台词所言:我(军人)为他们(人民)而生,我(军人)为他们(人民)而死,我是军人,我是战狼!字里行间的文化自信之意油然而生[5]。显然,《战狼2》中普通士兵的代表冷锋做到了这一点,他成为了普通士兵阶层文化自信的代言人,并且深深地感染了受众,成为中国军人文化自信的一个具有显示度的标记符。也正是通过这种典型的语篇叙事,影片本身完成了文化自信的语境化建构,并利用文化信息构建文化自信的话语表征。

结语

影片《战狼2》背后所支撑的文化自信是该部电影具有震撼力的重要意识形态源泉。通过对人物性格、情感、行为、话语的多维建构,阐释艺术对于真善美的探索和追求。这也是受众具有极高代入感的重要保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要增强文化自信,营造更加良好的软环境。影片《战狼2》完成了“一带一路”背景下逻辑、清洁和文化的融合与对接,最后自然而言然地实现了主旋律文化价值观的建构与传播,值得意识形态建设极其重要的今天予以深刻思考和仿拟。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勃兴对文化维度的混合激活,给影视作品批评指明了新的方向。它意味着我们不能一味坚持过去单一话语维度模型和思想方法,而必须转向核心价值与电影主题的多维总管,去寻找当代电影的文化价值敏感区,从整体话语使用的角度,从电影内在文化功能的完善入手,寻找其思想价值取向;围绕主题提炼相关文化信息;以目标受众的期待为导向,整合文化信息和话语意图信息,以最大的关联性得到电影的批评和解读。

猜你喜欢
战狼2冷锋战狼
你,山川,我
哈尔滨地区冷锋分析研究
《战狼2》复映
吕建民 《战狼》背后的电影人
《战狼2》全球票房登顶
《战狼2》发布会 主创历数吴京槽点
《战狼2》暑期档上映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5年9月4日—5日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现实版“战狼”吴鑫磊:欧洲GCP 特种部队中国第一人
2016年春节期间罕见降雨过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