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署照壁文化艺术

2021-02-02 22:50陈晓曼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23期
关键词:习俗

陈晓曼

摘 要:在封建时代,照壁是四合院的特有形式,也反映了一种风俗习惯和社会制度,起初是为了屏蔽作用,给人一种神秘、庄重和至高无上的感觉。除此之外,衙署的照壁还有另外的功能,那就是整治吏治、警诫官员。

关键词:照壁;警诫官员;习俗;衙署

目前全国现存古代衙署30余处,比如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衙署有北京故宫、河北保定直隶总督、南阳府衙、霍州署衙、内乡县衙,它们是封建时代从最高权力机关到省市县最基层机关的官署代表。这些建筑群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虽然级别、规模不一,但从建筑布局上看,与《明史》《清会典》所记载“坐北朝南、左文右武、前堂后邸、监狱居南”的规制完全相符,贯穿了我国古代皇权社会的礼制思想和中庸之道。这些建筑的建造严格遵守旧时规制,又结合当地民俗文化、自然环境,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衙署建筑均由多个四合院组成,四合院内建有照壁。照壁是面对大门起屏障作用的墙壁,俗称影壁、照墙,最初出现在官衙、皇宫中,是一种礼制设置,有萧墙、树屏等名。影壁在古代表达的是隐藏之意,是隐蔽的谐音,中国人取名用词讲“曲”,实际上影壁就是起遮挡和屏障的作用,即便从远处看衙门也不会一览无余。《水龙经》中记载直来直去损人丁,照壁的作用是挡住冲煞杀气,在风水学上导气是最重要的,即气不能直对堂屋或侧室,不然不吉利,而破解的办法就是在正厅大门的前面置一面墙。同时为了保持“气流通畅”,封闭这面墙也不行,所以就形成了照壁这种特有的建筑形式。它的产生也反映出古代人祈吉、避邪、求平安的民俗心理。

故宫博物院的九龙壁(图1)建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是照壁中的精品,显示着皇家不可比拟的尊贵地位。九龙壁位于故宫内宁寿宫区皇极门外,是由270块烧制的琉璃塑块拼接而成,九龙壁照壁的正面饰有九条巨龙,每条巨龙都各戏一颗宝珠,背景为云气、山石和海水。九龙壁长29.4米,宽0.45米,高3.5米,整个照壁庄严雄伟,立体感十足。九条龙中间那条叫“正龙”,是用黄色琉璃瓦建造,代表皇帝自己;而它两侧各色不同的龙叫“升龙”和“降龙”,代表着八旗子弟。九龙壁中的这九条龙不论从左数还是从右数,都会发现中间那条黄龙永远是第五条,而九条龙的“九”则是《周易》里的极阳数,代表帝王。因此九和五加在一起,正是九五之尊的象征。

河北保定直隶总督署门前的照壁(图2)为绿色琉璃瓦建造,长20米,宽0.5米,高5米,两端撞头外各为八字短墙,均长3米。照壁的北边中间部分有旭日东升、海水江涯图案,图中有一名怪兽,名字叫饕餮,又称“”,相传这种怪兽贪婪无比,不仅吃掉身边的金银财宝,还想吞掉太阳,如此贪得无厌,最后跌落大海。以此画面警诫为官者切莫贪赃枉法,否则天理难容。①照壁南侧两端各嵌有两块虎头牌,是用以张贴告示之用。此照壁在20世纪50年代修建裕华路时已被拆除,现已不存。

南阳府衙照壁(图3)呈“一”字形,由青灰砖砌成,长25米,宽0.5米,高5米,两端各为八字短墙,均长2.26米。照壁底座为青石须弥座,“南阳府城”砖铭刻在背面的青石上。府衙照壁的画面是根据1934年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拍摄的浙江某地衙门照壁的照片绘制而成,照壁分为两部分:右侧绘制两只蜻蜓、一树缠枝寿桃、三只雄鸡和重叠的鸡冠花,寓意“清廷万寿无疆”“连升三级”“官上加官”;而照壁左边的画面才是照壁的主要内容,起警示作用的是画面中形似麒麟的怪兽“”,以此警诫官员切莫贪赃枉法。

霍州署门前的照壁(图4)为青砖建造,中间雕刻为大理石。长18米,宽0.5米,高5.5米,两端撞头外各为八字短墙,长3.5米。照壁是二龙戏珠影壁,而不是其他衙门的警示壁,这是因为在元代霍州署是作为元王的行宫修建起来的。霍州在古代为军事要隘,境内有全国八大关隘—韩信岭与白璧关,境内驻有军队,元王在霍州住宿,安全上有保障。所以霍州署衙门既是基层政权的施政场所,又是元王出游巡视的临时行宫。

内乡县衙照壁(图5)为青砖浮雕组成的硬山式“一”字形照壁,长13米,宽0.6米,高5.6米。照壁正中绘一动物“”(图6),其外形像麒麟,实则是一种非常贪婪的怪兽,相传它不仅贪婪成性而且力大无比,能够吞吃大量的金银财宝。从画面上看,“”的脚下和四周尽是稀世珍宝,但它仍然不满足,我们看到它四蹄狂放,仰首向上,张着血淋淋的大口,还想吞吃天上的太阳,好一副自不量力、狂贪望日的模样!最后,它吞日无果,瞬间摔到不测深渊,落了个粉身碎骨的悲惨下场。俗语说“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心不足吞太阳”,讲的就是这则神话故事。

“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从古到今,“”的贪婪狂妄和“”的下场就像一面铜镜,昭示着封建官吏时时刻刻保持廉洁清正。许多党政领导在视察内乡县衙时,都会被县衙的建筑和楹联深深地吸引并大加赞赏。李克强同志在视察内乡县衙时,站在照壁前连声称赞说:“照壁,真是封建时代难得的廉政建筑。我看内乡县衙可以作为党员干部廉政教育的好课堂,古为今用,教育世人!”可见照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是何等重要。古往今来,贪为误国殃民之祸根,廉为国家存亡之纲领,照壁虽然是历史遗存,带有封建色彩,但是它作为廉政建筑仍不失其深刻含义,它是一面永远的明镜,向世人昭示着“公生明、廉生威”的廉洁风尚。

内乡县衙院内的县丞衙、主簿衙、三班院内均有一照壁(图7~图9),这三个照壁长均为4.8米,宽0.5米,高3.4米。照壁为青砖浮雕组成的硬山式“一”字形照壁,照壁正中绘有倒挂的蝙蝠和牡丹图案,寓意福到、吉祥之意。

综上所述,照壁是面对大门起屏障作用的墙壁,照壁大小不一、形状不一、结构不一、材质不一、所绘图案不一,但都装饰精美,寓意深刻。照壁分为上、中、下三部分:照壁的上部为墙帽部分;下部为底座;中间部分为照壁的核心,内容各不相同,就像一座座房子雖然风格不同,但都会有地基和屋顶。照壁与大门的关系是互相烘托、互相陪衬。它虽然只是一堵墙壁,但处在四合院入口,让人一眼就能看到它,加上施工精良、设计巧妙,起着画龙点睛、烘云托月的作用。

归纳起来,照壁的种类有琉璃照壁、砖雕照壁、石制照壁、砖瓦结构照壁。照壁材质大多为砖瓦,饰以砖雕、浮雕,也有石制、木质的。而皇家的照壁大多以琉璃覆顶,镶嵌着精美的图案。照壁的式样也各有不同,有八字照壁、一字照壁、撇山照壁、座山照壁等。

照壁最初是一种礼制设置,最早出现在皇宫、官衙内,后来照壁逐步走向民间,寻常百姓家只要有经济能力也可以建造照壁,但还是有贵贱之分。

我国古代的建筑上讲究风水布局,照壁具有遮蔽视线和聚气聚财的作用。衙署照壁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即警示官员、整顿吏治。它的警示作用反映为外形像麒麟的怪兽“”,这个字不常见,就是反犬旁加一个贪心的“”字。

明初天下已定,贪污腐败成风,朱元璋为整顿这一歪风,决定严刑重惩,所以他也是历代皇帝中反腐败力度最大的。他规定:凡是官员贪污银子超过六十两,就要被剥皮装糠挂公堂。①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晚年的朱元璋认识到酷刑重典只是权宜之计,于是下令废除此酷刑,改为县级以上的衙署照壁上都必须绘“”,来警戒为官从政者。自此,各级衙门照壁绘“”成为一种规制,一直沿用至清末。

在封建时代,照壁的出现是社会制度及风俗习惯的体现,在建筑风格上起到整齐美观、隔离屏蔽的作用,同时更显示出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皇权至上的现实。官署照壁绘“”更有整治吏治、警诫官员的作用。

衙署的照壁不仅仅有大门外的照壁,也有反八字墙的照壁,两端八字短墙的空白地方用来张贴官署告示、批词、判语等文告,供百姓阅读抄录。■

猜你喜欢
习俗
觥筹交错:酒觥传入与罚觥习俗
春节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