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著琼花插玉皿

2021-02-03 19:02黄巧梅
青岛画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玉兰花插花玉雕

黄巧梅

花插,即插花的器皿。花插一词虽始于明代,而插花之器皿则渊源已久。东汉时期已经出现“皿花”图像的雏形,在河北东汉源阳侯孙程墓的墓道壁画上,绘有一陶质卷沿盆,内插6枝红花,画面右上方有“戒火”的题字,经陈直先生考证红花為景天。南北朝时期,“皿花”图像逐渐盛行,主要出现在墓室画像砖上,从图像中可知,此时插花的容器主要为净瓶、熏炉等,这与当时佛教文化的发展及宫廷、僧寺中流行以花供佛的做法密切相关。隋唐至五代,插花逐渐从寺庙佛堂走入宫廷坊间,章怀太子李贤墓壁画中即有瓶花图景,唐人罗虬《花九锡》中还讲述了插花、赏花的流程,提及鲜花当用甘泉浸、玉缸贮。宋代文人常以小瓶、小罐蓄水插花置于案头,以为风雅,如陈起《买花》诗云:“市声亦有关情处,买得秋花插小瓶。”百姓亦喜插花,杨万里有《道旁店》诗:“路旁野店两三家……青瓷瓶插紫薇花。”明清时期插花蔚然成风,甚至发展成一门学问,如高濂的《瓶花三说》、张谦德的《瓶花谱》、袁宏道的《瓶史》等都是插花专著,殿堂高庙、文人书斋乃至寝卧之处皆常设花插,材质、造型丰富多样,以供奉四时花卉。

玉花插是以玉雕成的用来插花的容器,同时也是别致而高雅的室内陈设品。目前能见到的玉花插,大多是明清时期的,主要取材于和田白玉、黄玉、青玉等。造型多样,有很多是模仿动植物的形象雕成肖生器皿,以灵芝、松树、玉兰为多见,形神兼备,惟妙惟肖,且一般都具有吉祥的寓意。青岛市博物馆即收藏有形态各异的玉花插,本文精选了其中三件造型逼真的作品,与读者共赏。

明白玉松鹤纹花插

明白玉松鹤纹花插,高13.2厘米,长9厘米,宽4.5厘米。主体造型为一截弯曲的松干,线条简洁流畅,几近天成,内部掏膛精细,器壁厚薄均匀;外部以透雕、浮雕技法,刻成枝干交缠的松树、竹枝及灵芝,松下站立一只仙鹤,回首翘望,此为明代常见的装饰图样,有“松鹤延年,福寿平安”的吉祥寓意。明代的花插结构简练并十分紧凑,主要是在整体或局部的体块上进行镂雕,镂雕部位体积较大,剔除部位较多,所余多呈花枝状,并形成外虚中空、疏枝空寥的造型。此松鹤纹花插造型简练而不失生动,镂刻通透而空灵,风格上追求自然情趣,是明代玉作的精品。

清乾隆青白玉玉兰花插

清乾隆青白玉玉兰花插,高18.2厘米,长9.3厘米,宽4.7厘米。此花插以优质和田玉雕成,取材硕大。主体为一朵初放的玉兰花,花瓣层叠翻卷,富有层次感,并以展开的花口为花插,独出心裁。玉兰花四周雕有五朵大小不一的花蕾,含苞待放,娇艳欲滴。底部玉色青冽,透雕出缠绕的枝蔓为依托的花根,得“俏色”之妙。整体造型栩栩如生,置于案头,雅趣盎然。清代乾隆皇帝尤为喜欢和田玉玉兰花插,曾作《咏和阗玉玉兰花插》一诗云:“咏玉兰人多拟玉,却看琢玉肖花姿。孰真孰假孰宾主,花与玉原两不知。”以此来赞誉玉兰花插构思别致,素朵如脂,惟妙惟肖。

清青玉松树纹花插

清青玉松树纹花插,高13.8厘米,长15厘米,宽9厘米。该花插为俏色玉作品,巧妙地利用玉石的天然色泽纹理,将一块不理想的玉材雕琢为别具自然意趣的松树纹花插。正面上部以青色为主,浮雕松树枝叶,下部巧用黄褐色根料,雕琢出苍劲的松干;背面利用玉材斑驳的颜色变化,施以浮雕技法,刻画出密布的瘿瘤和皴皱的沟槽,形象生动逼真。清代花插结构比较复杂,大都是树桩样式,并常带有树枝和鸟形装饰,细节处雕琢一丝不苟,并追求玉石本身的质感,注重呈现层次感和立体感。如此件花插注重因材施艺,匠心独运,工艺精细,琢磨光润,为典型的清代玉雕佳作。

猜你喜欢
玉兰花插花玉雕
《一带一路》 张嘉伟玉雕作品
浅谈近代玉雕工艺
论玉雕山子工艺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春天到
我爱玉兰花
我爱玉兰花
纸艺插花技术
讽刺插花欣赏
对视玉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