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下的大同古城导向标识系统设计研究

2021-02-03 04:10何瑾闫晓华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景点古城导向

何瑾,闫晓华

(1 山西农业大学 城乡建设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2 山西农业大学 园艺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

景区导向标识系统是伴随城市经济发展兴起的产物,以居民生活便利化和交通出行规范化作为首要目标[1]。作为强化景区性格特征的重要手段,导向标识是推动旅游活动顺利进行、展示景区特色文化的有效媒介。近几年来,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人们开始关注景区的精神文化,对旅游需求的逐步升级使文化旅游成为了一种新型的现代旅游形式。因此,在确保导向信息正确传递出去的前提下,景区导向标识的设计更应该融入当地独特的文化,以满足游客对景区的高需求。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我国景区导向标识研究领域主要问题有:文字不统一、造型单一、地域文化性低等,这些问题阻碍着景区导向标识系统的正常发展[2]。调研可知大同古城修复时间较短,基础设施系统尚未成型,尤其在导向标识系统的规划设计上,诸多方面需要完善。为此,拟通过大同古城导向标识系统的规划设计,在满足行人的使用功能的条件下,结合大同古城的特色文化,提炼出一套完整的、具有文化艺术性的导向标识系统,以期为同类的景区导向标识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1 大同古城的背景分析

作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大同市地处我国华北地区、晋冀蒙3省区交界处,是山西省第二大城市,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是重要的旅游城市。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赋予了这座城市特殊的文化遗存。大同古城历经北魏都城、唐云州城、辽金陪都、明清府城等时期,形成以中间府城与北小城、东小城、南小城共同构成的凤凰单展翅的城市平面形态,城内延续了以十孚街为骨架,三纵三横的主干道的道路系统以及古城传统街巷的棋盘式格局,保持了独特的城市布局。

“飞来凤凰第一城,北魏辽金看大同。”大同地处塞上,地理位置特殊,处于中原农耕文明与草原游牧文明的过渡带上,因此成为多民族、多文化不断碰撞交流、融合发展的舞台,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大同古城作为大同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集合了北魏城池遗存、辽金寺庙、明清建筑等大量各类文化遗存,历史、艺术、文化价值极高,是中华民族团结包容、中华文化兼收并蓄完美体现。

2 大同古城导向标识系统现状分析

2.1 导向标识系统概述

导向标识系统是通过文字、图形、色彩、造型、排版、尺度、材料等为人们提供空间信息的环境公共服务设施[3]。导向标识系统是旅游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景区服务功能、使用功能、教育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的有效媒介。根据标识牌的功能,可以将古城导向标识系统分为定位导向类、解释说明类、服务管理类、景观类4类。优秀的导向标识不仅可以方便人们进行游览行动,了解景区独特的文化魅力,也体现了现代化旅游景区的人性化管理水平,更好地促进景区自身的发展[4]。

2.2 大同古城导向标识系统现状分析

古城导向标识系统作为公共环境标识的一种,它首先要满足基础的功能需求,还要对其进行科学性、系统性、文化性、艺术性的规划设计。通过对古城各个景点、城墙公园以及其他环境的现场考察与调研,总结出大同古城景区现有标识导向系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2.1 系统性、功能性缺失 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大同古城景区发展较慢,目前的古城旅游仍是对各个景点的独立、简单参观。导向标识系统的系统性是指景区内各个资源点之间、资源点与周围环境之间均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5]。大同古城欠缺系统性的深度文化旅游策划,缺少相关基础服务设施,以至于古城内未形成完善的旅游线路。由于景区结构信息的非连续性、功能信息指示的不明晰,游客很容易在古城内参观时迷失方向或找不到目的地。导向标识系统是景区向游客传达景点各类信息的牌子,而大同古城现有的导向标识在功能性、观念的更新等方面仍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每个景点不但都各成一体,在同一景点内的导向系统也设置混乱,缺少层次感。例如新建的华严寺广场没有呈现出华严寺景点的主次关系,引起信息导向的混乱。

2.2.2 文化性、地域性较弱 大同古城现存的文化遗存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是研究北魏文化、辽金文化、明清文化的重要素材。将景区独特的文化元素应用到导向标识设计中,既可以协调现代使用功能,又可以增加导向系统的“灵性”,提升其品质及档次,增强其与众不同的魅力[6]。大同古城华严寺、潘家园、城墙公园等景点的导向标识具有一定的文化性,但是在文化性、地域性的体现方面较弱,如华严寺等部分景点的标识设计略显陈旧,图形、色彩、形式也有待统一提高;潘家园等商业街区的标识牌位置、造型不合理。此外大多数景点以及其周围环境的导向信息语言并没有把握当地的文脉、彰显其特定的文化内涵,使之在发挥引导作用时无法突显大同极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遗产。

2.2.3 识别性、艺术性不强 导向标识系统具有解释、指示、向导和沟通等方面的功能[7]。大同古城街巷保留了独具特色的棋盘式路网格局,由主路、支路、小巷组成的网格系统产生了强烈的序列感和方向感[8]。然而由于保护认识的偏差,为解决交通问题,古城街区的道路格局被破坏。大同古城仍在不断建设修复中,作为临时使用的部分导向类标识、服务类标识,其艺术性单调、缺乏特色,甚至缺乏识别性,如许多导向标识形态、材质使用无序;字体、符号无统一规划。以上内容导致游客不能很好的认知、记忆景区,对古城的印象也大打折扣。作为旅游城市,古城目前基本的道路导向标识系统尚未成型,不同功能区域的标识符号信息不明确。

3 大同古城导向标识系统设计

在大同古城进行实地调研、访谈时发现,许多游客对该景区的导向标识系统并不满意,甚至古城居住人员也会因为长期的修建改造而迷路。虽然部分景点内部的导向标识系统能够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但是与整体景区的旅游资源地位不相符,各个景点间也未形成连续、统一的风格。

根据调研,结合相关理论知识框架,大同古城景区的导向标识系统设计主要以古城整体规划为依据,结合大同古城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要素特点,对导向标识系统进行分类、分区、分级规划设计,提炼出一套完整的、具有文化艺术性的导向标识系统。

3.1 由系统完整与功能完善切入设计

导向标识系统的完整性是指各个资源点之间、资源点与周围环境共同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大同古城导向标识的设计应以整体规划为基础,其布置要与交通流线、景观序列相协调。通过对古城各个文化要素的分类、归纳、分析、组织,将资源点的地理方位、相互距离等浓缩成设计要点,在宏观上形成系统性的旅游线路,从而为指示牌设置的数量、关键节点以及功能类型提供重要依据。

在陌生而复杂的古城环境中,连续性、序列性的导向标识能给人们产生强烈的视觉联系,将古城的各个文化景观有机的串联起来。标识牌代表的点可以串联出大同古城的景观线,多条景观线的联合形成了整个古城的景观面,人们以标识牌这一基点,凭借环境中的导向标识系统,就可以游览大同古城全部的景观。

导向标识系统能否为游人提供清晰完整的信息引导服务是景区导向标识设计成功与否的首要评判依据[9]。在进行导向标识系统设计时,要体现人性化标准,充分考虑行人的各类需求,合理布置定位导向类、解释说明类、服务管理类、景观类4类标识。

大同古城导向标识系统包括3级结构,共9个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大同古城导向标识系统结构Table 1 Guidance sign system structure of Datong ancient city

外部的交通指示牌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外来的游客有序、快速的进入古城景区,给人们留下亲切的初步印象。定位导向类标识主要是帮助游客在古城内快速识别自己位置、目的地以及路径组织的标识,主要位于古城城墙门、华严寺入口以及空间转换点等为寻路策略提供全局信息。在游客的寻路行为结束时,解释说明类标识可以提供已到达目的地的信号,并向游客展示该景点的历史背景、文化性质等内容,主要置于九龙壁、四牌楼、鼓楼等具体建筑附近,具有一定的宣传色彩。服务管理类标识则既能为游客进行吃饭、如厕、购买纪念品等行为指引方向,又能方便古城负责人员对游客的行为、动向进行引导管理,让人们有更舒适的游览体验。此外,古城内的雁塔、角楼等作为景观建筑也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其通过自身的独特性、艺术性引导游客走近进行游览活动,因此在导向标识系统设计时适当增加此类景观标识,既为游人提供导向作用,又可以对景区进行渲染,在视觉上调动起人们的情绪。

3.2 由历史背景与地域文化切入设计

历史文脉的体现和文化特色的反映,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作用[10],导向标识在某种程度就是这些地域文化构成的综合体现,其体现了古城景观环境对地域文化再演绎的过程。古城景区、地域文化与导向标识的联系如图1所示,古城与地域文化之间是互为表里、互相完善的关系,而导向标识已成为大同古城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城景区为导向标识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其地域文化为标识设计提供灵感来源;反之,导向系统成为古城景区形象塑造的一部分,也将大同的地域文化艺术性的传达给游客。

图1 古城景区、地域文化与导向标识的联系Figure 1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ncient city scenic spots,regional culture and navigation

大同文化并不单指某一种特定文化,而是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风格文化的兼容并蓄,其文化重点在北魏辽金,精华在佛教。作为北朝文明的历史佐证,大同古城在北魏时期的很多遗迹已经消失不见,但通过严格考古与文化挖掘可以构建北魏传统文化元素数据库[11]。导向标识设计以数据库中的忍冬符号、莲花符号、飞天符号等佛文化元素为主,选用与魏碑体、新魏体为主要字体,通过细节的设计表现大同古城景观的地方性和时代性,让游人在细微之处感受独特的北魏之风。

大同文化是鲜卑、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复合型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大融合、大团结、大发展的舞台,无论是以祭奠星辰为特点的帝君庙,还是文圣孔子、武圣关羽,还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都在古城内有历史遗迹。因此在设计各个景点的导向标识时,要在统一中寻求变化,结合遗迹的建设时期、风格特色,设计相应风格的导向标识。

例如在华严寺、善化寺等佛寺景点,导向标识牌适宜采用棕色或木色作为基调色;而在清真寺景点的导向标识可以采用绿色作为基调色,并增加阿拉伯文增强其建筑特色;导向标识在博物馆范围以灰色为主,公共绿地及广场则选取蓝色为主色调。通过用导向标识这一现代方式去演绎历史文化元素,完成了古城景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信息链接。

从大同的历史背景、古城形制变化以及历史文化遗存等文脉中提取出的设计元素,在辅助导向标识发挥作用的同时,也使其成为了一件代表大同古城文化的艺术品。通过导向标识在大街小巷中的重复出现,人们在反复记忆中感受到了当地喜闻乐见的各种文化艺术形式,以及更为浓厚的城市文化气氛。

3.3 由信息准确与可持续理念切入设计

景区的导向标识系统要为游人提供清晰、准确的信息,就需要在充分熟悉各个资源点的基础上结合人体工程学,合理搭配文字、图形、色彩、造型、排版、尺度、材料等设计元素,采用线性信息导向的方法,将导向系统分为3个大的信息节点,来形成空间上的连贯性,加强古城内部的序列感和方位感。

为解决古城内部的交通问题,政府沿着古城墙修建了内环路,形成了由十字街、古城内环路以及区外环路组成的“十字双环”主干道路网。因此古城被现有的大西街、大东街、大南街、大北街分为4个区域,第一级的导向系统要通过交通线路图、路径导向,让行人在庞大的系统内找到自己的目标区域。

第二级以古城的华严寺、九龙壁、善化寺、文庙、清真寺等主要节点为地标,形成直观的导向信息界面系统,从而加强各个资源点之间的连接。游人可以借助清晰的景点指引系统迅速熟悉周围环境,轻松获取信息并找到自己的目标路径。

第三级导向系统则是向人们展示古城的文化特色,在旅游景点外来游客较多,着重考虑导向标识的系统化、规范化,以满足文字简洁、内容准确、符号符合国家标准、中英文翻译规范统一等要求,方便游人进行寻路行为;商业区以步行者为主,要考虑安全性、包容性,例如慎重选用玻璃等易碎材质制作标识,并关注一些特定“认知弱势”群体的特殊需求,使消费者在了解商场功能划分的同时,以轻松、愉悦的心情进行购物,而不用花太多心思在路线选择上;以居住为主要功能的地块,由于当地居民较多,导向标识使用率较低,则优先考虑文化性、美观性,对大同典型的魏碑体、忍冬纹、莲花纹等元素进行展示,有助于在细节之处体现古城的民俗风情。

古城正在不断的建设中,因此现有的导向标识系统设计不仅要满足现在的功能需求,更要结合古城未来的整体规划,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考虑后期信息的变化。选用当地的材料、采取面板加框架的标识结构则既坚持了经济性的原则,又可以满足信息频繁更新的要求,也能在无形中让游人感受到大同当地独特的文化特色。

4 结语

随着全域旅游的不断发展,人们已不再是进行简单的游览,而是更加关注景区的人性化服务与地域性文化。因此,一套系统完善、信息准确且具有艺术性的导向标识系统为景区文化氛围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以优质旅游为导向,以魏辽文化旅游为吸引点,设计出最适合大同古城的导向标识系统,让人们在旅游过程中既能拥有切实的安全感与获得感,又能在细微之处见到古城独有的文化气息。

猜你喜欢
景点古城导向
通海古城缀记
“偏向”不是好导向
凝眸古城淮安
基于需求导向的航天青年成长建议与实践
良渚古城
我有两个童年,一个古城一个江边
打卡名校景点——那些必去朝圣的大学景点
犬只导向炮
英格兰十大怪异景点
坚持两个导向 顺势而为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