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联合应用血小板计数和血栓弹力图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1-02-04 06:45赵淑贤陈丽萍米朋玥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1期
关键词:力图计数血小板

程 旭 孟 君 赵淑贤 陈丽萍 米朋玥

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为临床上常见的病情进展迅速、致残率和致死率高的脑血管疾病。ACI的发病机制为血小板的过度活化关系密切,导致脑动脉血管内血栓形成阻塞血管[1],所以详细了解患者发病和病情变化过程中血小板变化的真实情况有助于ACI的早期诊断、病情判断。目前血小板检测是临床用于了解ACI患者凝血功能的重要检查手段[2]。但血小板的计数只能反映某个时刻的血小板数量,并不能反映血小板的各项功能检测,所以不能真实直观、全面动态地反映体内真实的血小板数量和功能情况。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是在体外试验中模拟人体内环境下凝血与纤溶整个过程,能够动态监测凝血全貌[3]。

本研究通过分析我院收治入院的156例ACI患者,探讨TEG和血小板计数的相关性。并评价两种种指标联合检测在预测、诊断和预后判断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检测对象 选择我院2018年10月-2020年4月收治的ACI患者156例设为实验组。ACI诊断符合全国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指定的诊断标准[4]。选择同期来我院健康普查的10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两组之间性别和年龄差异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

1.2仪器与试剂 TEG检测采用美国Haemoscope公司提供的TEG5000型血栓弹力图仪。血小板计数采用Sysmex XN-1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1.3研究方法 两组均采集一管枸橼酸钠抗凝剂血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查。采集一管EDTA-K2抗凝血进行血常规检测。

1.4血栓弹力图 包括:凝血因子激活时间(R)、血块形成速率参数(K)、弹力图最大切角(Angle角/α角)、弹力图最大振幅(MA)、凝血指数(CI)、血块溶解速率(LY30)。

1.5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X)±标准差(SD)的形式表示,血小板计数与TEG参数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方法。两组数据间差异的统计分析使用t检验,当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俩组TEG参数和血小板计数的比较 实验组k和R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MA值、α角、D-二聚体和FI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显著高于对照组,APTT、PT、TT时间和血小板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俩组数据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P<0.05),其他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TEG参数和血小板比较

2.2急性脑梗死患者TEG各参数与血小板计数之间相关性研究 PLT计数与α角、MA值、CI值呈正相关(P<0.05)。

表2 ACI患者血小板计数和TEG各参数的相关系数(r)

3 讨 论

血小板计数多年来一直应用于ACI的辅助诊断、溶栓检测和预后评估。这项指标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并获得临床医生的广泛认可。然而,血小板检测不能反映血小板和凝血级联反应的相互作用,不能真实动态的表现出体内凝血和纤溶的真正过程,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

TEG检测是利用血栓弹性扫描仪描述整个血液凝固的动态过程,从而模拟机体内的凝血全过程,该检测结果受各成分间的相互作用,可清晰展现血小板和凝血系统的相互作用和联系。从而客观反映出纤维蛋白的形成速度,对各种类型的血栓和血小板异常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ACI检测时间短、操作简便、用血量少、能更全面地提供患者凝血紊乱状态的原因。但存在检查费用较高,临床开展时间,临床医师对各项指标与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测的价值方面认可度不够等等方面因素,并不能代替传统的检查方法。

本课题通过联合检测血栓弹力图及血小板计数可明显提高诊断急性脑梗死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血小板计数临床应用于急性脑梗死已经十分成熟,不可能被取缔。血小板计数和TEG参数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临床中可联合应用,从而有效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对疾病的诊断与病情评估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指标。

4 结 论

血小板计数临床应用于急性脑梗死已经十分成熟。TEG是整体评价凝血功能的敏感试验。二者联合检测可灵敏的反应凝血功能的变化,有助于对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病情判断、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

猜你喜欢
力图计数血小板
古人计数
乔·拜登力图在外交政策讲话中向世界表明美国回来了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对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防治效果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古代的计数方法
血栓弹力图在恶性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中的应用进展
时空观指导下的模块整合教学——以《20世纪四五十年代力图称霸的美国》为例
这样“计数”不恼人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总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的相关探讨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预防吉西他滨化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