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酸雌二醇配伍复方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2021-02-04 06:45臧俊杰叶元华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1期
关键词:戊酸清宫雌二醇

臧俊杰 叶元华

1.莱西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妇产科,山东 莱西 266000;2.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产科,山东 青岛 266000

稽留流产作为妇产科常见病,主要是指其胎儿死亡,且长时间滞留在患者子宫腔内,未能够自然排出,成为临床严重的、特殊类型流产。目前临床上关于疾病的发生机制尚无明确定论,经分析发现可能与宫腔结构异常、胚胎着床位置异常等因素存在关联,可直接影响胎儿在母体中的正常生长发育,进而出现停育现象[1]。若未能够尽早发现,并及时选择科学治疗方案,导致胚胎死亡时间不断延长,极易使其与子宫壁紧密相连,直接提升刮宫的困难程度,甚至牵连凝血功能受损,增加子宫穿孔出现的几率,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2-3]。临床既往多选择清宫术进行治疗,但胚胎组织在不断机化期间,容易与宫壁发生粘连,并导致子宫顺应性变化,且宫口过紧,一旦实施清宫术,可引发清宫不完全现象[4]。随后临床发现药物治疗效果更好,可有效弥补上述缺陷,并降低患者的痛苦,通过药物软化宫颈,促进妊娠物尽可能排出,加上子宫收缩度较好,并具备一定轮廓感,为后续清宫的顺利完成提供前提保障,并有效缩短清宫时长,防止严重不良反应产生[5]。但治疗药物种类较为繁多,以复方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较为多见,但有学者认为其效果并不突出,认为在此基础上增加戊酸雌二醇的效果更好,可增强软化程度,并促进妊娠物完全排出,为患者预后提供保障[6]。因此本文展开实验,选择我院2018年4月-2020年2月纳入的106例稽留流产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戊酸雌二醇+复方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运用于稽留流产中的价值,报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4月-2020年2月纳入的106例稽留流产患者,依照随机分层法分成两组各53例。研究组年龄30-40岁,平均年龄(35.16±1.03)岁,妊娠10-16周,平均孕周(13.25±1.14)周,初产妇29例,经产妇24例,孕次1-4次,平均孕次(2.28±0.35)次;对照组年龄30-40岁,平均年龄(35.78±1.11)岁,妊娠8-16周,平均孕周(13.09±1.08)周,初产妇30例,经产妇23例,孕次1-4次,平均孕次(2.45±0.48)次。两组基本资料相比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7]:(1)资料完整;(2)符合疾病诊断标准,并经过B超等检查确诊;(3)患者与家属签订知情书。

剔除标准:(1)具备精神方面疾病或者交流障碍者;(2)存在药物过敏史;(3)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凝血功能障碍、肝肾疾病、慢性感染性疾病或者恶性肿瘤者。

1.2方法 对照组:第一日,选择复方米非司酮(上海新华联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202,25mg),50mg/次,1次/12h*3次,口服。第三日增加米索前列醇(上海新华联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4136,0.2mg),0.6mg/次,1次/d,口服。

研究组:除了对照组治疗之外,选择戊酸雌二醇(Delpharm Lille SAS,国药准字J20171038,1mg),5mg/次,3次/d。

两组各用药三日,并密切关注患者用药后反应,若药物流产不全或者药物流产后孕囊未完全排出者,应尽早选择清宫术,并嘱咐患者清宫后10d回院复查。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流产情况,并记录清宫手术时长、子宫收缩时长、流产时长、流产2h出血量、宫颈扩张率、人工流产综合征、急诊清宫率等,随访中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用药后阴道流血时间,月经来潮情况,对比两组用药结果。

流产情况[8]:用药后,妊娠物完全排出,阴道少量出血,经检查显示宫腔内无残留为完全流产;用药后,妊娠物完全排出,阴道出血量多,经检查显示宫腔内存在异常回声为不完全流产;未得到上述结果为失败。

2 结 果

2.1对比两组流产情况 研究组完全流产率高出对照组,但不完全流产率、失败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流产情况[n(%)]

2.2对比两组排胎情况 研究组清宫手术、子宫收缩、排胎时长均短于对照组,且流产2h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排胎情况

2.3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66%与对照组9.43%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n(%)]

2.4对比两组相关指标的发生率 研究组宫颈扩张率、人工流产综合征、急诊清宫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对比两组相关指标的发生率[n(%)]

2.5两组预后情况的对比 研究组用药后阴道流血时间、月经来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预后情况的对比(d)

3 讨 论

近些年,社会经济快速增长,女性工作与生活压力不断提升,导致我国稽留流产的发生率日渐升高,尤其是妊娠10-14周的单胎孕妇,成为自然流产中最为特殊的类型之一,由于胚胎死亡但未排出体外,从而增加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直接危及生命安全[9-10]。经分析发现,稽留流产的发生机制与染色体异常、环境、母体、感染、内分泌等因素息息相关,因此尽早发现并及时选择科学疗法具有重要意义[11]。

临床针对稽留流产的治疗方案,目前以人工流产术、药物干预后清宫两类为主,通常患者宫腔内胚胎组织死亡时间较长,使其出现不同程度机化,进而与子宫壁紧密相连,难以剥除,因此药物流产后可能出现短时间的阴道出血现象,且宫腔中胚胎组织残存,术后可能增加宫腔粘连、月经不调、子宫内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严重者还可增加继发不孕的发生率,因此治疗期间为了寻找更为彻底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保证胚胎组织完全排出,同时保障患者身心安全[12-13]。既往治疗中以复方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较为常见,前者属于复方制剂,其中包含米非司酮与双炔失碳酯,米非司酮作为抗孕激素受体药物,进入机体后可与绒毛膜内孕酮受体、蜕膜发生结合反应,并抵抗孕酮的生理活性,进而缓解绒毛蜕膜水肿、出血程度,而双炔失碳酯作为避孕药,小剂量使用时能够与孕激素发挥协同功效,而大剂量使用期间具备抗孕激素活性能力,两者制备成复方制剂后,可增强抗孕激素的效果,并促进胎盘绒毛滋养层细胞的死亡;后者则能够收缩子宫平滑肌,并促进宫颈纤维组织软化,并对胶原纤维进行降解,提升子宫自发的收缩频率,促进胚胎组织顺利排出。虽然上述两种药物的联合使用取得过一定的应用价值,但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可能延长排胎时长,增加患者痛苦[14]。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发展,临床发现除此之外,增加戊酸雌二醇的效果更好,能够提升胚胎组织的自然排出率,同时减少出血量,降低对患者的伤害。由此本文展开实验,结果显示:研究组完全流产率高出对照组,但不完全流产率、失败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清宫手术、子宫收缩、流产时长、流产2h出血量、宫颈扩张率、人工流产综合征、急诊清宫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用药后阴道流血时间、月经来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证实研究组效果更显著,能够缩短手术时长与排胎时长,提升完全流产率,防止严重不良反应产生,缩短阴道流血时长,促进月经恢复。其中戊酸雌二醇作为雌激素药物,进入机体后可转变成微粒化的17β雌二醇,与机体自身的天然雌激素较为相似[15]。由于肌瘤流产患者通常伴有低雌激素状态,因此利用戊酸雌二醇来补充外源性雌激素,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抗孕酮作用,增强子宫对缩宫素的敏感性,进一步提升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功能,促进宫颈软化,促进胚胎组织完全排出,同时调节患者子宫内膜雌孕激素的受体水平,促进子宫内膜恢复,有效减少阴道出血时长,保障患者身心安全。因此除了复方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之外,联合戊酸雌二醇治疗的效果更为明显,共同发挥协同作用,防止严重不良反应产生,提升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综上所述,戊酸雌二醇+复方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的效果突出,能够促进稽留流产患者完全流产,减低严重不良反应产生,减少清宫手术的发生率,降低出血量,缩短阴道流血时长,促进月经迅速恢复。

猜你喜欢
戊酸清宫雌二醇
少腹逐瘀颗粒联合雌二醇凝胶促进人工流产术后子宫内膜修复及预防宫腔粘连的效果
清宫大戏《铁旗阵》改编考述
柴胡桂枝汤联合戊酸雌二醇片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清宫饽饽桌
清宫月令承应戏改编略论
微雌二醇人工抗原合成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清宫端午仪典戏略论
丙戊酸镁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18~F-雌二醇的质量控制研究
基础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