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静脉置管术在危重新生儿中的应用

2021-02-04 06:45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1期
关键词:管组管术置管

彭 华

广西崇左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广西 崇左 532200

前言:危重新生儿多见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及极低出生体重儿。据临床相关研究资料指出,危重新生儿具有外周血管纤细、穿刺或留针困难等特点,为了避免在反复穿刺的过程中加重患儿痛苦,阻碍低血压、低体温、外周血管收缩等不良反应的发生,需要及时为患儿建立静脉通路[1-2]。基于此,本研究选择了崇左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20例危重新生儿,经分组探讨和比较,旨在分析脐静脉置管术在危重新生儿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崇左市人民医院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危重新生儿中择取120例参与课题研究。随机将120例患儿分成两组:置管组60例患儿中,男32例,女28例,胎龄介于27~37周,平均胎龄(30.28±4.37)周,体质量介于728~1592 g,平均体质量(1109.52±50.67)g;对照组60例患儿中,男35例,女25例,胎龄介于28~37周,平均胎龄(30.31±4.42)周,体质量介于733~1604 g,平均体质量(1019.84±50.48)g。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相关资料,差异无明显意义,P>0.05。

1.2方法 静脉置管期间,置管组患儿实施脐静脉置管术;对照组患儿实施外周静脉置管术[3-4]。

1.2.1脐静脉置管术 置管前,责任护士应将患儿调整为仰卧位,妥善约束并固定患儿四肢。利用10 mL的注射器抽取适量氯化钠注射液(浓度为0.9%),并冲洗脐静脉导管和三通装置。在患儿的脐带根部绑扎棉绳,剪断过长脐带,仅保留1~1.5 cm的脐带残端。充分暴露患儿的脐静脉,对脐部及周围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导管插入时,应保持导管与患儿腹内静脉平行。导管插入深度为1.5×BW+5.6cm+脐残端长度。将导管插至预定深度后,借助注射器轻轻回抽,待有血液流出后立即停止插入。在置管处覆盖无菌纱布,并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通知影像科行腹部X片检查,确定导管位置,并使用脐带棉线扎紧患儿的脐带根部。置管时间在2周左右,在拔管时行导管尖端培养。如在置管期间发现出血、心律失常、空气栓塞、呼吸或心搏骤停等异常,应及时予以处理。

1.2.2外周静脉置管术 由责任护士按照常规置管操作流程进行。置管时,应选择0.7 mm×19 mm的留置针。穿刺过程中,如出现堵管、肿胀、穿刺点红肿等异常情况,责任护士应及时拔管,以免发生感染等不良事件。外周静脉置管的留置时间应控制在3 d以上,拔管后,责任护士应立即采取其他静脉置管方法。

1.3观察指标 静脉输液期间,密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的置管时间及体质量增加情况。此外,医护人员还应统计两组患儿的并发症例数。

2 结 果

2.1置管情况 置管组患儿的置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t=34.572,P<0.05;置管组患儿的体质量增加状况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t=14.353,P<0.05。详情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儿的置管情况

2.2并发症例数 置管期间,对照组出现了2例导管堵塞,2例液体外渗,1例导管滑出,1例疑似感染,1例手臂肿胀,1例穿刺点渗血,1例静脉炎,1例导管断裂,总发生率为16.67%;置管组出现了1例导管堵塞,1例液体外渗,总发生率为3.33%。置管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X2=5.925,P<0.05。

3 讨 论

刘澄之、周雄英等学者[5]认为,脐静脉置管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能够降低静脉输液的困难度,防止静脉营养液及高渗液体的外漏,从而为危重新生儿的顺利诊疗提供可靠保障。在本组课题中,置管组患儿的置管时间、体质量增加状况、并发症发生率等相关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由此说明,脐静脉置管术在危重新生儿静脉置管中的应用具有确切价值。综上所述,在危重新生儿静脉置管过程中选择脐静脉置管术,能够显著缩短患儿的静脉输液时间,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值得持续研究及应用。

猜你喜欢
管组管术置管
一种改良盲肠结扎穿刺致大鼠脓毒症模型的方法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异位及术后门静脉积气发生情况分析
沸腾炉蒸发管组爆管原因分析及措施
置管方式及时间对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后患儿尿路感染的影响
不同时段颈内深静脉置管术对妇科手术患者的影响
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基于全麻下不同径路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效果研究
积极有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腹膜透析置管术中行腹壁固定与非固定两种方式的效果差异分析
B超引导定位法和体表定位法在肿瘤患者股静脉置管中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