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结合良肢体位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及生活的影响

2021-02-04 06:46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1期
关键词:患侧痉挛偏瘫

尚 静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陕西 榆林 719000

脑卒中是指脑血管疾病诱发脑内动脉出现狭窄等情况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偏瘫是该疾病患者比较常见的临床症状,对患者日常生活以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1]。在对该疾病患者展开治疗的过程中主要以药物治疗以及康复训练为主,但由于该疾病具有一定复杂性,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2]。因而本次以90位该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康复训练结合良肢体位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及生活的影响,相关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中共选择90位脑卒中后偏瘫患者,2019年11月是开始时间,2020年7月是截止时间。使用Excel表格将其信息统计后分组,其中单数的为观察组(45位),双数的为对照组(45位)。(1)观察组中男方有24位,女方有21位;男方与女方的年龄为58-84岁,平均在(71.00±6.50)岁;(2)对照组中男方有23位,女方有22位;男方与女性的年龄为59-84岁,平均在(71.50±6.25)岁,两组临床资料参数均保持了同质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对患者进行定期翻身以及被动肢体运动。观察组:实施康复训练结合良肢体位。(1)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偏瘫恢复阶段制定相应的训练内容;针对软瘫期患者主要以防止关节挛缩以及防止并发症发生为主要目的,训练过程中包括床上翻身、呼吸训练、关节被动活动训练、肌力训练、坐位以及平衡性训练、站立训练;针对痉挛期的患者,主要以改善痉挛模式为主,训练内容包括抗痉挛体位摆放、躯干肌牵伸、立位平衡、语言训练以及吞咽训练;针对恢复期的患者,主要以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为主要目的,训练内容包括步行训练、上下楼梯训练、穿衣、进食以及如厕训练、四肢协调训练等;在对患者展开训练的过程中,每天训练1次,每次训练时间1小时左右,每周训练5-6天,训练强度主要以患者是否出现疲劳感为主;对患者展开语言功能锻炼,主要指导患者进行舌尖锻炼,伸舌之后向两侧口角移动,每次5分钟,每天6次;对患者展开抑制下肢痉挛模式的训练,指导患者取仰卧位,患侧下肢生长,足背屈以及外翻,指导患者做伸曲膝的动作,屈膝以及伸膝位需要进行被动踝背屈训练。(2)良肢体位:①仰卧位:需要使患者头部枕靠在垫枕上,稍微屈曲,防止过伸以及过屈的情况出现,并且面部朝向患侧;患者患侧肩胛下面需要放置一个枕垫,使肩胛骨向上抬;患者的手指需要分开伸张,肩膀向前伸,并且肘关节也要伸张;患者膝关节需要轻度屈曲,踝关节90度左右背曲,足尖向上。②患侧卧位:患者头部保持舒适的位置即可,稍微屈曲,在后背放置一个枕头,患侧、肩部前伸,肘关节伸展,下肢患侧置于身后,踝关节保持90度背曲;③轮椅坐位:躯干呈伸展的状态,伸展上肢,前臂旋前,膝关节呈现90°;④床上坐位:髋关节屈曲90°,上肢平放,双膝屈曲大概60°左右,背屈踝关节,60分钟后更换体位。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生活能力与运动能力,分别采用Barthel评分与FMA评分比较。其中Barthel评分包括饮食和穿衣能力等项目,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日常的生活能力越好;FMA评分包括反射、协同运动以及肩肘腕手指分离等项目,总分100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运动功能越好[3]。

1.4统计学方法 将患者信息输入Excel表格后进行分组。分组数据输入SPSS22.0统计学软件,Barthel评分与FMA评分以t分析,α=0.05为分界值,低于分界值有意义。

2 结 果

2.1Barthel、FMA评分 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未保持同质性,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见表格1。

表1 治疗后两组Barthel、FMA评分比较分)

3 讨 论

康复训练是促进或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主要措施,且规范的康复训练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病灶附近神经细胞突出形成,进一步加快周围胶质细胞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从而进行一步促进病灶修复,并使未受损的神经细胞代偿以及重组,建立新的且有效的神经通路[4]。其次,康复训练可以使患者有效参与到肢体运动以及日常活动中,进一步加强患者肢体肌肉以及关节的活动力度,有效改善患者肌力,并促进相关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在对患者展开治疗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肌肉痉挛等并发症,影响恢复效果。而康复训练包括床上翻身、呼吸训练、关节被动活动训练、肌力训练、坐位以及平衡性训练、站立训练等,可有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护理,从而更好地促进患者康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此外,在对该疾病患者展开康复训练的过程中主要分为痉挛期以及恢复期,其中痉挛期主要对患者展开躯干肌牵伸、立位平衡等,恢复期主要展开步行训练等,有效促进患者康复。良肢体位,能够通过对患者身体功能展开康复运动,进一步刺激患侧组织,以及血液循环[5]。通过良肢体位,能够使患者患侧周围没有受伤的组织通过训练的方式建立新的网络神经,从而更好地防止并发症发生,有效促进患者康复。良肢体位主要是通过仰卧位、患侧卧位、轮椅坐位和床上坐位等方式展开,从而更好地降低对患者患肢的影响。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两组患者中观察组患者的运动能力与生活能力和对照组比较明显更高,充分证实对该疾病患者实施康复训练结合良肢体位有显著效果。

综上所述,对该疾病患者实施康复训练结合良肢体位能够充分影响其运动以及生活,更好地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能力,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患侧痉挛偏瘫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更 正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乳腺癌术后患者患侧上肢置入PICC导管的临床应用及观察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