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患者临床诊断中血常规检验具备的作用

2021-02-04 06:46任翠景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1期
关键词:缺铁性血常规贫血

任翠景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中医医院检验科,山东 济南 250200

贫血属于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为患者血液循环中的红细胞数降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由于贫血的病情复杂,最初无特异性特征,因此容易被患者忽视,没有及时诊断及治疗,患者机体长期处于贫血状态容易导致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受到损害,使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及肾衰竭等表现,患者会感到极大痛苦,同时贫血中一般为缺铁性贫血及巨幼贫血等,对于两种贫血的治疗方法有所差异,因此,需要对于贫血状况进行尽早诊断,为患者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使患者的病情尽快康复,伴随着医疗水平不断发展,血常规在临床贫血诊断中应用广泛,具有检查费用低、操作方便等优点,受到患者及医务人员的认可,同时能够使疾病检出率提高,临床应用价值明显,因此,本次对于贫血患者应用血常规检验作用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入院时间为2018.2-2019.7的贫血患者,例数:60例,其中缺铁性贫血、巨幼贫患者分别30例,并选取同时间段体检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别:①缺铁性贫血组(缺铁性贫血患者)、②巨幼贫组(巨幼贫患者),③健康组(健康人群)。缺铁性贫血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均值域56.48±2.52岁,巨幼贫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均值域56.42±2.58岁;健康组:男:10例,女:20例,年龄均值域56.347±2.65岁;对于组员的常规资料实现分析统计,对比后结果显示差异性较弱,因此,统计学分析后P>0.05,两小组可以进行比对,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对比情况合理。

1.2方法 对于患者的基础信息进行收集,同时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2毫升,并放在,抗凝管中进行标记,使血液标本混合抗凝剂,避免凝固,同时需要及时送检,利用全自动血细胞检测仪器及配套试剂进行检测,检测过程遵循说明书,并对患者的血液指标进行记录。

1.3观察指标 本次观察判定指标:血常规指标(RBC、RDW、MCV、RBC/MCV、MCH、Hb)。

2 结 果

血常规数据详情巨幼贫组RBC、RDW、MCV、RBC/MCV、MCH、Hb各项指标与健康组、缺铁性贫血组进行对照,可以看出显著数据差异(P<0.05),健康组、缺铁性贫血组血常规指标差异性较强(P<0.05),见表1。

表1 三组血常规数据详情

*与巨幼贫组比较,P<0.05,&与缺铁性贫血组比较,P<0.05

3 讨 论

缺铁性贫血、巨幼贫在临床中相对常见,巨幼贫一般为患者机体中维生素B12及叶酸含量较少,而缺铁性贫血是患者合成铁元素降低,长时间患者机体处于缺血状态会对Hb的合成产生影响[1-2]。导致患者机体小细胞低色素贫血。近几年,临床对于贫血的诊断及治疗更加重视,但针对贫血类型的不同治疗方法也存在差异,因此,为了提升治疗效果,需要对患者的贫血类型进行确定,一般利用基因检验的方式进行检测,但由于仪器设备相对昂贵,基层医院中不推荐使用。贫血患者实施血常规检验诊断效果明显,能够收集患者的血液标本并利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患者的血常规指标进行观察,随后评估病情,操作相对简单,能够降低检验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3]。在对于患者的贫血指标进行检查过程中,存在较大差异。但血常规对于不同类型贫血患者的检出率较高,同时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敏感度。与缺铁性贫血中存在铁元素不稳定的情况,导致血细胞的缺铁程度存在改变,对机体的红细胞充盈情况产生影响,同时容易导致机体发生变化,患者血液中的红细胞不够均匀,由于巨幼贫患者中Hb量较少,因此,存在铁代谢差异,实施血常规检验能够发现健康者与贫血患者指标存在差异,因此表示,血常规在贫血患者中的检验重要性,能够实现疾病分型,可以作为临床贫血的诊断方法。

本文研究显示,巨幼贫组血常规指标与健康组、缺铁性贫血组比较,比对差异性较强(P<0.05),健康组、缺铁性贫血组血常规指标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

综述,贫血患者应用血常规检测的诊断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缺铁性血常规贫血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蹲久了站起来眼前发黑就是贫血?
血常规解读
中医怎么防治贫血
春困需防贫血因
综合护理在小儿缺铁性贫血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人不能“只靠吃米活着”——没有精神就是“贫血”
严鲁萍教授治疗老年缺铁性贫血的经验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
新生仔猪缺铁性贫血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