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规范化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

2021-02-04 06:45黑晓霞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1期
关键词:早产孕妇胰岛素

黑晓霞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大连医院,辽宁 沈阳 116600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孕妇怀孕前无明显血糖代谢异常,在怀孕后通过孕检发现血糖升高,是孕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产妇妊娠结局的改变,对母婴危害严重,因此一旦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一定要尽早治疗[1]。本研究以我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92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妊娠期糖尿病规范化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选取92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均分为常规组46例、规范组46例。常规组年龄区间23-37岁,均龄(28.5±3.2)岁,孕周33-39周,平均(37.5±1.1)周,初产妇28例,经产妇18例;规范组年龄区间24-36岁,均龄(28.3±3.0)岁,孕周34-38周,平均(37.3±1.0)周,初产妇30例,经产妇16例。以统计学软件对比分析两组上述资料,得出P>0.05,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可比。

1.2方法 常规组采取常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常规治疗、饮食干预等。规范组采取规范化治疗,具体如下

1.2.1饮食干预 视患者病情实际及血糖水平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满足母婴营养需求的同时,计算孕妇每日所需总热量,合理控制热量、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的摄入,补充适量叶酸及维生素,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遵循少吃多餐的原则。

1.2.2运动指导 指导孕妇每天保持适宜的运动量,每天运动不得少于1次,时间选择以餐后为宜,每次运动半小时,如步行、慢跑等,强度在孕妇适宜的范围内,若患者有先兆流产迹象或合并有其他并发症,则禁止运动[2]。

1.2.3药物治疗 若孕妇经饮食干预及运动达2周仍无法控制血糖,必须给予药物治疗进行干预,视患者血糖值注射适量的胰岛素,分别于三餐前进行皮下注射,初期从小剂量开始,根据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调整用药量,确保其血糖得到有效控制。

1.2.4孕期监测 孕期对孕妇血糖水平、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眼底情况进行严密监测,根据监测情况对胰岛素注射剂量进行及时调整,达到控制其血糖的目的。此外,定期行超声检查,以了解胎儿发育及羊水量等情况,排除畸胎,加强胎心监护。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后早产、剖宫产、妊高症、羊水过多、产后感染等不良情况的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24.0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分别以t、X2检验组间差异,P﹤0.05表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经治疗后,常规组早产、剖宫产、妊高症、羊水过多、产后感染等不良情况发生率均高于规范组,组间数据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

对比两组治疗后的妊娠结局[n(%)]

3 讨 论

妊娠期糖尿病主要发生在妊娠中晚期,由于妊娠晚期孕妇生理激素水平相对较高,出现胰岛素抵抗,分解降糖作用发生下降,孕妇胰岛素功能未能相应提高,造成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引起血糖升高而发生妊娠期糖尿病。临床表现为三多:即多食多饮多尿,部分患者早期无症状。可引起孕期感染、流产或早产,严重者还会出现酮症酸中毒,可导致早产、难产、胎儿生长发育受限、巨大儿等不良结局,严重威胁母婴生命健康及安全[3]。因此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有助于改变孕妇妊娠结局,减少不良情况的发生。规范化治疗通过饮食干预、运动指导、药物治疗、孕期监测等干预措施,对孕妇血糖进行有效控制,其中饮食干预及运动治疗有助于孕妇脂肪加速分解,降低胰岛素抵抗,但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由于患者为孕妇,必须保证胎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因此不可过于严格控制孕妇的饮食,以防出现饥饿性酮症。孕期监测包括对孕妇进行血压、水肿、尿蛋白、血糖、胎儿发育情况、胎盘功能、胎儿成熟度等方面的监测并予以对症治疗,有助于改善妊娠结局,保障母婴健康,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综上,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规范组采取规范化治疗,该组早产、剖宫产、妊高症、羊水过多、产后感染等不良情况得到有效控制,发生率明显低于采取常规护理的常规组,具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早产孕妇胰岛素
想要早产丰产 果树应该这么管
胎儿免疫反应可能是导致早产的原因之一
我有一个“孕妇”爸爸
孕妇睡觉会压到孩子吗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早产“黄宝宝”的家庭看护
孕妇接种疫苗要慎重
早产宝宝的奶粉喂养,不是件小事
产前检查“高危”孕妇别忽视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