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与病房护理相衔接的护理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2021-02-04 06:45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1期
关键词:病死率病房颅脑

陈 甜

湖州师范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前言:重型颅脑外伤为急诊外科突发病症,病情进展迅速,病症全身多发,致死率约为40%。重型颅脑外伤并发症种类繁杂,护理难以实施,威胁性较高。早期护理可高度影响预后。常规护理对其干预效果不足,故而完善护理模式、促进良性转归势在必行。手术室、病房衔接护理为新式护理,可优化救治效果,促进预后[1]。本文从2020年1月~2020年7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中选取85例重症患者,因接诊时间不同而采取不同护理,观察后期样本应用手术室、病房衔接护理后的临床效果,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85例2020年1月~2020年7月就诊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以入院顺序为依据分组,B组42例,性别:男/女=23/19,平均年龄(42.3±3.2)岁;BMI(21.6±1.6);GCS(5.5±2.2);损伤类型:脑挫裂伤15例,脑干损伤7例,颅骨骨折13例,颅内血肿7例。A组43例,性别:男/女=25/18,平均年龄(42.4±3.3)岁;BMI(21.4±1.7);GCS(5.4±2.6);损伤类型:脑挫裂伤16例,脑干损伤8例,颅骨骨折14例,颅内血肿5例。两组有可比性(P>0.05)。已获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重型颅脑损伤确诊;(2)年龄20~75岁;(3)家属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精神病史;(2)手术禁忌;(3)合并其他重症。

1.2方法 B组常规护理。A组手术室、病房衔接护理,方法为:(1)成立衔接护理组,分析护理衔接影响因素,针对性完善,选派外科责任护理前往急诊科接受专业培训,促进科室衔接,实施责任制护理。(2)患者入院后高效施救,衔接护理组负责全周期护理,完成病房、家属沟通。(3)无缝衔接病房,开设转运通道,在条件允许下实施床旁影像学检查。减少科室转诊,多方协调护理。

1.3观察指标 观察院前急救反应情况,急诊救治时间,统计救治结果等预后情况、转运意外。自制调查表,统计患者评价。评价分为优、良、中、差,优良率=(优+良)÷本组例数×100.00%。

2 结 果

2.1护理质量 A组急救反应更加迅速,救治耗时较短,治愈率较高,病死率较低,转运意外较少,各项有可比性(P<0.05)。详情如表1。

表1 护理质量

2.2患者评价 患者评价比较,A组优良率较高,组间有可比性(<0.05)。详情如表2。

表2 患者评价[%(n)]

3 讨 论

在医学理论完善的影响之下,创伤救治临床效果显著改善,重型创伤的存活率提高,创伤致死率、致残率相应降低,预后得到优化。重型颅脑损伤具有“危、急、重”特点,要求护理衔接流畅科学,实施一体化救护。较之常规护理,此种护理重视信息交互,将各环节救治活动整合提升监护效果,体现专业支持,促进救治连续性与实效性[2]。

本次研究中,A组(衔接护理组)急救反应迅速,有效开展了救治活动,从急救过程到救治结果皆优于B组(常规护理组),降低了病死率,促进救治结果优化,减少转运意外,各项差异显著(P<0.05)。构建体系化护理组,细化岗位职责,加强日常演练,提升协作能力,可促进科室护理的良好衔接。促进急诊科护理和专科护理的高效配合,有效衔接,使派车接诊至急诊施救耗时缩短,争取更多救治时间,优化救治结果,提高救治效率。

综上,在重型颅脑损伤护理中应用手术室、病房衔接模式开展护理工作,可缩短院前反应时间、促进迅速急救,提升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减少转运意外,优化患者评价,临床护理效果良好,应用价值明显。

猜你喜欢
病死率病房颅脑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更正
整建制接管改造COVID-19重症监护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呼吸科医生应当为降低人口全因病死率做出更大的贡献
老年髋部骨折病死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