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伴发慢性胃炎的效果分析

2021-02-04 06:47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1期
关键词:医治消化性病患

李 岩

瓦房店六二六中医医院有限公司,辽宁 大连 116300

消化性溃疡伴发慢性胃炎疾病在临床上的症状有胃痛、胃胀等,不仅对病患的生活造成影响,如果没有得到有效地治疗,还会加重病患的病情,逐渐变成胃癌等严重疾病[1]。消化性溃疡伴发慢性胃炎一般是由于病患的饮食不规律、工作压力大等因素造成,目前,在临床上主要采取药物医治的方法[2]。本文选择部分我们医院的病患进行研究,实施奥美拉唑药物进行治疗,研究其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对我们医院2018年2月—2020年7月期间进行治疗的214例患上了消化性溃疡伴发慢性胃炎的病患进行研究,分为研究A组(110例)与研究B组(104例)。研究A组包括男性病患(61例)和女性病患(49例),在21-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57±1.36)岁,患病时间在0.3-8年,平均患病时间为(4.19±0.16)年。研究B组包括男性病患(59例)和女性病患(45例),在22-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09±5.27)岁,患病时间在0.4-9年,平均患病时间为(4.18±0.28)年。两组病患的其他一般性资料的差异比较在统计学范围内无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研究A组与研究B组的病患在进入我们医院之后都实施全面检查,并且进行常规药物医治。三餐后口服一片阿莫西林药物,每次服用剂量为1g。接着口服剂量为0.5g的克拉霉素,每次服用一片。

研究A组在常规药物的基础之上,每天早晚各口服一次剂量为20mg的雷贝拉唑药物,服用6周。研究B组在常规药物的基础之上,每日早晚餐后口服一片剂量为20mg的奥美拉唑药物,服用6周。

两组病患在服药期间禁用其他影响实验研究的药物,并且规律作息、饮食,忌烟酒、辛辣食物、咖啡等。

1.3观察指标 对比治疗效果、症状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

(1)效果比较:①当病患在临床上的症状都消失,并且胃镜结果显示病患的溃疡消失,则为治愈;②当病患在临床上的症状基本消失,并且胃镜结果显示病患的溃疡面愈合程度在75%以上,则为显效;③当病患在临床上的症状有出现消失的情况,并且胃镜结果显示病患的溃疡面约愈合程度在50%-75%的范围内,则为有效;④当病患在临床上的症状无明显变化,胃镜经过显示其溃疡面愈合程度在50%以下,则为无效。

(2)症状评分:无症状则为0分,症状比较轻则为3分,症状比较明显则为6分,症状比较严重则为9分。

2 结 果

2.1对比两组病患医治后的有效率,如下表1所示。

表1 两组病患的医治效果对比[n(%)]

从上表可以得出,研究A组的总有效率是99.09%,研究B组的总有效率是81.73%,研究A组的总有效率更高,P<0.05。

2.2对比两组病患医治前后的症状评分,如下表2所示。

表2 两组病患的症状评分变化对比

从上表可以得出,研究A组与研究B组在治疗前的症状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不同的药物医治后,研究A组的症状评分明显比研究B组的低,P<0.05。

2.3对比两组病患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如下表3所示。

表3 两组病患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从上表可以得出,研究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3.63%,研究B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2.83%,经过2检验,两组病患的数据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奥美拉唑药物具有弱碱性和脂溶性,能够对病患的胃酸起到抑制作用。有研究证明,奥美拉唑药物进入人体后,通过作用于胃黏膜而对病患的小管、胞浆内管等组织的活性进行抑制,从而降低病患胃酸的分泌[3]。与此同时,人体内的胃酸PH值增大,病患的溃疡面被侵袭的程度降低,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病患的病情[4]。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研究A组的总有效率是99.09%,研究B组的总有效率是81.73%,研究A组的总有效率更高,P<0.05。研究A组与研究B组在治疗前的症状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不同的药物医治后,研究A组的症状评分明显比研究B组的低,P<0.05。研究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3.63%,研究B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2.83%,经过2检验,两组病患的数据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奥美拉唑能够对患上了消化性溃疡伴发慢性胃炎的病患起到一定的医治与病情改善的作用,但是雷贝拉唑药物的效果更佳,值得被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医治消化性病患
中医治疫的历史拾遗和治疗新冠肺炎的理论思考
中医治癣,疗效更显
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辨证施治
高血压脑出血CT 影像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
你了解消化性溃疡吗?
分析严重创伤患者并发精神障碍的心理疏导及护理体会
中医治疱疹性咽峡炎
制度变迁与明代官员病患叙事的演变
针灸治疗消化性溃疡59例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矮小症防治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