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防治

2021-02-05 09:30刘美霞
畜禽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排泄物规模化粪便

刘美霞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草原工作站,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0 引言

规模化畜牧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禽畜粪便及污染物。若粪便的处理优化不系统,不仅会加重水体的污染,造成水体富养化的情况;还会诱发空气、土壤的污染现象,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因此,为了控制规模化畜牧养殖技术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工作人员需结合内蒙古地区的土壤、降水等情况,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支持下促进畜牧养殖产业的发展。

1 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情况

内蒙古畜牧养殖主要以奶牛、山羊、牦牛、肉鸡、蛋鸡、生猪等为主,目前畜牧养殖业已趋于标准化发展,并且养殖技术相对较为完善,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规模化畜牧养殖也对当地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大气、水体、土壤污染等,具体如下。

1.1 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的主要诱发原因是养殖过程中动物会产出大量的排泄物及毛发。一旦这些物质超过大气颗粒浓度指标时,不仅会导致养殖场空气中弥漫恶臭气体,还会诱发大气污染现象。另外,动物排泄物中有大量的氯气、甲烷、CO2、VOCS等气体,此类物质浓度过高时会激发温室效应。统计显示,在肉牛、肉羊养殖场内,由动物产出的CO2气体排量超过71.5亿t,特别是夏季温度较高,会加剧温室效应现象。因此,工作人员需根据不同的动物养殖方式,设定标准化管理模式,科学处理动物排泄物,减小养殖对大气的污染影响[1]。

1.2 水体污染

1.3 土壤污染

动物排泄物(尿液、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可将这些有机物配比成肥料,从而提高土壤的肥力指标。但是,若粪便排放量过大或配比不科学时,可能会造成土壤中某类元素超标,影响种植产业的经济效益。另外,若粪便处理不规范,还可能会导致水土流失、土壤硬化的现象,不仅会降低当地土壤的质量,还会导致土壤内含有大量微生物,进而诱发各类污染现象。

2 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破坏的防治策略

2.1 重视环保意识的渗透及推广

当地政府应向养殖场工作者宣讲符合内蒙古地区环保的生态规划思路,通过提高养殖工作者的重视程度,了解畜牧养殖过程中会出现的污染物种类,进而提高规模化畜牧养殖技术的规范性。首先,宣传人员应向养殖工作者说明环保养殖的必要性及重要性,组织相关学者、专家普及标准养殖的方式,特别是需要阐述相关法律法规内容,提高养殖者的法律意识。在此过程中,宣传人员可利用“互联网+”的推广思路进行宣传,即结合线下宣传教育,在线上平台(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推送关联性的法律政策,以视频的形式进行推广,让养殖者在动态化的感受、体验中掌握专业的养殖技能[2]。其次,工作人员还需积极调整畜牧业的生态结构,打造以肉牛、肉羊为主体,同时优化羊毛、奶业的产出的生产模式。通过完善各部门的基础生产力,引入智能化的管理模式,提高养殖基地的技术标准。例如可打造特色养殖品牌,借助线上自媒体平台展示出“一体化”的养殖、给料、废弃物处理方式,有利于降低传统生产过程中的生态污染。最后,当地政府还应全面监督各养殖场的养殖、生产情况,总结现阶段养殖问题,并要求工作人员及时处理各类不规范操作,控制不规范养殖对环境的危害。

2.2 完善养殖技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养殖工作者需了解当前先进的养殖管理技术,及时引入先进的机械设备,以便科学、全面地处理环境污染的负面影响。首先,应避免采用直接掩埋、覆盖的方式处理动物排泄物,应结合当地农业、畜牧业的生态情况设立相应的处理标准,有利于提高本产业的经济效益。例如排泄物装置选择过程中,应选择污染较小的机械装置,同时深入探讨排泄物处理方法、免疫学理论及防疫方式,制定规模化防疫措施,降低养殖不合理的发生概率。其次,工作人员应重视养殖场地的选择,具体结合畜牧养殖的法律规定制定选址方案。选址过程中应重点远离村落、城市、集市等场所,并要求专业指导人员帮助选址,让整体养殖工作趋于标准化发展。最后,在病死动物及动物排泄物处理过程中,应制定详细的处理标准,积极处理养殖场内的细菌、致病菌及病原体,从而抑制细菌滋生及传播,减少饲养不规范而导致的环境问题[3]。其中,应重点围绕以下方面进行无害化处理。

1)统一回收:对动物排泄物进行干燥处理,控制排泄物中的含水量,再将此类物质进行统一处理优化。

2)便捷处理:可将养殖场内的动物粪便应用到农产品给肥过程当中,其原因是农作物生存、生长需要大量的有机肥料及复合肥料,而动物粪便中含有一定浓度的尿素、含铵化合物、P、K物质。对粪便进行初步处理后,可将其使用于农作物的种植中。此外,还可将部分肥料应用至当地的燃料供应过程,其原因是粪便中的甲烷是一种物理性质较好的燃料,可在有机物堆积、发酵分解的过程中将粪便作为燃料的主要能源。同时,该方式也可降低粪便中的致病因子、病原体的含量。

3)重视污染物的运输管理:粪便运输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需采用科学的方式运输污染物,及时处理粪便中的有害物质及带病死禽,避免污染物处理不规范而造成的交叉感染现象。同时,若养殖基地内出现传染病情况时,养殖工作者需要做好防疫工作,通过注射疫苗、隔离处理等方式,控制病原体的传播,这对于维护生态的稳定性是有利的。

通过上述方式改革养殖技术,同时树立生态环保意识,了解各类污染物对当地环境的危害,采用必要的防疫处理方式隔离流行病对养殖产业的危害,从而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同时,当地政府还应及时普及各类养殖样式及标准化的养殖系统,分析现阶段畜牧养殖的问题所在,利用必要的教育形式宣传科学养殖措施,进而提高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

3 结语

工作人员需了解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的负面影响及危害,采用必要的处理方式解决气体、土壤、水体方面的污染,构建和谐、生态、绿色的畜牧养殖产业模式。另外,当地政府还应设立可持续化的管理、发展渠道。通过不断完善标准化畜牧养殖技术,解决当地环境方面的问题。

猜你喜欢
排泄物规模化粪便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咽拭子与粪便排毒规律及临床表现
A new pet obsession of Silkie chicken
亚洲象浮膜性肠炎排泄物的病理学诊断
规模化育肥羊场免疫程序的探讨
规模化猪场暴发PED后的快速稳定策略
隧道LED照明规模化应用研究
丹麦惊现700年前的厕所
牛排泄物制能源电池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