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制作

2021-02-07 02:49张映勤
延河 2021年12期
关键词:收音机孩子

张映勤

四十多年前,上世纪70年代—我的少年时代能有什么制作,能会什么制作?以当下人们的眼光,十三四岁还是个孩子,别说制作什么东西,能把自己的生活料理好就算不错了。可是我们小的时候,普通家庭的孩子动手的能力都很强,许多玩具、用具都是自己亲手做成的,不是我们天生勤奋,没事愿意鼓捣些东西练练手艺,把聪明才智用在制作小玩意儿上,而是没有条件,多数家庭的经济状况不允许满足孩子的要求,归根到底一个字—穷。是贫穷锻炼了那时候孩子的动手能力,自娱自乐,制作出各种各样的东西。

生于上世纪节粮度荒年代,那是个物质生活极度匮乏的年代。好在年龄幼小,没留下什么记忆,倒是从记事起的70年代,在我的记忆中,即使在大城市,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还是相当困难的。远的不说,我的一位老邻居,那时候每个月的月底必到我们家借钱—不多不少正好五块钱,用来买粮食。当时每个月的二十五日借粮,居民可以预购粮本上下个月的粮食。这至少说明,他们家每到月底是既没钱又没粮,就等着米面下锅了,这还是在大城市中心城区生活的居民,其他地方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困难可想而知。这位邻居每到下个月十五日单位一开支,当天晚上准会把钱还上,从不失信,“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在我的记忆中,这种借钱糊口的场景周而复始,持续了不下四五年。五块钱的缺口,使他们家的经济周转陷入了困境。

当时,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许多东西要凭票凭本购买,粮票、肉票、油票、布票,麻酱条、火柴条、肥皂条等,五花八门,当然还有粮本、煤本、副食本,不一而足。商品匮乏,定量限购成了常态。生活在大城市,温饱问题尚能解决,至于其他的额外开销基本上就谈不到了。辟如孩子的玩具,极少有家长花钱买的。我们玩的东西,大多是自己制作,无非是刀枪、弹弓、铁环、尜尜等小的物件。

我第一次见到真正的复杂玩具是当年舅舅从上海出差带回来的电动小汽车。有书本大小,黄色的。晚上屋里關上电灯,车里装上电池,打开开关,车前两个灯亮着在地上跑,碰上什么障碍物,小汽车“嗡嗡”叫着能自动转向。这种小车当时只卖五块钱,以当时人们的收入水平,却绝对属于罕见的高档玩具。小汽车是舅舅给同事代买的,只在家里试玩了一次。我们心生羡慕,充满好奇,心生羡慕,贪婪地看着它,谁也没有想过要把它留下来,用五块买一个玩具,那简直就是异想天开。

孩子们天性好玩,没有钱买,我们就自己制作,找一根锯条,我们能做成木制的手枪,涂上黑墨,打上蜡,与想象中的真枪形象酷似。筷子粗的废盘条,我们能弯成铁环,再砸出一把一尺长的铁钩子,孩子们推着铁环在马路上四处乱转,玩得欢天喜地。文静一点、喜欢下象棋的孩子,买不起棋子棋盘,找一根笔直的圆木棍,等距离划好,用锯条比好,一节一节地锯下来,将木头打磨平整,上面用红黑墨水写上车、马、炮、士、相、卒,然后用牛皮纸画一张棋盘,楚河汉界,像模像样,一副自制的象棋就算做好了。玩这种棋,孩子们倍加珍惜,虽然做工粗一点,手感差一些,可那是孩子们将木棍一节一节锯下来做的,纯粹是手工制作的孤品,有钱想买都没地方买去。

上世纪70年代初,社会上兴起了乒乓球热。我家住的附近有一家工厂,在马路边放着一块球案大小、半寸多厚的钢板,孩子们找一块空地,用砖头垒成六个支柱,一群孩子齐心协力将钢板抬到上面,搭成了简易的乒乓球台,台子中间用砖头隔开,权当球网。每天放学,我们都围在那打球,兴致勃勃,快乐至极。记得当时用的乒乓球和球拍都是处理的,极便宜,乒乓球不带商标的才五分钱一个,球拍是光板的,没有海绵和胶粒,三毛七分钱一个。即使这么便宜,有的孩子也买不起。他们找来废木板—五层或七层的胶合板,照葫芦画瓢,自己动手做。球拍的板面锯好,做两个球拍把手前后粘上,然后用锉锉圆滑,砂纸打磨平整,一个十分精致的土制球板在乒乓球台前挥来舞去,好不得意。

当年男孩子们时兴玩玻璃弹球,胜负输赢以“毛片儿”计算。70年代初,天津市面上流行的毛片儿是用卡片纸单色印上简单粗糙的司令、工兵、地雷的图案,司令吃工兵,工兵挖地雷,地雷炸司令,三者循环往复,相互制约。毛片儿十分便宜,有麻将牌大小,十张才卖一分钱,可是消耗量稍大,孩子们几乎没什么零花钱,也舍不得买。我们就用橡皮刻出图案自己印成“毛片儿”,用纸、色彩、图案与小摊上卖的相差无几,足以乱真。

穷则思变,虽然生活困难,但当年的孩子大都心灵手巧,能自己制作的东西绝不会花钱去买。生活练就了我们崇尚节俭、勤于动手的能力。

稍长,上了初中,社会上时兴攒半导体收音机。几个大几岁的邻居们整日往半导体元件门市部跑。那里常有一些处理的半导体元器件,门口总是聚着一群人在购买、交换各种无线电器件。

那时候,我上了初中,学校功课少,闲的时间多,也没有什么书可读,闲来无事,总想动手干点什么。受这几个邻居的影响,一半是好奇,一半是赶时髦,我也混在人群当中,一点点了解了什么叫电阻电容、三极管二极管、磁棒线圈等。回来也照猫画虎要组装一台最简单的矿石收音机。那时候的矿石已升级进化成了磁棒,收音机盒子是用烟盒大小的剃须刀塑料盒代替,线路板是现成的。在别人的指导下,买几个处理的元件,按图索骥,将线路认真焊好,装上五号电池,插上耳机,居然能收到一两个电台的节目。尽管声音嘶嘶拉拉,时断时续,可它毕竟有了声响。这台自制的单管收音机放在上衣口袋里,耳机线从袖口穿过,学校开会时,坐在礼堂里,手托着脑袋偷偷地收听,那不仅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炫耀。有本事自己动手攒一台小收音机,在同学们眼里无疑就是心灵手巧、技高一筹的能人。

这台简易的小收音机,是我至今完成的最复杂的一项制作,完全是在别人的指导下胡乱拼凑的,至于它为什么能收到电台,无线电都有哪些原理,我至今稀里糊涂。无线电,当时在我们眼里,就是高科技,几个元器件拼装在一起能让它发出响来,绝对是一件令人兴奋无比的事情。我事后琢磨,就凭十几岁我能组装成收音机,要不是后来选错了行,鼓捣这些无聊的文字,兴许也会搞出点什么发明创造,获个专利什么的。可惜半途而废,至今一事无成。

我的一位同学的哥哥,当年酷爱无线电,技高人胆大,居然自己买零件攒了一台电子管的黑白电视机。电视机在七十年代初可是一件极为罕见、极为贵重的高档电器,一般家庭都没有。他们家组装的电视机装在一个木头匣子里,显得十分笨重。开开机,里面黑白的图形略有重影。也许用的是处理的零件或是组装的时候有什么地方接触不良,接收的信号不稳定,电视机隔一会儿就会出现雪花。同学的哥哥用一支准备好的胶皮锤子不时在电视机两侧敲两下,一切都恢复正常。看一晚上节目,电视机总要敲上十次以上,一会儿跑过去敲一次,一会儿又得敲一次。即使这样,我们心里仍然充满了对这位大哥的崇敬赞佩,他居然能将这么复杂、这么先进的东西组装出来,不仅有声,而且还有影儿,实在是太神奇、太了不起了。这台电视机当时让我们大开眼界,对无线电知识充满了幻想和渴望。在我们眼里,有知识、有文化、有技术、有水平,就是人中龙凤,就值得我们尊重。

回想起来,那时候学生中时兴的科普小制作,尤其是无线电热对开发孩子的智力是个多么好的机遇。没有人组织,没有人指导,我们朦胧的求知欲和创造力一点点地消失殆尽,随着兴趣的转移,浅尝辄止,难以继续。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人们的创造潜力发挥到了极致,只要能自己动手作的,一般都不会用钱买,比我们大一些的青年大到垒房子抹墙灰打家具,小到修理电器裁剪服装组装自行车,人人都有一点手艺,无师自通,百练成精。组装收音机在当年城市学生中相当流行。

四十多年过去了,想起小时候组装收音机的一些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与娇生惯养、条件优越的下一代比起来,我们那时候的生活确有许多缺憾,贫困落后、物资匮乏,但我们也相应练就了一些动手能力,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条件的限制逼迫人们培养了自立意识、生存能力,这恰恰是我们下一代身上所缺少的东西。

自行车是那个时代的高档消费品,位列家庭“三大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之首。能拥有一辆自行车,对当年的有些青年来说不亚于现在有些人的轿车梦。截止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自行车还是凭票供应的紧俏商品,没有点门路很难买到。而且它的价格不菲,都在百元以上,以当时刚参加工作的青工收入,相当于三五个月的工资。

买自行车难且价格贵,引得不少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开始自己攒自行车,这几乎形成了城市青年的一种时尚。自行车商店、委托店门口经常聚集着一些购买、交换自行车零件的年轻人。当时的车零件也比较紧俏,商店里不知什么时候来哪一种配件,组装一辆自行车得跑多好趟,花费好几个月时间,是一件费时、费力又费钱的浩大工程。今天买个前叉子,明天买个后衣架;这个星期配好了车圈车把,下个星期再配车条飞轮。一辆自行车,几十种配件凑齐了不容易,凤凰、永久、飞鸽,津沪的三大名牌处理零件拼装在一起,组装出来的杂牌新车,质量绝对不比正品车差。

自行车组装完成,讲究点的车主还能别出心裁把它装饰得高档豪华,前车轴拧上一根与地面垂直的电镀铁棍,高近车把,上面装上有机玻璃的漂亮车标,堪与现在的名牌轿车一比。前后的车轴上套上尼龙彩色的毛圈,骑上车毛圈随着车轴转动,煞是好看。自行车的挡泥板尾部装上罐头盒或易拉罐剪成弯好的装饰物。一辆不起眼的自行车,人们想尽一切办法对它进行美化。

攒自行车需要一定的费用,基本上都是参加了工作的年轻人的爱好。我的邻居就有几位这样的车迷,他们攒着,我们看着,慢慢地也看出了点门道。那个时候,我刚上初中,好奇心强,总想动手干点什么。受这几个车迷大哥的影响,开始慢慢地学习修自行车,有时将母亲的自行车拆开,擦擦车,换换油什么的,对其中的构造组装多有了解。有一个星期天,我心血來潮,把母亲的自行车整体拆散,前前后后做了一遍大修。拆下的零件,擦拭干净,照原样装好。紧螺丝,点机油。一顿收拾,紧干慢干天黑了下来。忙了一下午,将自行车修整好。站在那慢慢欣赏,颇有点成就感,心里不由得产生一股莫名的兴奋。在同龄人眼里看着十分复杂的活儿,在我的手里已经不在话下,能够轻易地完成,这也是一件让人心感快慰的事。

第二天晚上,母亲下了班,很随意地对我说:“今天早起差点出事,你昨天修完车,前轴的螺丝没拧上,要不是我从院里推车时发现了,骑在路上还不得出大事。”

我冥思苦想,终于回忆起昨天收工时,忙中出错,很可能忘了拧紧前轴的螺丝。母亲并没有过多责怪我,但我还是吓出了一身冷汗,想想都后怕,无论什么事,一时的疏忽马虎很可能会酿成大祸。我心里暗暗记下,以后做事尽可能地认真仔细。

儿时的制作,锻炼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能力,从那些不起眼的小制作中,我体会到了什么叫“自力更生”,什么叫“勤劳智慧”。我们的素质教育是在生活环境中自然进行的。与之相比,我切身感受到现在的孩子许多能力都有了明显的退化。你能想象他们制作一些简单的玩具吗?比如木制的手枪、铁丝弯成的刀剑弹弓、泥巴捏成或废纸叠成的各种小玩艺儿,这些简单的手工竟然也成了学校的一门功课。我们给孩子提供了太多的现成的东西,不仅仅是衣食住行,还包括他们玩的一切。

怀旧是一种老态的表现,已过天命之年,我发现自己已经进入了怀旧的阶段,这于我是十分可怕的。五十岁是一道可怕的门槛,不是指生理上,更是指心理上。但是从这种对旧时生活的回忆中,我还能发现一些对今天也许有宜的东西,这,又让我感到一丝欣慰,就此打住。

责任编辑:丁小龙

猜你喜欢
收音机孩子
这是一台独一无二的收音机
收音机陪伴我成长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熊孩子爆笑来袭
刺耳的收音机
让人喜欢的朋友